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认真学习了一份某省级政府发布的“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培育工程意见。
《意见》有工程时间结点(仿佛神机妙算),有详细的培育企业数量(数量振奋人心),有奖励金额明细(咱们不缺钱),布局了“专精特新”产业园(好奇这些园如何从天而降),保障措施似乎很有力(统统耳熟能详)。
读着读着就有了种魔幻的感觉。
如果“专精特新”能够这样规划,这么些条件满足就能雨后春笋般冒泡出来,神州大地真要满园春色关不住,万枝红杏出墙来了。
其实,稍微了解一下“专精特新”企业的特征,尊重一下市场规律,知晓创业的风险艰辛,我们就应该回归常识。
对城市区域经济而言,已经被嚷嚷得开始变味的“专精特新”们,绝对都是一些可遇不可求的人中之凤。
2
从创业者、企业家角度看,具备创业禀赋、企业家精神特征者,万里挑一。
为什么呢?
因为芸芸众生中,抛弃安逸安全者少,能不懈学习蜕变者少之又少,甘愿承担风险并险中求胜者极其稀缺,求胜成功后还能承担社会责任分享财富者更是寥若晨星。
这很正常,也是现实。
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几乎具备了优秀者能具备的所有特征特质。
而“专精特新”企业,必须是这样的优秀者才能创建打造。
也必须是这样的优秀者,才愿意寂寞风险前行,耕耘出属于自己的天地。
所以,他们永远不可能通过培育、规划产生或成长。
换句话说,对他们的所谓培育、规划,更像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一厢情愿。
3
从技术细分市场机会看,“专精特新”还体现了技术创新的前沿性。
尤其是无人区范围和前无古人的特征。
技术创新需要多因素资源集聚迭加,最终厚积薄发才能获得灵感机会。
然后,通过强大的商业能力获得市场回报。
获得技术创新机会,远不只是企业研发投入、科研院校共同发力这么简单。
往深层次寻根究底,基础教育、创新文化、根植于大众心底的价值观、财富观,都是绕不过去的坎。
任何忽视深层次基础条件,只梦寐以求光鲜结果的机会主义行为,都将事倍功半得不偿失。
4
从创新创业文化方面看,我们需要努力的地方更是迫在眉睫。
过去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和快速转型,实际上已经掉队了整整一代人,甚至更多。
与创新创业文化背道而驰的投机功利、官僚主义、见利忘义和不择手段的风气,需要社会文化文明的整体刮骨疗伤,血透化疗。
需要由上到下的新时代创新创业文化植入、浸泡和弘扬。
做到或做好这些,本身就是最为直接的挑战,本身就是最为直接的自我革命,本身就是无数人懵懂无知的自然淘汰。
如果创新创业文化不浓郁,不弥漫缭绕,不能成为主流文化气质,“专精特新”者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5
图片来源:摄图网
从营商环境条件看,问题更加显而易见,差距触目惊心。
至少在中国,哪些省、市、区营商环境好,其实所有人都一目了然,所有企业心里都明镜似的。
任何一个行政区域决策者和部门,到今天,还不把营商环境作为头等大事真抓实干,必然随着自己的被淘汰,而影响成千上万百姓的生活质量。
“专精特新”们的有无或多少,恰恰是衡量营商环境好坏的试金石。
不从源头上解决营商环境问题,改善营商环境条件,剔除阻碍影响营商环境的人、权和种种顽疾,“专精特新者”将永远遥不可及。
自以为是的培育者、规划者将贻笑大方。
(完)
范伟军:火炬众创孵化博物馆馆长、《中国孵化器》杂志主编。 著有《小企业如何长大》、《千方百计离成功近一点》、《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5模式》、《创业家:城市拯救者》、《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10亮点》、《创业·枕边书》、《众创孵化8样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