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云网北京】10月12日报道(文/韩文静)
近日,上海微创医疗机器人通过港交所聆讯,摩根大通、中金公司为其联席保荐人。
成立于2015年,微创医疗机器人致力于研发商业化手术机器人,以协助外科医生完成复杂的外科手术。成立以来,微创医疗机器人吸引了高瓴资本、远翼投资等多家知名机构站台,并于去年完成30亿元战略融资,投后估值225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登陆科创板的国内手术机器人“一哥”天智航,市值曾一度突破360亿元,但在短短一年内市值跌落至108亿。对比天智航,同处手术机器人赛道的微创医疗机器人本次IPO的估值是否也会出现倒挂现象,值得思考。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将由2020年的4亿美元增至2026年的3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4.3%。而预期全球市场将由2020年的83亿美元扩大至2026年的336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6.2%。
手术机器人未来使用前景广阔,随着机器人辅助手术不断推广和扩展,将会惠及越来越多的患者。头顶诸多光环的微创医疗机器人,会交出一份怎样的答卷?
微创医疗机器人公司成立于2015年,在这以前,它只是其母公司微创医疗集团内部的一个孵化项目,专注于研发腔镜手术机器人。
据悉,这并不是微创医疗首次采用拆分上市打法,微创医疗曾被戏称为能“产生很多上市公司的上市公司”,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一家创新型高端医疗器械集团。
近两年来,趁着IPO热潮,微创医疗加快拆分上市募资,于2019年和2021年分别拆分心脉医疗、心通医疗,两者都分别在上交所科创板、港交所主板上市,微创医疗机器人是第三家。
有业内人士表示,缓解研发尚未资金压力或是微创医疗拆微创医疗机器人上市的原因之一。早在去年12月,微创医疗机器人同中金签署上市辅导协议,拟科创板挂牌上市,但在今年又转战港股,递交了上市申请书。
背靠微创医疗集团旗下骨科、心脑血管等领域的口碑和渠道优势,微创医疗机器人得以更迅速的切入行业。
经过六年的不断发展,微创医疗机器人产品覆盖腔镜、骨科、泛血管、经自然腔道、经皮穿刺五大主要领域。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微创医疗机器人是全球行业中唯一一家拥有覆盖五大主要和快速增长的手术专科产品组合的公司。
目前,公司旗下三款旗舰产品即图迈、蜻蜓眼三维电子腹腔内窥镜以及鸿鹄骨科手术机器人,均已被纳入国家药监局的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
其中,微创医疗机器人的核心产品图迈直接对标达芬奇,图迈已经代表了国产腔镜手术机器人的最高水平,是目前国内唯一获批的腔镜机器人。值得一提的是,微创医疗机器人的首席商务官刘雨就是原达芬奇机器人大中华区销售负责人。
2019年,图迈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完成了首例前列腺癌根治“金标准”手术。今年1月,顺利完成50例机器人辅助泌尿系统肿瘤手术临床试验,有望在2021年底至2022年初在国内上市。
去年,微创医疗机器人宣布完成30亿元战略融资,投后估值225亿元,成为医疗机器人领域名副其实的“独角兽”。
其中,投资者阵营包括高瓴创投、CPE源峰、远翼投资、易方达资产管理、科创投集团、国新科创基金等。其中,高瓴资本持股8.05%,为微创医疗机器人的最大机构投资方。
即便微创医疗机器人被资本市场寄予厚望,但微创医疗机器人依然面临着不小的内外压力。招股书显示,目前公司几块核心业务处在市场的早期阶段,研发压力较大且尚无商业化产品;对外,微创医疗机器人也存在着外资竞争对手过于强大的压力。
资料显示,手术机器人需要不断地进行研发投入,所以微创医疗机器人在研发方面的投入也在逐年攀升。2019年、2020年及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的研发成本分别为人民币0.619亿元、1.354亿元以及0.901亿元,分别占经营开支总额的85.3%、82.1%、75.5%。
招股书中提到,预计公司的研发成本还将随着未来在研产品的研发活动增加而增加。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美国品牌Intuitive Surgical是医疗机器人行业的龙头,其主打产品达芬奇几乎垄断了国内的窥镜类手术机器人,在对外竞争层面,行业龙头达芬奇早在2000年就走向了商业化,而微创医疗机器人的图迈图腔镜机器人上市最快要等到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
