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委书记蔡奇与中国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易会满为北交所揭牌并敲钟开市(图/北京日报)
11月15日上午8点半,马锋准时达到了公司会议室。此时,已经有一些公司高管落了座。他们约好了要一同观看北京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北交所”)的开市直播。马锋是桂林星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辰科技”)的总经理,随着北交所的开市,星辰科技正式登陆北交所上市交易。
同一时间,杨子怡也打开电脑登录了股票软件,9点25分,她挂单买了1000股三元基因,而后就一直在关注着北交所的股票,她发现,新股的涨幅都不错,但精选层的公司不少盘中都冲高后回落。下午3点收盘时,她买的股票小亏,但她并不在意,“就是想试试水。”
首个交易日,北交所首批81只股票集体亮相,10只新股全部大涨,盘中均触发两次临停,平均较发行价上涨199.80%。其中,同心传动涨493.67%,大地电气涨261.75%,志晟信息涨238.97%,晶赛科技涨208.57%。当天,北交所全部股票合计成交95.76亿元。
在安信证券科新团队负责人、研究中心总经理助理诸海滨看来,北交所开市首日的整体走势还算不错,符合市场预期,“有涨有跌体现出注册制市场的特点。”而最大的亮点在于,全天成交额超过95亿元,超过新三板历史最高成交。
马锋和股东们庆祝公司在北交所上市
“今天我们来回切换网站看直播,股东群里讨论得最多的,就是怎么用好这个市场条件,把公司的业务快速扩大。”马锋说。
截至下午收盘,星辰科技报收于25.38元,上涨0.44%,全天成交6928万元。对于上述成交金额,马锋表示在“意料之中”。“这说明北交所的市场活跃度很高。”马锋介绍,之前在精选层,除了上市当天公司股票的成交额超过了亿元,其余时间基本都在四五百万之间徘徊。
时间倒回两个多月前,9月2日晚上,马锋正在跟客户聊生意,但注意力几次被手机提示音打断。往常这时候,公司的工作群早已安静,但今天消息却一条接一条地蹦出来。马锋点开微信,群里红包满天飞,新闻链接的标题是“北交所要成立了”。
同一日,证监会亦发文指出: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是资本市场更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内在需要,是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是新形势下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举措。
当晚,星辰科技的股东群热闹到很晚,马锋也兴奋得直到很晚才睡着。
第二日,北京证券交易所有限责任公司在北京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0亿元,登记机关为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这对于国内的中小企业而言,无疑是个重磅消息。“北交所开板,标志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进一步完善。”诸海滨认为,北交所有望凭借其错位发展的定位,与沪深交易所、区域性股权市场等形成贯穿南北的新格局,促进金融、科技、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推动中国本市场向可持续、健康的方向发展。
诸海滨和他的研究团队曾去过多家上市公司调研,他们的切身感受是,这些年来,中国经济增长非常快,但深入到制造业的行业中就会发现,在整个制造业的产业链上,中国的精密加工制造企业,还处在世界二流甚至三流的水平。究其原因,资金是限制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这些企业多数还依赖于间接融资,比如银行贷款,民间融资等。”诸海滨说,间接融资就会导致融资难,融资贵。
在诸海滨看来,北交所的成立,不仅有望推动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及东中部区域的经济发展,形成中国资本市场贯穿南北的新格局;还有利于加强创新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加速中国制造业和科技业升级和转型。
