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便利店进入万店时代,谁能卡位?

5486
i黑马 2021-10-22 10:18 抢发第一评

来源:伯虎财经(ID:bohuFN)  作者:唐伯虎

“弯腰捡钢镚儿”,说的是便利店生意不易做。

关于便利蜂,有两条不算新的新闻。

一条是传便利蜂筹备上市,企业回复不属实。

另一条是,便利蜂高管豪言:2021年底全国要开4000家店,2023年目标一万家。

那我们简单推演一下,新开8000家店要不要投入,要不要融资?

据天眼查APP显示,便利蜂最近一轮融资信息公开还是在去年5月,语焉不详地说累计募资已经达到15亿美元,估值几何,具体谁投的,一概未透露。

(便利蜂融资历程,图源:天眼查)

15亿美元撑到一万家店,可有点悬,上市融资,也就不是空穴来风了,而是迫在眉睫。

当然比起什么时候上市,以下几个问题更有讨论价值:

从2000家店,到4000家,再到10000家,便利蜂为什么突然提速了?

便利店区域化格局明显,便利蜂如何从各大“地头蛇”盘中抢食?

1 规模化是必经之路

了解这个行业的人都知道,便利店的盈利曲线,是“U型”的:

在一两家门店的情况下,管理成本小,资源比较集中,基本可以赚钱,这是大量夫妻店存在的原因。小老板管温饱。

但是当门店数量扩充上十家,整体盈利就会变得极为困难,因为后台投入加大,管理成本骤增。中小老板焦头烂额,他们在U行曲线谷底。

真正赚钱还得上一定规模。店铺数量越多,你对品牌商的议价能力才更强,尽可能精细化运营,区域化布局网点,把供应链成本压缩下来,才能成为自己的利润。

“弯腰捡钢镚儿。”说的是便利店生意不易做。

那么要实现盈利,究竟多少店是个基数?

便利蜂也许给出过一个参考答案:它宣称,从2016到2019三年时间,北京地区超500家门店实现整体盈利。

嗑下北京市场,这对便利蜂来说是个不小的突破。

因为便利店密度小,北京一直就被称作是“便利店荒漠”。有人将这归因为:北京气候问题,冬天太冷且长,生意只能做“半年”;生活习惯问题,没有夜生活,生意只能做“半天”;还有马路太宽的问题,人们懒得穿越大马路,生意只能做“半条街”。

就连排第五的全家,也在去年疫情后宣布退出了北京。

可是,在走技术挂的便利蜂创始人庄辰超看来,“半年半天半条街”是表象,本质还在于“效率”。荒漠的背面,是蓝海。便利蜂正好补了缺。

为了这个效率,它打造了一条涉及全链条的自动决策系统,将便利蜂的日常运营决策全部交给了系统,在所有环节的决策上做到“无人参与”。这似乎是降低管理成本的方法。

依托它那套系统,便利蜂用短短四年开到2000家门店,拿到了便利店十二强的席位。

2020年中国便利店TOP100榜单数据来源:中国连锁经营协会

抛开易捷与昆仑好客两个石油系便利店不说,当下便利店格局变数不小,7-11、全家、罗森这样的日系品牌,正面临本土企业的挑战。

榜上后六名在数量上颇为接近,距离前三,还有十倍规模之距离。便利蜂喊出一万家店的口号,可能要挤进前五,才有肉吃。

2 区域扩张的难题

吃透一个城市之后,下一站怎么走?

罗森恐怕抢在了前面,借并购抄了捷径。这个月,它宣布拟收购WOWO便利店进军四川市场,还向天虹微喔抛出了橄榄枝。巧的是,它也喊出2025年在中国区要做到10000家门店。

而便利蜂呢?

