截至8月19日,年内新成立基金总发行份额已突破2万亿份。不过从单只基金的平均发行份额来看,今年年内新成立基金平均发行份额相较于去年明显缩量,百亿级别的爆款基金并没有达到去年的火爆盛况。对比近6年历史同期来看,今年以来的基金经理离职数量仅次于2015年的233位,为第二高水平。需要指出的是,2021年以来的基金经理“离职潮”,在下半年开始加速。私募方面,一方面是百亿元级私募阵营不断扩容,另一方面则是产品收益步步下降,对比似乎有些尴尬。
8月20日,出伏,申万菱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申万菱信基金”)发行了一只混合型基金。8月19日,华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安基金”)推出了一只指数型产品,中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银基金”)开售的一只混合型基金火热认购中。
一、基金行业动态
1、权益类基金占新基总规模八成,爆款基金数量减少
数据显示,截至8月19日,年内新成立基金总发行份额达20,031.74亿份,已突破2万亿份。从具体类型来看,新成立股票型基金309只,发行份额达2,699.74亿份;混合型基金591只,发行份额达13,310.89亿份;债券型基金185只,发行份额达3,681.85亿份;另类投资基金1只,发行份额达2.33亿份;QDII基金21只,发行份额达270.78亿份;此外,今年还有9只REITs基金新发,发行份额达64亿份。
尽管总体发行规模维持在较高水平,不过从单只基金的平均发行份额来看,今年年内新成立基金平均发行份额为17.93亿份,相较于去年的22.39亿份出现了明显缩量。不过,基金发行规模曲线也趋向平缓,超过200亿份额级别的爆款基金今年尚未出现,50亿份以上的基金数量反而增多。在今年结构性行情的持续演绎下,百亿级别的爆款基金并没有达到去年的火爆盛况,截至8月19日,发行份额达到百亿的主动偏股基金有11只,50亿以上的达到74只。
2、下半年基金经理“离职潮”加速,中小型公司人才流失居多
数据显示,截至8月19日,2021年以来已有201位基金经理离职。对比近6年历史同期来看,今年以来的基金经理离职数量仅次于2015年的233位,为第二高水平。需要指出的是,2021年以来的基金经理“离职潮”,在下半年开始加速。截至8月9日,下半年以来离职的基金经理人数为64位(其中7月和8月以来的离职人数分别为40位和24位),在年内离职人数中占比超过了30%。
从基金公司层面来看,基金经理离职频繁以中小型公司居多。具体看,今年离职的201位基金经理分布于102家基金公司中,平均每家基金公司有2位基金经理离职。但实际上,102家基金公司中有27家公司的基金经理离职人数达到3位及以上,其中有10家公司的离职人数达到4位及以上,如新华基金(6位)、北信瑞丰基金(6位)、国投瑞银基金(5位)、前海开源基金(5位)。
3、海外市场持续调整,部分私募投资组合回撤较大
近来,在美股、港股市场交易的不少中概股,显现持续调整态势。综合美股、港股市场最新市况,截至8月19日港股收盘,除部分教育股之外,年内已有快手、腾讯音乐、拼多多、滴滴、美团等多只人气中概股,股价出现深度回调。其中,快手股价从417.8港元的上市初期高位,跌至8月19日收盘时的65.75港元,已累计下跌逾80%。电商巨头拼多多在今年2月创出212.6美元的历史最高点后,8月18日股价仅为80.96美元,今年以来的跌幅已达54.43%,年内最大区间跌幅则高达63.78%。
在近期海外股市再现调整的背景下,内地不少涉足于海外市场权益资产布局的私募机构,出现股票投资组合的较大幅度回撤。美港资本总经理陈龙表示,今年年初该机构旗下相关私募产品在海外市场布局的中概股持仓比例较低,但截至上周五时,相关中概股投资整体已浮亏约20%。不过,相关海外股票资产占产品总仓位的比例不足10%,因此目前对相关产品的净值影响较小。
4、顶流基金经理“走下神坛”,在管产品业绩参差不齐
顶流基金经理们动辄管理数百亿甚至千亿资产,这些大咖在管的基金产品是否能“全面开花”?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顶流基金经理们在管的基金产品业绩分化较为明显,即便是拉长至去年年中以来的一年周期,他们所管理的多只基金产品业绩同样参差不齐。
例如,景顺长城刘彦春的管理规模在千亿元以上,但是其管理的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混合、景顺长城内需贰号混合、景顺长城鼎益混合(LOF)、景顺长城内需增长混合、景顺长城绩优成长混合、景顺长城集英两年定开混合近六个月的跌幅都超过20%。今年以来,顶流基金经理陆续“走下神坛”,这也提醒投资者,不能简单地用历史业绩作为对未来收益预期的“映射”。
5、百亿元级私募阵营扩容,逾2,600只私募基金首尾业绩相差超270%
一方面是百亿元级私募阵营不断扩容,另一方面则是产品收益步步下降,对比似乎有些尴尬。根据最新统计数据发现,今年以来,在有业绩收录的逾2,600只百亿元级私募旗下相关产品,截至目前,收益率为负的产品数量高达近1,150只,占比为44.23%,逾四成,其中最低收益更是达到了-40%以上;同时,截至7月底,百亿元级私募数量已增至89家。
