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稻田生态综合养鱼技术怎么样?有没有发展空间?

3318

  稻田养鱼,在我国有着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汉代时,在陕西和四川等农作区,已经普遍流行稻田养鱼,近年来,各地积极推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截至2020年5月底,全国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3800多万亩,预计稻米产量将达到1900万吨,水产品产量超过300万吨,带动农民增收超过650亿元。产业发展稳定了粮食生产、改善了稻田土壤质量、促进了水产品稳产保供、提升了农业综合效益。

  稻田养殖是一种根据生态经济学原理在稻田生态系统进行良性循环的生态养殖模式。著名水生生物专家曾指出,稻田养殖既可以在省工、省力、省饵料的条件下收获相当数量的水产品,又可以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促使稻谷增收一成以上。

  稻田生态综合养鱼技术介绍:

  1、养殖流程:(2月~3月)稻田清整——(3月~4月)鱼苗放养——(5月)抛秧——(6月)稚鳖套养——(9月~10月)水稻收割——年底鱼鳖收获。

  2、技术优势:利用稻田浅水环境,辅之以人为措施,套养一定数量的中华鳖、泥鳅等名特优品种,充分利用稻鱼共生互利关系,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化肥及药物,仅使用有机肥生产有机稻及有机水产品。该模式下稻田和水产品的品质都得到了提升,而且能通过套养的中华鳖、泥鳅增收,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明显。

  3、主要做法:严格按照我省关于发展稻田综合养殖要求,稻鱼共生种养沟、坑面积控制在10%以内。稻田四周开挖鱼沟鱼坑,鱼沟深1米左右,宽1.5-2米,挖出的泥土筑堤埂,堤埂夯实;田块中央设置十字形鱼沟,鱼沟宽深为50厘米×30厘米,以利于鱼的进出;在田块一角设置鱼坑集鱼区,深度为1m,面积在6-7平方米,可作为鱼种暂养区或捕鱼区;在田上种稻,更加合理利用光照条件和方便鳖、泥鳅等水稻间活动,减少病害;在鱼沟鱼坑里放养中华鳖、泥鳅、青虾、鲫鱼和鲢鱼等水产品种。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0
评论一下 0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