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 IHS 预测,2021年全球智能座舱市场空间超过 400 亿美金,2030年市场规 模将达到 681 亿美金。国内来看,智能座舱市场增速领先全球,2030年智能座舱规模全球占比将从 2021 年 20%左右上升至 37%,市场规模将达到 1600 亿人民币。
除了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外,智能座舱也是未来汽车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加速,消费者对于汽车的定义将从“出行工具”向“第三空间”演变,车辆需要更加主动了解客户需求,而智能座舱及智能驾驶是两大主要的演进方向。
9月27日,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商MINIEYE推出其自主研发的MINIEYE I-CS(In-Cabin Sensing)座舱感知量产方案,并宣布已取得超30个乘用车车型定点,这意味着MINIEYE开始正式进军智能座舱赛道,座舱产品的大规模落地进程也正在全速推进中。
成立于2013年MINIEYE,已经完成了从技术到产品,从产品到规模化交付的一个跨越。截至目前,MINIEYE各个级别的自动驾驶产品累计出货量超过了30万台。
那么问题来了,MINIEYE为何不专注在自动驾驶领域,而要“跨界”进入智能座舱领域呢?
在发布会上,MINIEYE创始人兼CEO刘国清表示,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智能汽车将处于“人机共驾”的状态,完全的自动驾驶难以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更多时间是要处于更多渐进式的从L1到L2、L3、L4的跨越。他认为,在这个过程,智能座舱将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而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两者之间高度连通,很难完全解耦。
基于这样的判断和考虑,MINIEYE在开展原有自动驾驶业务的同时,也开辟了新战场,即“智能座舱”业务。
进军智能座舱领域,在刘国清看来,某种程度上是公司战略的升级,以前是一条腿(自动驾驶)走,现在是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协同起来,两条腿走路可以更加稳健,走得更远。
具体来看,自动驾驶的“感知能力”可以帮助座舱提升人性化的服务,同时,智能座舱的“交互能力”也能帮助提升自动驾驶的安全性,二者之间存在着很强的协同。
实际上,早在2017年,MINIEYE就开始了在座舱感知技术上的研发,且在2019年9月,MINIEYE正式把“座舱团队”升级为“座舱事业部”,经过了三年的发展,已在深圳、上海、北京有座舱研发团队。
这次MINIEYE发布的I-CS方案,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与人工智能打造,包含驾驶员监测系统(DMS)、乘客监测系统(OMS)、物体识别与人车交互系统等功能,具有高精度、高效率、高鲁棒性等核心优势。通过这套解决方案,MINIEYE可为智能汽车提供领先可靠的舱内感知技术及相关配套服务,全方位保障舱内驾乘体验的安全性与舒适性。
在MINIEYE看来,用户体验优秀的智能座舱技术,在于看见需求、主动决策,不是去执行命令,而是去主动服务,这就需要依靠强大的视觉系统去感知需求。
在此次发布会上,MINEYE首次披露了I-CS座舱感知方案基于五大场景的服务方案,包括无缝入车、安全接管、疲劳监测、儿童看护以及多人娱乐。在这些场景中,I-CS降低了交互门槛和系统的学习成本,用户无需给出明确指令,即可感受到I-CS所带来的“无感”智能体验。
其中,MINEYE所提出的这种“无缝入车”的无钥匙驾车方案,可以基于2D摄像头,也可以基于3D摄像头,准确完成移动端的注册,主动开启车门、启动车机偏好设置等一系列的多角度的身份识别。这个基础上,还开发了基于2D、3D的无感式的活体检测,可以快速、准确判断是不是有人用照片和视频对车辆摄像头进行欺骗。
不过,目前I-CS是以2D摄像头方案为主要的技术路径。出于对场景和成本的考量,MINIEYE认为2D摄像头已经充分拥有可以适应这种乘用车身份注册场景的能力。对于一些特殊场景的功能需求,MINIEYE也愿意使用多传感器结合方案为客户提供更多能力
通过综合分析人脸属性、人体骨骼比例以及身长信息,I-CS能够准确判断成人与儿童。当识别到儿童,系统将主动触发儿童看护功能,持续对儿童进行状态、行为监测,并实时反馈给前排家长,提醒其采取必要措施。一旦有儿童被遗忘在车内,系统将提醒驾驶员返回,若长时间无响应则立即报警。