目前来看,图迈仅能应用于泌尿外科手术,而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早已经将应用范围拓展至妇科、胸科、以及普外科等方面。对于微创医疗机器人而言,想成为中国版的“达芬奇”,依然前路漫漫。
从市场的竞争格局来看,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除图迈外,中国仅有两款腔镜手术机器人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图迈为首款由中国企业开发并已完成注册临床试验的四臂腔镜手术机器人。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尽管中国市场对机器人辅助腔镜手术的需求强劲,但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达芬奇Xi及达芬奇Si手术系统是仅有的由国家药监局批准注册的腔镜手术机器人且在中国所有三级甲等医院中使用的比例不足10%,原因在于其售价昂贵。
引进一套达芬奇的手术操作平台动辄逾千万元,单次手术耗材一套则达到2至4万元。这也给国产手术机器人提供了新的思路,微创机器人在未来有望以更高的性价比进行国产代替。
近年来,国家出台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手术机器人的发展与创新,包括《中国制造2025》《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等,这也使得国产手术机器人迎来了更好的发展环境。
2020年8月,微创医疗联合其微创医疗机器人完成总额30亿元人民币对外融资协议的正式签署。其中包括对后者15亿元人民币的直接增资以及微创15亿元人民币股权转让款,引入了包括高瓴资本、CPE、贝霖资本、远翼投资等在内的多家著名风投机构。
在资本市场受到青睐,一方面是由于微创医疗机器人自身的优势以及赛道的火热,但另一方面,估值抬高也有对标达芬奇等企业的因素。
在招股书中,微创医疗机器人也提到,公司历史上未获得收入,并且亏损在持续扩大。未来的创收能力和盈利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功开发、获证及商业化在研产品的能力。
招股书数据显示,公司在2019年、2020年的亏损为6980万、2.09亿元,今年首季度亏损约1.148亿元。虽然公司的核心产品图迈已经完成了临床试验,但最快也要等到明年一季度才可以获批上市。
手术机器人的商业化之路普遍艰难,国产手术机器人“第一股”天智航就提供了先例。2020年,骨科机器人企业“天智航”登陆科创板,专注于骨科手术导航定位机器人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作为国内“手术机器人第一股”,极大地刺激了我国骨科机器人领域的发展。上市首日,天智航股价较发行价上涨614.29%,市值达到近360亿元。
即便资本热捧,但天智航依然没有摆脱亏损的局面,这也是当前国产机器人面临的普遍问题。天智航公布的2020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总收入1.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0.8%;实现归母净亏损超过5400万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3000万元人民币的亏损幅度扩大。近一年,公司股价累计下跌超70%,截至发稿前,天智航的市值仅为108亿元。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将由2020年的4亿美元增至2026年的3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4.3%。而预期全球市场将由2020年的83亿美元扩大至2026年的336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6.2%。
对目前的微创医疗机器人来说,在研产品的商业化将继续产生巨大且不断增加的开支,盈利之路依然任重道远。不过,目前国内手术机器人市场一片光明,有望打破国外的垄断壁垒,微创医疗机器人在未来的医疗场景里的作为,仍然值得期待。
2022-04-08 猎云网发布了 《俞敏洪流露退隐之意?称自以为是的努力,已成为新东方发展的障碍》的文章
2022-04-08 猎云网发布了 《阔别五年重返网约车!周航掌舵曹操出行》的文章
2022-04-08 猎云网发布了 《加速布局芯片!小米入股芯片公司尊湃通讯》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