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简单拉闸限电不是低碳,实现“双碳”目标需要科学转型

6093
钛媒体 App 2021-09-28 17:15 抢发第一评

图源自视觉中国

9月下旬以来,拉闸限电在全国多个省份此起彼伏,甚至波及居民用电。“双碳”目标提出一年后,寻找经济稳定增长和降低能耗之间的平衡点成为市场关注的话题。

日前,2021中关村论坛的平行论坛之一“智能+能源论坛”在中关村自主创新中心示范区举办,碳中和是此次论坛的核心议题之一。

论坛上,对于近期热议的拉闸限电,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表示,“政策性很强,需要把握好节奏,积极且稳妥地发展,既要防止一刀切简单化,比如以为简单地拉闸限电就是低碳,同时也要防止转型不力带来的落后和无效投资。

本次拉闸限电,东北地区首先出圈,这背后有很大的原因是煤炭供应不足,此外,发电机组停机检修,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出力不够等,也在影响电力供应。

对于中国东部能源高负荷,杜祥琬表示,中国东部很多地方需要能源,但是没有煤、油、气资源,与此同时,不能发现更多丰富的非石化资源。“所以有时候我们需要到自己身边取资源,这样就可以实现自产自销,如果与储能技术相结合,就可以培养一大批产消者,比如‘BIPV’就是将建筑和光伏结合起来,自己用电的同时还可以发电,进而缓解对大电网的冲击。

“中东部地区从自己身边取一度电,比‘西电东送’更便宜。电力负荷重的地区,应该把‘身边来’和‘远方来’相结合。”

对于实现“双碳”目标,在杜祥琬看来,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科学的转型过程。

首先,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体系。杜祥琬认为,要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逐步减少化石能源,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体系。把纵向的发、输、变、配、用和“源网荷储”协调规划,横向多能互补,发展多种类型的商业化储能技术,同时调动各种灵活性资源,完成一个新的电力系统。

杜祥琬此前表示,新能源发电在电力体系中的比重不足30%,其中风能和光能大概是5亿千瓦的装机量,其发电总量占比大约只有10%。中国距离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还有一段距离,但新能源比重的持续提升是非常明确的方向。

“概括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却要付出很大的努力。现在中国的排放状态是这样的,横轴是时间,纵轴是排放量,大家能够看出来本世纪初是非常陡的爬坡期,现在进入趋缓期,我们要降低碳排放强度,让它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杜祥琬说道。

其次,实现“双碳”也要重新认识能源资源禀赋。今年6月份,杜祥琬院士在接受采访时就指出,不能只看到化石能源,还应该关注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后者不仅储量巨大,而且成本正在快速下降,现在必须重新认识中国的能源禀赋情况。

“以前说起我国的能源资源禀赋,人们一提就说六个字:富煤、缺油、少气,这个认识是误差很大的,会影响我们国家的能源政策和能源战略。”杜祥琬说道。

目前,中国已经开发的风能、太阳能均不到技术可开发量的1/10,可开发潜力巨大。技术可开发资源量已经除去了各种地理的、社会的不便开发的那部分资源。如果再加上可观的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固废能源化等,中可再生能源的资源量非常丰富。

对于可再生能源在“双碳”目标推进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杜祥琬此前给出了答案——在本世纪初,它们的角色是“微不足道”,如今是“举足轻重”,而在不久后将变为“担当大任”。

除此之外,在节能方面,杜祥琬还提到,储能带来的节省电能的成本,将抵消储能设备的成本,将成为能源经济新的增长点。据估计,到2025年,“新能源+储能”市场将迈入千亿级。

据估计,电化学储能成本已经突破经济性拐,他预计未来5年,储能成本还将再降低1/3,未来10年,储能成本将再降低66-80%。他说,未来汽车的规模化发展,既有利于节能,又可做到储能的作用。

他还提到,能源电气化、电能低碳化是大趋势,是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的基础。数字技术使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数字与能源结合,通过能源互联网,把能源生产端和消费端连起来,实现能源系统的快速响应和实时负载平衡。

(钛媒体App编辑杨亚茹综合新京报、21世纪经济报道、新浪网)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1
评论一下 0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