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科技进步奖推荐项目公示(云南省农村科技服务中心)

40381

厅机关各处(室),省知识产权局,各直属单位:

按照《云南省科技厅关于2014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工作的通知》(云科奖发 [2014] 4号)的要求,现将云南省农村科技服务中心申报的“太阳能光伏取水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推广”云南省面向东南亚、南亚国家农业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建设及应用进行公示,公示期7天,时间从2014522日起至29日止。

公示期内,若有意见请与厅办公室联系。

 

附件:科技进步奖推荐项目公示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

                         2014521

 

科技进步奖推荐项目公示

太阳能光伏取水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推广

一、项目基本情况

候选人:马再波、周自玮、李世平、高 俊、邓 斌、刘祖明、魏莉、何建国、严 娟、李可

候选单位:云南省农村科技服务中心

推荐单位:云南省科学技术厅

二、项目简介

(一)主要技术内容

为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在惠及民生、促进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针对云南水资源开发难度大、利用率低、水源工程调控能力弱等问题,开展太阳能光伏取水技术并规模化示范推广研究,项目的实施能有效缓解工程性缺水地区人民群众的饮水与灌溉困难,对云南抗旱减灾工作具有重要义。

以光伏取水为主要内容,先后在昆明市、曲靖、昭通、文山、楚雄、丽江、玉溪、大理、保山、临沧等州(市)组织实施了48项科技减灾抗旱太阳能光伏取水示范工程。在每个实施点,开展取水、送水设备使用、维护技术培训。在示范推广成熟技术的同时,针对遇到的实际问题开展技术研发。主要技术有:有光伏取水自动控制技术、多泵动态能量分配控制技术、高扬程扬水控制技术、光伏取水最大功率跟踪技术、光伏变频器弱功率满足供电技术、光伏水泵水位检测和电机载荷检测并无线传输技术、便携方式光伏提水技术、示范推广组织管理模式研究。

(二)特点

太阳能光伏取水是利用半导体材料的光电效应,将太阳光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直接应用直流电或转换为交流电、在无需任何外来能源的情况下,带动水泵将水从地表深处提至地面,或从低处提到高处。为了提高系统的利用效率,系统中采用了最大功率点跟踪、多泵联动、高扬程扬水控制、光伏变频器弱功率满足供电、光伏水泵水位检测和电机载荷检测并无线传输等一种或多种技术。太阳能光伏取水具有就地开发、绿色低碳环保、技术成熟、维护成本低、自动运行的优点。虽然太阳能光伏取水系统在阴雨天和夜间不能抽水,但因其自动运行,只要基础设施及系统设计配备合理,可将光照充足时的太阳能变为水的势能,用储水替代储能,确保用水安全。太阳能光伏取水技术尤其适用于我省边远、水利基础设施不足或难以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电网难于覆盖山区的减灾抗旱工作,极具推广价值。光伏水泵系统从设计到制造,涉及电子、机械、电力、计算机、自动控制等多个学科领域,技术含量较高。示范推广过程中研发的最大功率跟踪、多水泵并运行、光伏变频器弱功率满足供电和远程无线自动控制等创新技术适用性强,已在示范工程中推广应用。

(三)应用推广情况

2011-2013年,云南省农村科技服务中心以光伏取水为主要内容,以解决群众生活、生产用水为目的,先后组织有关专家组成工作小组,到缺水严重的地区进行减灾抗旱实地调研,先后在昆明市、曲靖、昭通、文山、楚雄、丽江、玉溪、大理、保山、临沧等10个州(市)组织实施了48项科技减灾抗旱太阳能光伏取水示范工程。

其中:2011年投入科技经费94.4万元,建设光伏取水示范点8个; 2012年投入科技经费297.00万元,建设光伏取水示范点16个;2013年投入科技经费540.3万元,建设光伏取水示范点24个。

三年累计建成48项科技减灾抗旱太阳能光伏取水示范工程,总光伏阵列功率634.75KW,年提水量102.77万立方,按3.45/ 立方水价计算,年直接经济效益354.54万元;累计解决150161人、44914头大牲畜饮水及29030亩田地的保苗灌溉用水问题。项目实施后,解决了3000余亩烤烟及2000亩重楼种植的用水问题,年可增加经济收入4200万元以上。两项合计每年产生经济效益4554.54万元以上。截止201312月,累计经济效益5414.54万元。

项目通过实施,以示范推广为主要方式,带动了大量社会资金投入,企业自筹资金建设光伏取水设备40余套,示范范围到了四川攀枝花等地,解决71324人、19830头大牲畜饮水及11235亩田地的灌溉用水问题。

三、候选人和候选单位对项目的贡献情况

(一)候选人对项目的贡献情况

1.马再波,负责项目的立项、设计、进度协调。作为项目组组长,第一完成人,对项目研究的进度和质量负责。

2.周自玮,参与项目的立项、设计、组织、进度协调。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撰写项目咨询报告、研究报告及其他相关材料,并负责培训相关技术人员。撰写了论文《山区科技抗旱太阳能光伏取水示范科技服务评价与发展策略》,刊登于《科学时代》2014年第4期。