北交所成立的消息一出来,之后几天,新三板精选层的股票都在大涨,星辰科技的股价也从20元涨到了将近32元,“几天把我们一年的涨幅都涨完了。”马锋感慨,他们公司的股票发行时只有8元。
由此而带来的财富效应也显而易见。“我们一名员工在股权激励的时候,以每股2.5元的价格买了不少公司的股票,等上市后卖出时,已经涨到了 31元。”马锋说,大家干劲十足,都希望公司再做股权激励,“本来公司的老员工就很多,这下粘性更强了。”
股价的上涨还不是让马锋兴奋的主要原因。精选层会整体平移到北交所,如此一来,星辰科技可以不用再次经过申请、审核就可以在北交所挂牌上市。也正因此,包括星辰科技在内的一些精选层的公司都放弃了“转战”创业板或者科创板。
“大家的共识是,市场建设好,企业就可以安心做好自己的业务,不用考虑到底上哪个板。”马锋说。在服务方面,北交所特别推出了针对中小企业特色进行差异化安排,在审核难度、涨跌幅限制、信息披露、问询、审核时间等方面进行了简化和加强服务。
马锋告诉记者,其实在精选层出来之前,公司都在考虑要退出新三板了。当时,他们熟悉的几家企业已经退了。也有人问马锋为什么不退板,他觉得费时费力好不容易进入新三板,没过几年却要退出,不太合适。“我们就想等等看,如果还是没什么举措,就考虑摘牌转板。”
最初在选择进入新三板时,星辰科技是希望能在资本市场上有个“对接”。然而进入后,才发现企业根本融不到资。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直言,新三板就是挂牌,并非上市,很难解决融资的问题。企业要融资,还是要IPO。“如果把交易所比作现代化的超市,那新三板则是集贸市场。”赵锡军解释道,超市是明码标价,但集贸市场可以讲价,如果有人想买东西,就会去商量价格,但也并非每天都有交易,“ 可能大家都觉得不规范。”
来自安信证券的数据显示,2021年前8个月,新三板成交金额合计1387亿元,日均成交额8.6亿元,其中做市交易占比25%。对于沪深两市来说,最多的时候,一个交易所,一天的成交金额就可以达到6000亿元。
“当年选择在新三板挂牌,是因为公司达不到主板的业绩要求。”马锋称,他们开过很多次会去研究上市的事。选择新三板,是觉得这对中小企业而言是一个发展方向。在他们的设想中,进入新三板就等于跨进了“上市”的门槛,可以一步一步往上走,“当时想得很简单,就是先进去,等业绩发展好了,就考虑转板。”
“过去的新三板只是一个一级半的市场,挂牌公司并不是法律意义上的上市公司,流动性自然不能和主板相比。”据诸海滨观察,很多企业并不了解上市和板块选择原则,他们会误认为上哪个板块是由公司的财务指标来决定的。但财务指标只是一个最低的门槛和限制,在真实的运行中,企业的规范性、在行业中长期发展的地位、核心竞争力等问题,都是影响公司上市的因素。
诸海滨认为,有些企业完全没考虑到自身的定位,也没搞清楚上市的目的,因此会在各个板块之间摇摆,只要有板块出来就赶紧去申报,报来报去也没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上市不是为了财务变现,而是要获得资金,让企业更进一步。”
北京证券交易所
实际上,在新三板推出精选层之前,星辰科技在上交所建议下,考虑转板进入科创板。当时马锋他们面临着精选层和科创板二选一的局面,但他们有些犹豫——要转到科创板,必须先在新三板摘牌,这无形中等于增加了企业的风险。
“摘牌转板的不确定性因素太多。 ”一家新三板挂牌企业的负责人也表示,创业板和科创板并不是想上就能上,需要排队,有可能排半年都轮不到。而半年可能就会发生各种意外,比如公司业绩波动、政策调整等,更重要的是,如果材料被退回,前后搭进去一年多的时间,会对股东和员工的信心造成很大打击。
星辰科技考虑的则是,摘了牌,万一转板不成功,新三板又回不去,该如何向股东交待。“就算在新三板没交易,但好歹还有个平台,如果一个平台都没了,就等于重新变回非上市公司,没有任何交易渠道了。”马锋告诉记者,这将会是一个尴尬的局面,因为股东并非全部是公司内部的人员,“外部股东会认为,我本来是想和你一起发展的,结果被你套牢了。”
最终,星辰科技决定走一条更稳妥的路。做出决定的那一刻,包括马锋在内的星辰科技的管理层都觉得轻松多了。“我们觉得相对于上科创板,精选层可能会更容易一些。并且精选层的排队企业少,挂牌成功的几率就高一些。”马锋说。同期,科创板的排队企业有200多家,精选层的排队企业只有几十家。
