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呆萝卜退场:生鲜电商“可以休矣”

6837
钛媒体 App 2021-10-26 18:50 抢发第一评

文 | itlaoyou-com

呆萝卜倒在了黑夜中。

10月20日晚间,呆萝卜在App发布停运公告称,公司自今年1月进入破产重整程序以来,因最终未能引入重整投资人,将停止一切业务。

诞生于庐州古城,走红于社区团购风口,呆萝卜可谓经历着“大起大落”,有单轮斩获超6亿元融资的高光时刻,也曾跌落至负债超5亿、被债权人“堵门”维权的低谷。

光辉与黑暗共同交织,呆萝卜最终还是倒下了;这背后,生鲜电商赛道经历着多轮“生死局”,一众企业前赴后继奔赴“卖菜”生意海,但善始者众、善终者寡。

如今再看,生鲜电商难道是“伪命题”?

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社区团购再度站上风口、互联网巨头纷纷参战,这一行业盛况的出现,某种程度也归功于疫情后生鲜赛道的火热。

生鲜,指所有未经烹饪加工、只做必要保鲜的初级产品,包括餐桌上几乎每日必备的蔬菜、肉禽蛋等;因此,生鲜是高频刚需品类,但入局者往往很难做成。

不过,巨头玩家显然拓宽了“生鲜电商”的定义,除生鲜产品外,平台还售卖大量快消标品,美团在内部更是将美团优选业务定义为“社区电商”,而非“社区团购”或“生鲜电商”。

呆萝卜退场背后,“生鲜电商”是否也会消亡?

起落背后

2019年时,呆萝卜就曾走入至暗时刻。

那一年,呆萝卜布局的门店数量超过1000家,APP的月订单量超过1000万单,并在当年9月拿下企业成立以来最大一笔单轮融资——金额达6.34亿元。

资本弹药得到补充后,呆萝卜迅速在杭州新建第二总部,由创始人李阳亲自“坐镇”督战,计划从大厂高薪“挖人”,同时启动耗资5000万元的补贴计划。

风风火火的一轮扩张计划,也为呆萝卜的崩塌埋下注脚。

2019年11月,呆萝卜就被曝资金紧张、拖欠供应商货款及员工薪酬;到2020年申请破产重组时,审计数据显示,呆萝卜的账面负债总额达5.19亿元,但账面资产仅1.27亿元。

从拿下新融资到申请破产重组,呆萝卜由高光到低谷的时间,也不过半年有余。简单回顾这首轮败局,呆萝卜触碰了创业公司经常会踩的雷:

扩张节奏过快。

在补充新资本后快速扩张,呆萝卜的选择无可厚非,但企业自身的组织能力、运营效率和盈亏情况,又是否能支撑扩张节奏的提速。

显然,呆萝卜的扩张过快、过猛,甚至在破产重组前,有数据显示,呆萝卜仅有20%左右的门店实现盈利,一部分门店是“纯亏损”。

门店自身的亏损情况还未得到有效缓解时,呆萝卜又迅速增设杭州总部,人力物力成本再次水涨船高,加之传言中的呆萝卜B轮融资,也没有如期到位,最终导致其现金流崩盘。

这也成为压垮呆萝卜的最后一根稻草。

完成大笔融资后却又“死于”扩张节奏失速,呆萝卜创始团队的管理能力似乎并不成熟,但李阳及其合伙人创业之心不死,在2020年9月破产重组取得实质性进展后,呆萝卜又再度出山。

当时,李阳宣布,呆萝卜已经收到一份1000万美元的投资意向书;而到今年,呆萝卜又悄然开始新一轮扩张,在安徽省内经营约150家门店,其中130多家在合肥。

这一次,呆萝卜的扩张更为“小心翼翼”。今年年中,李阳也向媒体表示,“呆萝卜的发展规划是今年和明年立足合肥。采取谨慎的经营,在可持续、盈利的前提下,再寻找一个适配模式的增长路径。”

显然,呆萝卜的姿态已极为低调,但仍然活不过这个寒冬。

和首轮扩张失利不同,呆萝卜这一次的彻底退场,问题不在内部而在外部:社区零售行业的激烈竞争,最终导致呆萝卜被“斩下马来”。

就以呆萝卜的大本营合肥为例,生鲜传奇、谊品生鲜两大社区零售店也起家于此,钱大妈、宝能生鲜也纷纷从去年开始,入驻合肥。

社区团购新军更是以“烈火烹油”的态势进驻全国市场。从去年9月到11月,多多、美团和橙心相继在合肥开城,互联网巨头以“次日自提”的模式,精准打击呆萝卜。

更何况,巨头在社区团购业务上一个季度投入的资金,甚至远超呆萝卜过往多轮融资的资金总额。

分野巨大。

在巨头“围攻”之下,与社区团购重合度极高的呆萝卜模式,生存希望极为渺茫,甚至连谋求转型的机会都没有。

同时,巨头参战社区团购,也提高了资本市场的“入局门槛”,投资方纷纷都“捂紧”钱袋子,这对急需外部输血且已经元气大伤的呆萝卜而言,绝非好信息。

最关键的,社区团购的商业模式本身,之于呆萝卜而言就是“降维打击”;生鲜自提店模式如无强大的供应链及履约能力支撑,到最后基本都是“一地鸡毛”。

因此,呆萝卜倒在了“二次出山”的路上。

试图卷土重来的呆萝卜,最终败倒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而其背后代表的生鲜电商各路力量,也都经历过类似的“生死轮回”。

