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公司研究室,作者 | 刀客
近日,又一家医疗企业――北京圆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圆心科技”)正式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高盛、中信证券为其联席保荐人。
与时代天使(06699.HK)这样专注牙科的医疗机构不同,与微创医疗这样研发手术机器人的公司也不一样,与鹰瞳科技这样的AI影像诊疗机构更不相似,据了解,圆心科技是一家围绕疾病管理周期近乎全方位的医疗服务企业,包括院外综合患者服务、供给端赋能服务及创新医疗健康服务三大主业。
如果一定要做类比的话,圆心科技比较接近阿里健康、京东健康这样的互联网平台创办的医疗健康服务机构。当然,圆心科技创业6年就能做到目前这个规模,背后离不开腾讯这个大靠山,还有红杉资本这样敢于烧钱的机构。
即使如此,还是有不少人质疑:业务与阿里健康(00241.HK)、京东健康(06618.HK)、平安好医生(01833.HK)重合度很高的圆心科技,未来凭什么从这些巨头包围中出圈?
人命关天。敢在医疗服务领域创业的,差不多都是业内资深人士,门外汉很少敢在这个领域试水。圆心科技创始人何涛,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创立圆心科技前,曾担任多年的健一网CEO,在医药领域深耕多年。
健一网是央企华润集团用心打造的医药流通平台,网下有华源大药房连锁店,能担任健一网CEO,可知何涛在医药业内也算是资深人士。
从健一网离职不久,2015年何涛就创立了圆心科技。提起圆心科技好多人可能不知道,但说起妙手医生,不少人倒是都使用过其APP。其实,两者是一家,妙手医生就是圆心科技在互联网医疗领域的品牌。
创业伊始,何涛干的还是卖药这个老本行,他瞄准了医院处方药外流带来的隐形市场。2016年,秉持“离处方最近的距离”的理念,何涛从设立“院边店”开始进行业务布局,建立起广泛的药房网络。截至2021年8月底,圆心科技旗下的251家药房覆盖全国30个省份、91个城市。
与此同时,趁着医疗机构互联网+浪潮,何涛创立妙手医生平台,开始发展线上问诊业务,开启互联网医患连接新方式。2017年妙手医生成为首批获得互联网医院牌照的互联网医院服务商。公开信息显示,妙手医生现合作的医生已超过25万名,平台日均访问量更是达到700万次。
由于起步早,又获得腾讯的背书、红杉资本等知名机构的扶持,何涛创业不到6年,圆心科技已成长为互联网医疗及慢病管理领域独角兽企业。
随着业务体系的搭建与完善,圆心科技业务规模快速增长。招股书显示,从2018年至2020年,它的营收分别为8.19亿元、23.52亿元、36.3亿元。到2021年8月31日止的营收36.12亿元,已逼近2020年全年营收。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院外综合患者服务的营收在圆心科技总业务收入中占比超过95%,为其支柱业务。具体来看,2018年、2019年和2020年,该项业务收入为8.08亿元、23.03亿元和35.37亿元,所占比例分别是98.8%、97.9%、97.5%。2021年前8个月,院外综合患者服务的占比也保持在了95.8%。
而所谓院外综合患者服务,主要包括药房及院外医疗服务,核心内容就是卖药,特别是医院外流的处方药。因此,说圆心科技依靠处方药外流起家,一点也不为过。但公司研究室发现,这一业务在带来高营收的同时,也占据销售成本的99%以上,导致了整体销售成本过高,从而拉低了公司的整体毛利率。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医院处方药外流这个市场,说起来隐秘,但圈里人早就心知肚明。何涛能想到,旁人当然也能发现,因此,这些年,趁着互联网医疗大潮,试水医院内外各项医疗服务的创业机构如雨后春笋班不断冒出。
同类机构多了,竞争自然就激烈。虽然已是互联网医疗及慢病管理领域独角兽企业,但事实上圆心科技绝不是躺赢的存在,随着阿里、百度、京东等互联网巨头的进入,圆心科技业务也不断受到冲击。
为此,圆心科技开始构建医、药、保、健的生态闭环,打造从“医”到“药”、从“消费”到“支付”、从“治已病”到“治未病”健康管理模式。不过,这与阿里健康、平安健康的3P理论(3P是指Patient,Provider,Payer),在模式上依然大同小异,没有什么本质差别。再加上丁香医生、京东健康等互联网平台以及共有医院的分流,这一切增加了圆心科技在模式上推进的压力。