进入精选层之后,星辰科技很快募集到了1.68亿资金。虽然马锋他们觉得这个金额有些差强人意,但相较于其他公司而言“已算不错了”。且上精选层的时间短,问题少,基本上只有一轮问询就结束了。4月30日,星辰科技提交了资料,5月中旬就过了审核会。专家委员会审议时,除了保荐机构的两个保荐人外,公司去参加审议的就是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和财务总监三个人。6月,他们拿到了注册。7月8日正式敲钟交易。
“我们一直认为精选层是一个过渡,等到公司业绩再好一些,转到科创板还是有必要的,直到北交所的出现。”马锋说,北交所成立,说明国家对于发展高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寄予了更高的期望。这几天,他们公司正在安排明后年的计划,希望能够吸收更多的专业人员加盟进来,这就需要上市做股权激励,“在北交所上市融资容易了,也能融到更多了。”
赵锡军认为,从宏观角度来讲,如今都在强调创新发展,强调结构调整, 很多企业需要创新发展的支持或者资源配置机制,特别是创新型的中小企业。目前,沪深两个交易所每年上市的企业约有400家, 但国内的中小企业数量超过1个亿,两个交易所显然无法满足这么多企业的上市需求,增加交易所能够让更多企业有上市交易的机会,解决其融资难的问题。
开市当天部分股价
“选择哪个板块”是不少公司纠结了很久的问题。星辰科技进入精选层后,马锋的朋友特地跑来询问他有关精选层的申请事宜。“他还在犹豫申请哪个板块,我告诉他,赶紧去申请新三板。”
一家企业的负责人告诉深一度记者,他们本来就在纠结创业板和科创板,现在北交所出来了,就更纠结了。但时间紧,任务急,融资的问题又亟待解决,该负责人颇为无奈,“公司内部还尚未达成一致,但我本人更倾向于在北交所上市。”
对于企业应该如何选择适合的板块和交易所,诸海滨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在他看来,北交所和沪深交易所各有优缺点。 对于企业来说,如果所处的行业相对成熟,公司在这个行业里面的地位和格局也比较稳固,自身运行规范,虽然收入增长快,体量相对比较大,但增速已经比较慢的公司,可以选择主板或者创业板上市。
还有一种公司,在排队等待上市的过程中,利润来回波动很大,“从现有的要求来看,企业IPO排队的时间都比较长,最短8个月,最长甚至能到36个月。还有很多企业在排队过程中不知道什么原因撤回申请或者被撤回申请,从这方面看,整体过会率还是比较低的。”
企业在等待上市的时间里,股权是冻结的,既不能融资,不能进行并购,也不能做员工股权激励,甚至为了保上市成功,还要压缩营销费用,压缩市场开拓,来保证企业的利润。“而这两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于市场的冲击很大,这时候让企业冻结两年股权无疑是雪上加霜。”诸海滨说。
北交所的优势就体现在这里,“(在北交所上市)可以先上创新层,在创新层期间,企业可以融资,可以股权激励,可以评估,可以做很多事情。”在诸海滨的研究中,精选层的71家公司中,其中40%的公司都在创新过程中融过资。对于公司来说,融资能扩充产能,加大技术研发,提高毛利率等。
企业高管和专家学者都普遍认为,对于企业和投资人来说,北交所是更加国际化、更加接轨和开放的市场。诸海滨认为,全部实行注册制的北交所更接近海外市场的投资环境,其宽容度、兼容性更强。“我们现在的股票买卖必须是100的整数倍,在这一点上,北交所更与国际化接轨,盘中允许有101股,102股这样的买卖方式。”
诸海滨称,一直以来,资本市场的退市制度都是比较难解决的问题。目前虽然沪深两市都在加快不合格企业的退市步伐,但每年退市的企业也就三四十家。“北交所会严格执行退市制度。会末位淘汰,正向激励。”
赵锡军则认为,几个交易所都是为了资源配置提供服务。现阶段会各有所侧重,科创板主要是科技创新型的中小企业,更偏向于已经有一定能力和实力企业。创业板比科创板要更靠后端一些。“北交所则更靠前端一些,比起创业板和科创板来说,北交所对于上市公司的要求可能会更加宽松。”
诸海滨根据北交所前期的发行节奏,做了判断,“我们预计至2021年底北交所公司数目有望达到100家。到 2022年底、2023年底,北交所上市公司分别有望达到250-300家、400-500家。”
马锋很看好北交所的未来,他觉得,未来在北交所上市的企业可能会比科创板更多,活力也会比科创板更强,市场交易活跃度也会更高,“从每天30%的涨跌幅就能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