“生死”轮回

自2005年起,生鲜电商创业者们一直在“生死局”里浮沉。

彼时,主打网上售卖水果的易果生鲜问世,其后一批玩家接连涌入生鲜赛道,包括和乐康、沱沱工社、优菜网等玩家。

但2005年的中国,电商概念也才刚刚被大众所知晓,一批打着“生鲜电商”旗号的玩家,无外乎是复制粘粘了普通电商模式,对生鲜供销链路并无创新,最终很多企业也是以倒闭收场。

国内生鲜电商创业的第一轮小高潮始于2012年,当年由褚时健创立的“褚橙”产品风靡一时,也因而催生了“本来生活”平台,以及大量更为成熟的生鲜电商玩家。

有数据显示,2013年国内生鲜电商市场交易额130.2亿元,同比增长221.5%,2014年仍然保持125.8%的增速。

生鲜电商赛道火爆,巨头也纷纷下场,阿里牵手易果生鲜、百度加持百果园、腾讯重点扶持每日优鲜……生鲜电商创业也迈入了真正的高潮期。

但狂欢之后,生鲜电商开始了残酷的淘汰赛。

2016年,本来便利、菜管家等14家生鲜电商企业宣告破产倒闭;2018-2019年,36家生鲜电商品牌倒闭;2019年6月,武汉鲜生友请暴雷,相关欠债额超过3亿元……

生鲜电商的繁华泡影被戳破,一批地方创业玩家的死亡,似乎也是在向外界宣示:生鲜电商风险大,玩家入局需谨慎。

在传统电商时代,生鲜就是平台最难经营的品类,由于果蔬在运送过程中会出现脱水、挤压损坏的情况,这导致生鲜产品损耗极高,而在国内冷链建设还相对落后的条件下,生鲜电商的履约成本也居高不下。

同时,一旦生鲜电商进行全国扩张,每进入一座中心城市都要重新搭建供应链及仓配体系,而在销售量不会快速起势的客观条件下,生鲜电商在新市场往往要经历长时间的“入不敷出”阶段。

久而久之,“规模不经济”的弊病,会将平台拖入亏损深渊。

重重险阻下,就连巨头也难逃亏损。有数据显示,国内4000个生鲜电商玩家中,仅有1%能够实现盈利,4%持平,88%亏损,还有7%是巨额亏损。

不过,互联网巨头正在用实际行动探索新的模式,例如美团、拼多多等都已入局的社区团购,巨头玩家就通过“源头直采+社会化协作”的方式,再结合自身的资本和流量实力,迅速打造出新的、更强有力的电商模式。

在成立初期,社区团购也是通过生鲜产品来引流,但从盈利层面考虑,快消标品的销售规模大、保质期长,平台目前也在主推调味品、矿泉水、洗衣液等相关产品。

从商业模式上看,生鲜电商如果不改造传统供销链路,优化成本结构,都会是“死路一条”;从品类上看,仅售卖生鲜的电商平台,在市场上已极为少见,甚至在逐渐消亡。

例如钱大妈,其门店内仅售水产、果蔬和肉类产品,并且正面临着多重经营危机;再例如叮咚买菜,其海鲜、肉禽蛋和蔬菜水果等品类的占比,仍高达80%左右,目前的扩张速度也在不断放缓。

前路险象环生,但叮咚买菜们又为何如此“受人追捧”?

2020年,生鲜电商赛道的再度“蹿红”,源自疫情后生鲜到家需求旺盛、巨头参战社区团购,资本也开始追逐更为优质的生鲜行业标的。

同时,社区团购和前置仓的立足点在于,将生鲜作为引流品类,但在源头直采上做得更彻底,包括直接在产区建立农业基地、推行“买手制”等。

平台对于源头直采的坚持,其实就是对传统生鲜供销链路的改造,并逐步取代经销商、批发商层层加价的模式,减少流通环节,进一步降低产品损耗。

生鲜电商如果做不到“源头直采”,也不可能长久发展。

而实际上,2019年底一批区域型生鲜电商的死亡,就已经是在外界宣告:无论巨头亦或小玩家再入局,生鲜行业都要换打法了。

现阶段,在前置仓、在社区团购、在社区店中,“纯生鲜电商”概念早已不复存在,就连每日优鲜的高管都已经意识到:只做单品类,永远无法盈利。

如果将这句话扩充一下:基于生鲜品类毛利低、行业经销环节加价率极高的现状,平台若仅聚焦生鲜品类,又没有对供应链端进行实质性创新,就永远无法盈利。

行业苦生鲜久矣,生鲜电商概念也是时候“淡出”历史舞台了。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3
评论一下 0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