而业务的同质化,不仅意味着竞争更加激烈,也拉低了公司利润甚至造成亏损。目前,盈利难成为医疗行业内的普遍现象,就算是已上市的京东健康、平安好医生也未盈利。
财报显示,阿里健康2021财年净利润3.427亿元,低于市场预估4.497亿元;京东健康2020年亏损达172.34亿元;平安好医生2020年亏损达9.485亿元。
具体到圆心科技,招股书显示,2018年-2020年公司亏损分别为1.18亿元、2亿元和3.63亿元,3年累计亏损6.81亿元,日均亏损62万元。2021年前8个月,圆心科技亏损4.62亿元,上年同期亏损1.77亿元。
圆心科技依托院边店,靠售卖处方药起家。不过,在招股书中,公司也提到,处方药的售卖需要进行严格的审查。处方药后续相关法律的改动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在后续都将直接影响到圆心科技在线上平台的售卖。而药物作为圆心科技的营收支柱,对处方药售卖的限制,或将从根本上影响其整体营收的体量。
作为业内资深人士,何涛当然知道这其中的利害关系。因此,在围绕患者打通“医”和“药”后,圆心科技开始围绕就医场景进行创新服务。这其中就包括供给端赋能服务及创新医疗健康服务。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中国技术赋能的医疗健康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在2023年将突破1万亿元,2026年突破两万亿元,这不断为新技术、产品的出现提供了可容纳的空间,也给圆心科技带来了新的奶酪。但财报显示,这方面的业务,目前在圆心科技的总营收中占比还很小,2020年仅有0.1%,2021年前8个月为0.3%。
面对与主营业务不赚钱的尴尬境地,圆心科技还加大了创新医疗健康服务方面的投入,值得欣慰的是,这方面的业务带来了更大的盈利空间。
事实上,圆心科技招股书中提到的创新保险业务主要为“圆心惠保”。圆心惠保涉及四类保险产品,即,为新特药设计的创新保险产品、普惠型商业医疗保险、带病险及药品福利保险。截至2021年8月末,圆心科技约为70家保险公司及7家再保险公司提供服务,与保险公司合作推出40余款新特药保险产品、协助在60余个城市中推出普惠型商业保险,并在自营平台中分销14项健康保险产品,
招股书显示,圆心科技创新医疗健康服务的收入由2020年8月31日止8个月的4660万元增加了205.9%,至2021年8月31日止8个月的1.426亿元,在全部业务收入中的占比已得到了3.9%。
2018年,创新医疗健康服务的毛利率可达到91.5%。不过,此后的两年中,毛利率则呈现下降趋势。2019年和2020年,分别为76.4%和72.1%。2021年前8月,该业务的毛利率已经降为47.8%。
显然,以圆心惠保目前的业务占比,暂时还难以让圆心科技的财务报表有很大改观,这类以卖药为主营的医疗服务类企业,公司上市后股价都曾出现大幅下跌。目前,微医赴港上市申请已失效,叮当快药等排队上市进展不明朗,圆心科技赴港IPO是否受港股投资者欢迎还真的不好说。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2022-09-14 钛媒体 App发布了 《星巴克加码中国市场,未来三年要新增开3000家门店|钛快讯》的文章
2022-08-11 钛媒体 App发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虚抬药价“把戏”,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钛媒体 App发布了 《为了帮00后卷王找到工作,简历修改师们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钛媒体 App发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进城费”,国内城市如何借鉴?》的文章
2022-03-25 钛媒体 App发布了 《蔚来2021年财报发布:年营收361亿元,整车毛利率达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