统计发现,在89家百亿元级私募有业绩收录的旗下逾2,600只产品中,收益率最低的为-40.15%,另有两只产品收益率为-33.86%、-32.04%。整体来看,收益率在-20%以下的有28只产品,其中包括了多家老牌私募旗下产品,景林资产和林园投资等均在其中。在有统计的逾2,600只产品中,年内收益率最高的为232.89%,首尾相差了超过270%,排名其次的产品收益率为100.14%,这也是仅有的两只业绩超过100%的产品。
二、基金公司动态
1、着眼于具备长期增长潜力行业,南方均衡优选8月23日起发行
公告显示,南方均衡优选一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南方均衡优选”)将于8月23日起发行。资料显示,南方均衡优选拟任基金经理为茅炜和李健。募集期内,产品募集规模上限为120亿元人民币,将采用末日比例确认的方式实现募集规模的有效控制。其股票仓位在30%至60%之间。南方均衡优选比权益产品更偏稳健,适合希望在稳定性与追求收益之间寻找均衡之选的投资者。
南方均衡优选属平衡混合型基金,将主要着眼全球经济发展趋势,寻找景气度不断上升、竞争格局不断优化,具备长期增长潜力的行业进行投资。从建仓思路来看,在组合构建层面上,南方均衡优选将从三个维度决定投资方向:其一,选择符合中国未来产业趋势的行业,包括但不限于新材料、高端装备、5G、新能源、碳中和等;第二,通过分析跟踪治理结构和财务表现选择未来能持续胜出的公司;第三,测算在长周期维度下预期回报率,选择长期投资回报率更高的优势企业。
2、大摩双利8月25日分红,A类份额过去一年回报率6.95%
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近日公告,旗下大摩双利增强债券基金(以下简称“大摩双利”)将于2021年8月25日进行分红。本次大摩双利A/C类份额单位分红金额分别为0.0888元及0.0802元,相对8月13日基准日的净值而言,分红比例分别约为7.54%和6.89%。
数据显示,这是大摩双利连续第二年进行分红,前次分红时间为2020年8月25日,A/C类份额每份分红金额分别为0.138元和0.123元。截至上半年末,据基金定期报告披露,大摩双利(以A类份额为例,下同)过去一年回报率达6.95%,超越业绩基准2.89%,在银河证券同类基金中排名前20%(33/196)。
3、主投芯片产业主题相关证券,创金合信芯片产业股票基金8月24日发售
8月11日,创金合信芯片产业股票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下称“创金合信芯片产业股票基金”)发布公告称,该基金于8月24日至9月23日公开发售。该基金由周志敏担任基金经理。招募说明书显示,该基金投资股票资产的比例为基金资产的80%-95%(投资于港股通标的股票的比例占股票资产的0-50%),投资于芯片产业主题相关证券的比例不低于非现金基金资产的80%。
该基金指出,芯片作为在集成电路上的载体,是电子设备中最重要的部分,承担着运算和存储的功能。该基金将在行业内精选具备商业竞争力、可持续发展且能够创造更高社会价值、掌握核心技术并积极寻求突破的公司,为投资者带来更长期的回报。
4、上半年华夏基金营收36.52亿元,净利润10.49亿元
8月19日,中信证券发布的2021年半年度报告显示,华夏基金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6.52亿元,净利润10.49亿元。截至2021年6月30日,华夏基金总资产为141.06亿元,净资产为100.4亿元,中信证券持有其62.2%股权。
5、兴银基金与上银基金同日披露半年报,净利润均未突破1亿元
8月19日,国脉科技发布的2021年半年度报告显示,兴银基金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9亿元,净利润0.42亿元。截至2021年6月30日,兴银基金总资产为11.05亿元,净资产为9.31亿元,国脉科技持有其24%股权。
同日,上海银行发布的2021年半年度报告显示,上银基金2021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0.71亿元。截至2021年6月30日,上银基金总资产为17.52亿元,净资产为10.94亿元,上海银行持有其90%股权。
三、新基金发行
1、申万菱信基金发新品,“熟面孔”付娟3只产品近1周涨幅稍显逊色
8月20日,申万菱信基金推出了一只混合型基金,为申万菱信乐同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申万菱信乐同混合A”),基金经理为付娟。
公开信息显示,申万菱信乐同混合A以“结合宏观经济周期、中观产业景气度、上市公司基本面和市场流动性的趋势,判断并把握投资机会,在控制投资组合风险的前提下,力争实现基金资产的长期稳定增值”为投资目标,投资范围包括国内依法发行上市的股票(包括主板、创业板以及其他经中国证监会允许发行的股票)、存托凭证、港股通标的股票、债券(含国债、央行票据、金融债、次级债、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超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可转债及分离交易可转债、可交换债券、地方政府债等)、股指期货、国债期货、股票期权、资产支持证券、债券回购、银行存款、同业存单,以及法律法规或中国证监会允许基金投资的其他金融工具。