3.李世平,协助项目组长负责项目的立项、设计、组织。作为项目主要参与者,参与撰写了项目咨询报告及研究报告,并负责修定。撰写科技论文1篇。

4.高  俊,协助项目组长负责项目的立项、设计、组织和研究。参与撰写项目咨询报告及研究报告,并负责修定。

5.邓  斌,参与项目的考察、设计等。

6.刘祖明,负责项目的框架设计、组织和参与。作为项目主要参与者,撰写了项目咨询计划和实施方案等,完成部分项目专利设计。

7.魏  莉,协助项目组长负责项目的立项、设计、组织。

8. 何建国,协助项目组长负责项目的立项、设计、组织,完成部分项目专利设计。

9. 严 娟,参与项目设计、组织、研究,进行项目咨询报告、研究报告、项目总结、科技信息、验收申请等材料撰写,参加项目具体实施、资料收集与存档、数据统计、进度协调等工作,参与撰写论文《山区科技抗旱太阳能光伏取水示范科技服务评价与发展策略》。

10.李 可,参与项目组织、研究、进度管理和具体实施。

(二)候选单位对项目的贡献情况

主要工作:候选单位云南省农村科技服务中心,在省科技厅职能部门的指导下,承担了该项目的全部研究工作。在项目研究过程中,负责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及向相关部门的汇报工作。全过程参与项目的研究、策划,向项目研究提供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支持,为本项目研究的全面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保证了项目研究的顺利完成,并推动了项目的研究成果的提供应用。

主要贡献:云南地处云贵高原,具有冬春季节性干旱、村寨位置高水源位置低两大特点,冬春季节人畜饮水困难呈常态化。云南省农村科技服务中心通过项目实施,建成了48项科技减灾抗旱太阳能光伏取水示范工程,累计解决150161人、44914头大牲畜饮水及29030亩田地的保苗灌溉用水问题,充分发挥了科技在减灾抗旱中的支撑作用;同时构建了山区工程性缺水地区旱情缓解机制,保障了干旱条件下广大群众的饮水安全,对于减灾抗旱尤其是云南边远、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地区的减灾抗旱工作,具有显著的科技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

 

 

 

项目名称:云南省面向东南亚、南亚国家农业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建设及应用

主要完成人:陈洪堤、李雯、高俊、罗勇、马磊、芮丹萍、李可、杨长凯、李芹、谭琼华、王畅

主要完成单位:云南省农村科技服务中心

推荐单位:云南省科学技术厅

项目在理论和方法上的创新、独到见解或意见建议,为有关部门采纳产生的重要影响:

    一、项目简介

本项目按照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思路及《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的重要指示,大胆探索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开展科技合作的新模式、新途径。通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搭建了云南省和东南亚、南亚国家间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相关组织的技术服务平台;选派了云南省内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企业的科技人员140余名,到东南亚、南亚国家开展科技创业、试验示范、技术指导和培训,多层次、全方位推进云南省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开展农业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取得了显著成效,产生了重大影响。具有突出的创新性、先进性、带动性和决策支撑性。

  (一)创新性

首创国际科技特派员制度,实现了农业科技人员组织化的出国创业;创建 1+x+y农业科技示范园合作模式,实现了农业科技成果境外推广应用;  

(二)先进性

  1.从战略层面提出了以国家政策为指导,政府科技计划、国家技术援外项目为支撑,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为主体,组成产学研联合舰队,现实优势互补、抱团发展新理念。

  2.从技术层面构建了从良种培育、统一供种、技术培训、生产管理、市场服务全过程、一条龙的技术转移模式。

  3.从操作层面,建立了人才队伍、研发平台、科技园区为一体的服务体系,形成了科技资源完整配置,实现了科研、开发、生产、经营的科技产业化发展。

  (三)示范带动性

在境外建成了一批科技示范基地和科技示范园;在境内外建成了一批专业化的科技培训基地:在境内外建成了一批开放型、国际化、专业化的国际合作研究基地;在云南省建成了一批集农业科技合作和技术转移的专家资源、科技信息、市场信息服务平台。

(四)决策影响力

  1.为云南省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建立政府间科技合作机制提供了咨询服务;

  2.为云南省政府科技管理部门提供了决策咨询和服务;

  3.为云南省人民政府和老挝科技部在昆明共同组织云南老挝科技合作对接会提供了技术服务。

  4.为云南省科技厅与老挝科技部计划与合作司开展战略合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5.为云南省科技管理部门制定《云南省国际科技特派员认定管理暂行办法》提供了决策依据,为广西、贵州等省区实施科技特派员工作提供了咨询服务;为国家创建国际科技特派员工作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