而安全接管,则是I-CS通过两套视线方案,将视觉感知精度提升3倍,能判断驾驶员视线是否落在前方路面、中控、AI助手、内后视镜等7个注视区内。通过对驾驶员的注意力分析,确保在关键时刻,驾驶员能够及时接管自动驾驶状态中的车辆。
针对个人驾驶场景,I-CS打造了一套完善的且符合欧盟标准的疲劳监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测驾驶员头部姿态、眼睑开闭程度、视线方向以及眨眼频率等多维指标,并根据不同行为特征实现疲劳程度的量化分级。I-CS可根据驾驶员不同的疲劳程度,及时进行预警或终止危险驾驶行为,减少事故发生。
当一群朋友一起自驾出游时,I-CS还可以提供多人娱乐的交互体验,打通了前后排的互动空间,借助视线、手势、头部动作等多种自然身体语言的交互方式,可实现多人多位置便捷互动。在此场景下,智能座舱的功能权重不再局限于靠近中控的前排,舱内用户都能感受到主动式服务的全新体验。
值得注意的是,MINEYE的智能座舱不仅可以提供自拍美颜效果,还可以提供视频实时美颜,记录座舱内发生的每一个瞬间。
在商业模式上,MINEYE的I-CS方案比较灵活,同具备了软件和硬件的能力,不仅可以提供软件纯算法的产品,也可以提供软硬一体的产品。
那么,I-CS的核心能力和算法能力是什么?MINEYE事业部的负责人杨一泓将其总结为四张“王牌”。
第一张“王牌”是I-CS首次提出了自然身体语言交互的底层交互逻辑,将“人车交互应该像人与人交流一样自然流畅”的理念植入I-CS方案,充分利用直觉式肢体动作,形成自然用户界面,降低学习成本的同时,也提升了舱内的真实交互体验。
对于这套交互理念设计,杨一泓在发布会上介绍时解释称,希望人与车的交互可以向人与人的交互一样,当人与人沟通时会不自觉使用一部分语言来表达意图。如果将自然身体语言转化为对车机的指令,整个体验感会相当好,更符合直觉性。
第二张“王牌”是全栈自适应。MINIEYE可根据主机厂与一级供应商的不同需求,提供灵活封装的软件解决方案。可适配多摄像头模组及位置、支持CPU/GPU/DSP方案,并拥有移植不同嵌入式平台的成熟经验。
第三张“王牌”是高性能计算。 I-CS自主研发的加速器可以根据硬件特点,对其常用的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优化,使其在有限的嵌入式平台资源上高效运行。这项自研技术对集成式座舱方案中的资源分配和算力占比更加友好,并为未来OTA升级奠定了良好基础。
第四张“王牌”是开发工具链完备。基于成熟的研发体系,MINIEYE建立起一套完备的自研开发工具链以及数据半自动标注平台,通过多项真值系统和可视化测试工具,为I-CS的定点量产和配套验收提供了扎实的技术支撑。
总之,未来的智能座舱一定是多感知、多模块融合。从被动指令交互到主动式服务,I-CS希望能够帮助车机完成理解和学习的整个闭环,为客户和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有价值的座舱软件。
从自动驾驶到智能座舱,MINIEYE看到了智能座舱会成为自动驾驶技术以外,推动汽车行业变革的又一“增量”,并且能够与自动驾驶产生良好的协同效应。
得益于领先的研发体系与丰富的量产经验,MINIEYE座舱业务已开始展现市场扩张的实力,截至目前,MINIEYE I-CS方案已取得30多个乘用车车型的项目定点,且已经被应用到了10万+以上的车上面。
在这波汽车新四化的浪潮之中,MINIEYE选择了“两条腿”走,自动驾驶与智能座舱业务双线并举发展,互相协同,互为优势加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拼杀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张敏)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2022-09-14 钛媒体 App发布了 《星巴克加码中国市场,未来三年要新增开3000家门店|钛快讯》的文章
2022-08-11 钛媒体 App发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虚抬药价“把戏”,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钛媒体 App发布了 《为了帮00后卷王找到工作,简历修改师们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钛媒体 App发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进城费”,国内城市如何借鉴?》的文章
2022-03-25 钛媒体 App发布了 《蔚来2021年财报发布:年营收361亿元,整车毛利率达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