付娟,2020年7月加入申万菱信基金,现任申万菱信新经济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等基金经理。加入申万菱信基金前,付娟曾任职于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农银汇理基金。
自2021年7月23日,付娟开始任职申万菱信乐同混合A的基金经理。截至2021年8月20日,付娟共任职4只混合型基金和1只股票型基金,任职天数均未满一年。截至2021年8月19日,申万菱信智能汽车股票A、申万菱信乐享混合、申万菱信新经济混合近1周的阶段涨幅分别为-5.53%、-2.75%、-2.53%,分别跑输同期同类平均涨幅-2.62%、-2.51%、-2.51%。值得一提的是,付娟任职申万菱信智能汽车股票A仅59天,而该基金成立于2021年6月22日。
2、华安基金发售新指数型产品,苏卿云1只产品任职回报率跌至-24.15%
8月19日,华安基金发售了一只指数型基金,为华安国证生物医药指数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华安国证生物医药指数A”),基金经理为苏卿云。
公开信息显示,华安国证生物医药指数A以“通过被动的指数化投资管理,紧密跟踪标的指数,追求跟踪偏离度和跟踪误差最小化。本基金力争日均跟踪偏离度的绝对值不超过0.35%,年跟踪误差不超过4%”为投资目标,投资范围为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包括标的指数成份股(含存托凭证)及其备选成份股(含存托凭证)、其他股票(包括创业板及其他经中国证监会核准或注册上市的股票、存托凭证)、债券(包括国债、央行票据、金融债、企业债、公司债、次级债、地方政府债券、中期票据、可转换债券(含分离交易可转债)、短期融资券等)、资产支持证券、债券回购、银行存款(包括协议存款、定期存款及其他银行存款)、同业存单、货币市场工具、股指期货以及法律法规或中国证监会允许基金投资的其他金融工具。
苏卿云,2016年7月加入华安基金,任指数与量化投资部ETF业务负责人,曾任华安日日鑫货币市场基金、华安中证定向增发事件指数证券投资基金(LOF)等基金经理;现任华安中证细分医药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及其联接基金等基金经理。此前,苏卿云曾任上海证券交易所基金业务部经理。
自2021年8月4日,苏卿云起任华安国证生物医药指数A的基金经理。截至2021年8月20日,苏卿云任职9只指数型基金和1只QDII型基金的基金经理。其中,华安中证银行指数、华安恒生科技(QDII-ETF)的任职回报率分别为-3.83%、-24.15%。
3、中银基金新混基来袭,黄珺执掌1只同类产品近2年涨幅远超同类平均
8月16日,中银基金发行了一只混合型基金,为中银鑫新消费成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中银鑫新消费成长混合A”),基金经理为黄珺。
公开信息显示,中银鑫新消费成长混合A以“主要投资消费与成长行业中的优秀公司,以分享中国经济增长和消费升级带来的投资机会,在合理控制风险并保持基金资产良好流动性的前提下,力争实现基金资产的长期稳定增值”为投资目标,投资范围为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包括国内依法发行上市的股票(包括主板、创业板及其他经中国证监会允许上市的股票)、港股通标的股票、债券(包括国债、金融债、企业债、公司债、公开发行的次级债、地方政府债券、政府支持机构债券、政府支持债券、中期票据、可转换债券(含分离交易可转债的纯债部分)、可交换债券、短期融资券、超短期融资券、央行票据)、资产支持证券、债券回购、银行存款(包括协议存款、定期存款及其他银行存款)、同业存单、货币市场工具、股指期货、国债期货以及法律法规或中国证监会允许基金投资的其他金融工具。
黄珺,2018年加入中银基金,现任中银基金副总裁(VP)、中银收益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等基金经理。此前,黄珺曾任平安资管投资经理。
自2021年8月6日,黄珺起任中银鑫新消费成长混合A的基金经理。截至2021年8月20日,黄珺共任职3只混合型基金的基金经理。其中,黄珺任职中银主题策略混合至今已2年又161天,截至2021年8月19日,该基金近2年的阶段涨幅为129.19%,远超同期同类平均涨幅85.73%。
2023-07-17 金证研发布了 《虹越花卉:原联营企业多次同场竞标或“陪跑” 资质证书有效期涉嫌虚假陈述》的文章
2023-05-22 金证研发布了 《天力复合核心技术人员与独董共同发表论文 关联担保数据存出入》的文章
2023-05-08 金证研发布了 《永坚新材产品产能数据与环评报告对垒 产能利用率注水反募资扩产》的文章
2023-05-06 金证研发布了 《托普云农否认研究院负责人参与研发难自圆 独董来自产学研单位》的文章
2023-02-24 金证研发布了 《彩蝶实业被列重点排污单位隐而未宣 实控人参股企业现控制权迷局》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