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未来技术学院迎新 如何培养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6439
今年暑假里的一段经历,让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的准新生、年仅15岁的少年生王梓豪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学术之路:到未来技术学院去学习!
9月22日新生报到时,他一边向记者展示一款刚买的国产知名手机,一边娓娓道来,“我来自河北邯郸,在那里,这款手机在实体店很紧缺,看到学校鼓励我们报考未来技术学院,我就报了名,希望未来能主攻通信、芯片这些研究方向”。
目前,与王梓豪一起报名参选东南大学未来技术学院的新生,共计923人,他们中将有100名佼佼者,成为国内首批未来技术学院的学生。
今年5月,教育部发布12所首批建设未来技术学院的高校名单,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等12所知名高校位列其中。
在当日东南大学的新闻发布会上,该校吴健雄学院执行院长游雨蒙介绍,未来技术学院将依托吴健雄学院建立,即将在2021级新生内选拔培养在电子信息领域具有前瞻交叉思维的未来科技领军人才。学院还将在书院导师和学术导师的基础上,为学生配备来自业内顶尖企业的技术骨干人员作为企业导师。
进入开学季,这些未来技术学院首批新生也陆续走进大学校园,各个学院将采取何种方式培养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聚焦一个或多个未来技术领域,探索专业学科交叉融合
受疫情影响,9月22日报到前,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的双胞胎兄弟朱一扬和朱一帆,已经在家里上了近3周的网课,“《线性代数》《算法与程序设计》这些课程虽然比高中难,但很有意思。”朱一扬说。
吴健雄学院是东南大学培养拔尖创新优秀人才的荣誉学院。作为吴健雄学院的新生,虽然大一期间他们将进行学科大类学习,不分专业,但电子信息和交通专业,让他们充满好奇。而按照初步规划,电子信息也将成为东大未来技术学院的人才培养方向。个人兴趣与学校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培养规划高度契合,哥俩一起报了名。
电子信息相关专业,在东南大学底蕴深厚。“但未来技术学院不会建成第二个电子学院、信息学院,我们希望打破学科壁垒,进行深度的学科交叉,未来甚至可能将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生物等领域融合在一起,形成以电子信息为主的交叉学科群。”游雨蒙说。
根据教育部印发的《未来技术学院建设指南(试行)》,坚持交叉融合,主动打破传统专业学科壁垒,推动专业学科交叉融合,促进理工结合、工工交叉、工文渗透、医工融合等,是题中之义。
科技日报记者梳理发现,跨学科交叉融合,是未来技术学院聚焦较多的领域。例如,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以未来生命健康技术为主要方向,围绕生物医学工程和分子医学两大前沿交叉学科开展建设;华南理工大学未来技术学院聚焦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和跨学科交叉,主要布局智能感知器件及设备、大数据与数字孪生、AI+融合技术三大研究方向;华中科技大学未来技术学院聚焦先进智能制造、生物医学成像、光电子芯片与系统、人工智能等4个未来交叉学科技术方向。
多种形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首批未来技术学院的优秀学子如何筛选、培养?在东南大学,学校鼓励今年录取到东大的各省理科排名在前30%的考生以及录取至工科试验班(吴健雄班)的150名学生大一新生报名未来技术学院的选拔,目前已经有923名新生报名。
“近期,学校拟将组织笔试、面试,从中遴选出100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加入未来技术学院。我们希望筛选出有学习主动性,同时愿意在电子信息领域深入研究的综合素质比较好的同学。”游雨蒙说。
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来空天技术学院,将实施八年制本博贯通、定制化学研一体培养。同时,学院聘请空天信融合领域的院士、总师等担任学生导师,开设名家精品课、大师讲座课、微纳研讨课。
在上海交通大学,未来技术学院鼓励学生大二开始选择感兴趣的前沿方向,参与课程设计或科研项目,创新考核模式,选拔优秀且对科研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进入硕士或硕博连读项目。
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看来,培养未来世界未知环境中的人才,需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在特定条件与环境中的创造意识与能力。“未来技术学院在教学培养中,要着重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品质,能让学生愿意为了一个学术目标长久地坚持,并具备不断发现问题的敏锐研究能力。未来,要避免以当前的各种指标来评价人才的考核体系。先解决好了人的成长问题,才可能实现未来技术的繁荣与可持续发展。”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