这个月,便利蜂悄悄杀入了美宜佳的大本营,在东莞开了一家新店。

是的,悄悄地进村了。很符合庄辰超的风格。

创业之初,有媒体采访庄辰超,他很严肃地说,在实验阶段,需要保持一个用户数据监测的nature,“媒体一关注,用户数据其实就被污染了,被污染的数据极有可能影响或者破坏经营决策。”

进入新市场,建立数据模型同样需要冷启动。

东莞之外,便利蜂还悄悄落子中山、惠州、莆田等周边城市,把2021年的主题定为“下沉”。

下沉要面对的是,在幅员辽阔的中国,便利店市格局已呈“区域称霸”态势。

上海是全家与快客相争,浙江有“十足”加“之上”,江苏头牌“苏果”,你会发现就连华东,都还没人一统。再看,山西有唐久和金虎盘踞,广东美宜佳渗透率极高。

便利蜂下沉的难度,就在这张图上。

重点地区,各家都已围绕当地市场高密度布局,可留给便利蜂插入的空间,已经不多。对这一点,便利蜂的对策是避开街道,主攻办公楼店、大学店、医院店这些场景。

另一个问题在于,便利蜂之前向日系便利店“抄作业”,将利润较高的餐饮纳为便利店重头版块。在选品上大力发展自有品牌和鲜食,便利蜂还在一开始就投资了北京7-Eleven便利店鲜食合作工厂呀咪呀咪。

跨地域扩张之后,餐饮口味与选品供应链需要适应当地居民,本土化,克服水土不服,难免有一个摸索过程。

在规模化与跨地域扩张的过程中,便利蜂坚持采用纯直营模式,这在业界少有。

毕竟成本摆在那,选址房租皆是重头戏,就连日系企业也无一例外是采用加盟,尽可能来分摊成本,借用加盟商的力量加速扩张。7-11、罗森、全家在日本本土的加盟店占比分别高达 98%、95%、97%。

便利蜂对这一选择的解释是:为了系统和口碑。

便利蜂全部门店的选址、配货、拜访、订货、人员排班、变价,所有决策都是由一个统一的中台,通过算法自动设计和安排的,系统之外的人和操作方法很难适配到这套体系当中。开放加盟的话,加盟店主的利益诉求和品牌是不一致的,很难保证食品安全和品牌口碑的管控。

庄辰超一开始就把便利蜂的内核归为“算法”。他称,“便利店只是一个大周天,是一个外围,我们真正练的是小周天,是它的系统。这套系统未来不一定只做便利店,它是真正对于物理世界的掌控。”

可算法之外,便利店还是要回归于服务行业的本质不是?规模扩张之后,对于直营的便利蜂而言,资金要有充分的准备。

3 可能的对手

互联网巨头正在收编夫妻店。这是便利蜂们未来更大的威胁。

新玩家包括阿里、京东、美团。

根据凯度零售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有700万家小店,其中,夫妻店的存量规模在680万家左右。2019年,这些夫妻店的出货规模曾占到整个市场的44%。

毫无疑问,它们都是巨头争夺的对象。

阿里在这条线上布局不少,早在2017年,马云就开始布局便利店。当时,天猫小店、淘咖啡无人店等网红店相继开业。2019年阿里入股百联,二者联合在上海开设了逸刻连锁便利店,随即喊出一年内要开500家分店。

除了自己下场,阿里还有为夫妻老婆店批发供货的零售通,零售通服务小店的地推人员——城市拍档会帮助店主通过淘宝、支付宝以及微信小程序、微信群获得流量,导流给门店生意。

技术层面,阿里还推出了翱象开放平台,为商家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商品管理、用户经营、服务履约等解决方案。订单完成后,根据周边消费者的行为习惯,阿里的翱象甚至能够根据大数据,为这家夫妻店给出商品进货策略。

一条龙服务,没谁了。

供应链资源一大把,技术系统小意思,还有雄厚的资本补贴——便利蜂费劲搞到两千家,巨头们可能动员一下地推就轻松搞定了。

连锁便利店品牌通过一二十年建立起来的市场壁垒,亟需数字化的加持。

便利蜂需要跑得更快一些,可是直营的模式框住了它的,它需要大笔钱。又回到了开头的问题,当然,上市是一种必需。

小夫妻店会被收编,统领他们的是有强大供应链资源,能够提供数字化帮助,提升效率的新东家。便利店连锁化之后,数字化的高效能,服务品质的提升,是未来卡位的关键。

连锁品牌任重道远。

参考来源:

1.Tech星球:上线“小时购”:京东电商之外的第二大战场

2.联商网:罗森拟收购四川WOWO便利店

3.第三只眼看零售:庄辰超解密便利蜂:系统“决定”生死

4.DT财经:数据告诉你,哪座城市才是年轻人的便利店天堂?

5.36氪-未来消费:便利蜂10000家门店计划的秘密

6.进击波财经:街角的战争:便利店是如何崛起的?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2
评论一下 0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