二、候选人和候选单位对项目的贡献情况

(一)候选人对项目的贡献情况

1.陈洪堤,项目组长,负责项目设计,组织协调和参加研究工作。在项目研究中,创新性地提出云南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农业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服务平台体系建设的构架、模式和机制。服务平台为2014年云南省政府与老挝科技部工作对接会等承担多项前期基础工作;推动境内外100多家企业开展科技合作;创建国际科技特派员在境外开展技术咨询服务的经验、模式;提出云南省国际科技特派员运行机制及建设国际科技特派员园区的建议得到云南省科技厅的采纳,云南省出台了《云南省国际科技特派员认定管理暂行办法》,建设国际科技特派员园区被列为2013年部省会商内容之一。主编出版《东南亚南亚生物资源开发应用技术》专著一部及发表相关对外科技合作文章多篇。

2.李雯,项目副组长,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和研究工作。在本项目的研究中,完成多项技术转移服务合作协议的签署,推动省内多家企业与境外相关机构建立联合关系,牵头开展“中老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工作,成功地为老挝培训了多名农业技术人员;多次赴斯里兰卡、孟加拉开展技术咨询服务,为政府部门建立更高层次合作开展前期基础研究。

3.高俊,项目组副组长,在本项目中牵头开展国际科技特派员认定管理政策的研究制订;提出了对外技术转移的新机制和新模式,并在实践中运用;牵头组织、协调省内科研机构、企业与境外的科技合作,并审定科技合作的主要事项;组织开展对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和孟加拉等国家的科技合作创新和技术转移;组织推进与老挝的科技合作,并将滇老合作关系提升到云南省人民政府与老挝科技部层次。

4.罗勇,项目主要参加人员之一,协助项目组长负责项目研究的立项、设计、组织协调和参与研究实施;负责项目研究资料收集整理及项目研究报告撰写;组织面向东南亚南亚8个国家开展技术培训5100人次,负责中英文培训教材编制工作;为2013年省科技厅与驻昆六国总领馆座谈交流活动、2014年云南省政府与老挝科技部科技合作对接会等承担多项前期基础工作;参与云南省国际科技特派员运行机制研究及认定管理组织实施工作;研究过程中,参与出版《东南亚南亚生物资源开发应用技术》专著一部,发表论文3篇。 

 5.马磊,协助项目组长研究课题的立项、设计和组织。赴斯里兰卡、孟加拉、泰国、柬埔寨等国建立科技示范园(基地),针对当地政府、科研院所和公司企业技术需求,开展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生物技术的实施和培训;帮助多家中方企业在上述各国开展技术合作和转移。作为副主编参与组织出版了《东南亚南亚生物资源开发应用技术》一书。

6.芮丹萍,项目研究人员之一,技术研究报告撰写及相关数据处理;境外技术培训工作;组织中国-东盟博览会参会基础工作;参与科技示范园建设。

7.李可,项目研究人员之一,技术研究报告撰写及相关数据处理;参与科技示范园建设。

8.杨长凯,项目完成人之一,负责技术转移服务平台体系构建专题研究及支撑。承担对越南、老挝、缅甸技术合作(蔬菜)的组织与实施,起得较好的成效,为越南、老挝、缅甸企业提供技术指导35次,培训境外技术人员12名,参与老挝、越南、柬埔寨、孟加拉、斯里兰卡等国农业科技示范园(基地)建设等工作。

9.李芹,项目完成人之一,负责技术转移服务平台体系构建专题研究及支撑。承担对越南技术合作(花卉、蔬菜、水果)的组织与实施,“河内滇越新技术新品种示范基地”研究,取得较好的成效,组织、引导中方10家以上企业到越南开展合作,为越南、老挝提供技术指导、培训20余次以上。

10.谭琼华,项目研究人员之一,参与项目研究,参加境内外科技培训工作,参与科技示范园建设。

11.王畅,项目研究人员之一,参与项目研究,收集资料,对外联络。

(二)候选单位对项目的贡献情况

主要工作:候选单位云南省农村科技服务中心,在省科技厅职能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承担了该项目的全部研究工作。全过程参与项目的设计、研究、策划、向项目研究提供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支持,在国内外组织召开了有关专家、学者和领导参加的技术交流、技术合作等类型的专家咨询会,在项目研究过程中,负责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及向相关部门的工作汇报。为本项目研究的全面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发挥了积极作用,保证了项目研究的顺利开展。

主要贡献:通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搭建了云南省和东南亚、南亚国家间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相关组织的技术服务平台;在境外建成了一批科技示范基地和科技示范园;在境内外建成了一批专业化的科技培训基地:在境内外建成了一批开放型、国际化、专业化的国际合作研究基地;在云南省建成了一批集农业科技合作和技术转移的专家资源、科技信息、市场信息服务平台,并推动了项目的研究成果的提供应用。为云南省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建立政府间科技合作机制提供了咨询服务和技术服务;为云南省科技管理部门制定《云南省国际科技特派员认定管理暂行办法》提供了决策依据;组织推动境内外100多家企业开展科技合作。上述工作为搭建云南省面向东南亚、南亚国家农业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奠定了良好工作基础。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0
评论一下 0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宁波城市站
金华城市站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