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首席商业评论
国庆档竞争落幕,《长津湖》显然成最佳玩家。
截至10月19日晚,《长津湖》累计票房突破50亿元人民币,累计观影人次突破一亿。超过了此前的《红海行动》《湄公河行动》等,创下了博纳影业主旋律电影的票房新高,甚至在全球市场上成为战争题材电影的票房TOP。
据Box Office Mojo数据分析,2021年全球票房冠军仍是《你好,李焕英》,《长津湖》以7.69亿美元位居全球年度票房亚军,距离《你好,李焕英》约有0.53亿美元的差距。而中国票房数据来看《长津湖》以微弱票房之差取得了总榜第三的好成绩。
与此同时,不仅票房走势大好,在口碑热度上《长津湖》同样赚足了眼球。平均每几亿票房增幅都会上次热搜,据不完全统计,上映前后至今与《长津湖》相关的话题词条破百。
这样的成绩不论是从口碑还是票房上都将曾经备受国人热捧的大热门《速度与激情9》远远甩在了身后。《速度与激情9》国内口碑票房的断崖式双跳水,以及《战狼》、《你好李焕英》、《长津湖》等国产电影票房的不断刷新,是否也预示着国产电影在中国电影行业迎来新格局?
2009年,《阿凡达》的全球大爆,加速了中国电影市场的高速发展,尤其是2009-2015年期间,彼时全国分账票房从2009年的62亿元一路飙升至2015年的441亿元,6年涨6倍,复合增速高达38.6%。
同时,在北美及欧洲票房趋近饱和之际,好莱坞对中国市场开始了长达十年的发力,中美电影业一度难舍难分。一直到2018年国家电影局接管中国电影后,这一趋势才被中断,国产电影也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大爆发期。
从被好莱坞大片占领心智,到国产电影成绩抢夺国人眼球,中国电影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
产量、效果往往跟着需求走,我们不妨从国人对于电影的需求来揭示国产电影逐步夺回中国电影受众眼球的原因所在,来看看十年电影史,观众的口味到底变在了哪里。
2012年《泰囧》的票房奇迹开启了中国小成本喜剧电影的大热门局势。一部3000万的贺岁喜剧在上映21天后,就以超过3000万人次观影的成绩跨过了10亿元大关,成为2012年度票房冠军。
《泰囧》的成功,不仅给中小成本的电影打了一针强心剂,更让喜剧题材成为国产电影的主流题材。
《泰囧》剧照
数据显示,2000年至今共上映喜剧电影600多部,其中票房超过100万的喜剧电影350部左右,2012-2016连续五年间,国产片票房冠军均由喜剧电影摘得,喜剧单片票房纪录已从世纪初的3000余万迅速攀升至33亿多元,实现了100倍的增长。
2017年新上映国产电影供需指数(人次占比/场次占比)显示,喜剧电影供应量为14%,高于动作、奇幻上映部数占比之和。
而近十年中取得过璀璨成绩的“小妞电影”、“青春题材”也都是以小成本组合讨巧题材来进行以小博大的。
比如《失恋三十三天》、《滚蛋吧肿瘤君》都是低成本高回报的典范。而《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女孩》、《匆匆那年》等青春电影也一度取得过不凡的成绩。
小成本电影的成功,从某种程度上也反应了电影的根源在于社会文化的映射与反馈。
在一票大制作的好莱坞大片挤压下,国产小成本电影看起来生长空间很小,但实事却是它们往往更能刺激到中国观影受众的生活和情感需求。
小成本讨巧电影如一缕春风入局,以文化共情优势,从观众爽点(喜剧)和痛点(青春题材)共鸣为主出发点,撕开了国产电影的大势之门。
除此之外,经济的发展、审美的提高,国人更注重自我意识的感受。对于文化差异极大的舶来品等电影共情感不再那么强,对于漫威等炫技大制作大片产生了审美疲力。
观众对中国故事的需要,小成本讨巧题材类的电影的出现,恰恰是创作者对社会心理的准确把握和对文化消费习惯的及时回应。
除去从国民内心需求讲故事外,近十年,从影视行业到电影产业,甚至到广告、营销,都可以说是一个IP发展最快速的十年。
从2014的《古剑奇谭》到2015的《花千骨》、《何以笙箫默》,IP元年正式开启,这一年就开始抢占IP的巨头,大部分都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躺着享受了一段IP红利的日子。
而电影产业也没有闲着,很多从业者意识到IP效应的力量,虽然IP改编翻拍上大荧屏的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但不影响资本对于IP的热爱,很多人开启了自主创作的IP开发营销之旅。其中最成功的莫过于陈思诚与他的唐探宇宙了。
2015年《唐人街探案》横空出世,上映首日票房成功破亿,之后又以2.82亿的成绩成为元旦档票房冠军。截至2016年1月11日《唐人街探案》保持住了上映第11天仍然站稳全国票房第二大卖座片的位置,排片占比也处于第二位,达到13.6%,11天里全国累计票房达到6.33亿元。截止1月30日,上映一个月全国票房突破8亿。最终中国内地票房数据达8.23亿。
这对于当时的票房大盘来说,已经是非常惊人的成绩了。随后每年春节档我们都不难看到《唐人街探案》的影子,票房屡刷新高,热度也持续不跌。与此同时,陈思诚还借助《唐人街探案》的IP进行了新秀培养、影视剧改编等一系列的操作,可以说是赚了个金钵满盆。
《唐人街探案3》剧照
目前来看,虽然IP卖价水涨船高、红利见顶,IP经济泡沫的消亡也让不少大手笔投身泛娱乐IP的公司元气大伤。
但大浪淘沙后的IP市场或许才是真正的发展开始,脱去水分的IP经济虽不再是屡试屡成功的财富密码,但某种程度上却仍是一种效益保障,在流量为王的时代里,能最直观获取粉丝红利的IP效应,早就成为了宣发与变现上的一种常见套路。
往前数十年,电影圈还是在讨论“商业”和“艺术”如何融合取舍的时代,但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电影节的影响力变大,越来越多的非主流文艺片正在摆脱“非”字被大众所看见。
《路边野餐》、《地球最后的夜晚》、《大象席地而坐》等影片在行业内外被广泛提及讨论,尤其是《地球最后的夜晚》,作为首部冲击院线提前四预售过亿的文艺片。
是非常具有里程碑的一刻,它预示着中国电影产业中文艺片的影响力已经不同往日,而“毕赣”、“娄烨”、“胡波”等导演的出圈,也反应了中国电影受众审美需求的提高以及对于个人意志更强烈关注。
其实文艺片的主流化并非不可预测,随着Z世代人群入局,不论是文娱产业还是新消费产业,“独特”、“有深度”、“自我发现”等字眼都在不断的“被主流”,这一点,在电影产业尤为明显,娄烨、胡波等文艺片导演个人效应、影响力的提高也对此有所佐证。
与此同时,市场开化、电影行业被晒在阳光下,新导演、新思想、新流派正在被期待,中国电影创作迎来了土壤肥沃的新时代。
《长津湖》的火爆,让不少人重燃对中国电影行业的信心。如果从全年总票房来看,电影产业局势并不容乐观。截至10月7日,2021年总票房为392.6亿元,较2020年同期120亿元增幅超2倍,但只有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7成的票房水平。
2020年1月24日,因为疫情缘故,全国影院暂停营业,大荧屏发展出现了长达7个月的停滞,随后由于疫情的反复,直到年底,电影业的排片及上座率才逐步回归正常水准。
产业低迷、票房暴跌、产业复兴后的一度“片慌”等状况将2020中国电影产业折腾了个“七荤八素”。2020年国庆档之前,只有《八佰》一枝独秀。
《八佰》剧照
但与此同时,《八佰》的成绩,也为整个国产电影格局带来了微妙的变化,从《湄公河行动》到《战狼2》的口碑票房双炸裂,其实主旋律电影已经被行业所热捧,但《八佰》在特殊局势下的成功,更是为主旋律电影的发展添了一大笔柴!
作为2020年年度票房冠军,《八佰》以31.09亿的票房占据了全年总票房的15%。相比之下,2019年的票房冠军《哪吒魔童降世》和2018年的票房冠军《红海行动》,均没有超过当年总票房的8%。
《八佰》、《我和我的家乡》、《金刚川》、《夺冠》、《紧急救援》等五部主旋律影片的票房,占到了2020全年票房的41%。
这也使得主旋律电影成为疫情期间电影公司抱团取暖的香饽饽。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的随之提高也预示着主旋律电影未来的发展依旧会是大势。
疫情之后,全球电影产业深受重创,而随着中国今年国庆档的火热,令2021年内地电影票房时隔一年再一次冲过了400亿。短时间来看,中国电影产业局势回暖,但中国电影院的普及率和下沉度仍旧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一线城市观影人次趋于饱和,四五线城市拓展缓慢。而受疫情影响,产业复苏后急需大量优质内容作支撑,以免造成长期“片荒”局势。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依旧不容乐观。
同时,从2010年到2015年的产业激增到如今中国电影产业的稳健发展,大浪淘沙时期已过,中国电影市场日趋成熟,国产电影在中国观影受众的心智占领上日渐趋高。疫情之后,市场的冷却之下内容将被持续沉淀深耕,未来更优质内容才会更被观众买单。这对于国产电影来说不失为一次自我深耕的好机遇。
我们期待国产电影能够突破僵局,更多元化、更去头部化、更优质的枝繁叶茂的去发展。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2022-09-14 钛媒体 App发布了 《星巴克加码中国市场,未来三年要新增开3000家门店|钛快讯》的文章
2022-08-11 钛媒体 App发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虚抬药价“把戏”,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钛媒体 App发布了 《为了帮00后卷王找到工作,简历修改师们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钛媒体 App发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进城费”,国内城市如何借鉴?》的文章
2022-03-25 钛媒体 App发布了 《蔚来2021年财报发布:年营收361亿元,整车毛利率达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