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创课谈 | 如何让产品经理学会品效合一的全链路思维?聆听《产品经理12问》开发故事

3085
竞越顾问 2022-01-21 12:00 抢发第一评

“创课谈”是竞越公众号的一个新栏目。历经多年, 竞越已经逐渐成为有自主课程设计与研发能力的一家培训公司。竞越的讲师们以及竞越课程设计中心, 以专业的课程设计开发理论为基础, 以提倡群体智慧、开放分享、求真务实的文化氛围为依托,持续开发出饱受欢迎的各类课程。“创课谈”栏目,让我们有机会走近课程开发者,倾听他们心声,了解课程设计和交付的故事。

本期将关注产品经理12问:品效合一的全链路创新工作坊》(以下简称为《产品经理12问》)开发故事。让我们继续聆听开发者讲述课程设计与交付的故事,感受竞越深厚的研发能力与课程设计实力

作为竞越自主开发的全新课程,《产品经理12问》上线不到1年就广受学员欢迎,得到很多产品经理和想成为产品经理用户的认可和肯定。今天我们对本课程的两位开发者:程瑞芳老师和黄涛老师进行了访谈。让我们跟随老师们的分享,一起挖掘课程背后的故事,感受《产品经理12问》的精彩与质感!

No. 1 程瑞芳老师(Rachel)

微信截图_20220121095812.png

我们采访的第一位老师是《产品经理12问》的课程开发主力,程瑞芳老师。她是资深市场营销顾问和沟通影响力专家,担任ECI国际创新奖终审评委,并拥有20年国际4A从业经验,也是竞越公司资深顾问/出品人,授课量达5000小时以上。


Q:RACHEL老师,您是我和学员眼中非常有魅力的老师,始终优雅,但又充满激情。您在沟通表达和传播领域,以自己丰富的经验帮助学员获得深刻的洞察和切实的改变。近年您除了在竞越资深讲师这个角色上有卓越表现之外,更是同时成为TEDx@Huangpu 公益策展人,ECI 国际创新奖终审评委。这些活动与身份带给您大量的行业洞见与案例,所以让我相信您作为主创人员之一开发的《产品经理12问》一定是个精品课程。但我还是非常想知道您当时想要开发《产品经理12问》这个课程的初衷和目的?能分享一下开发过程中您觉得特别难忘或者有趣的故事吗?

A:来竞越之前,我一直是做整合传播的。在之前的职业生涯中,记忆最深的是十年前为戴森做品牌推广,当时做了一组传播叫:WHAT IS IT?创意很简单,就是照片里只出现戴森产品的一角,请用户来猜这是什么品牌,哪个型号的产品。结果让我们大吃一惊,真的有很多戴森忠粉一眼认出这是什么,并且激动地跟我们讲述他们和戴森的故事。这个案例让我产生了一个重要的认知:好的产品真的可以改变用户的生活方式,且产品本身就具备了传播属性,营销能力。

这些年传播早已从4P走到了4C,新国潮的崛起又塑造了一个全新的市场语境,在这个语境下,如何构建「产品×技术×商业×创意」的全链路产品力,为新时代客户群体带来新的赋能和价值,成为了新的“中国故事”时代命题。在这样的大命题之下,我和黄涛老师开始为“一个产品经理到底要如何做好一个产品”做了一些尝试。

2020年疫情爆发,我和黄涛老师为竞越做了一个线上课程产品,那个产品的销量和影响范围超出了我们的期待。在复盘的时候,我们问自己,在这个产品原型中我们做对了什么,为什么?通过一系列的思考和探索,我们达成一个共识:如果我们都能通过一个系统做出一个正确的产品,那么如果我们把这个系统教给产品经理………于是,我们决定创作一门课程,帮助和我们同样在做产品的非资深产品经理用正确的方式,带领团队做出正确的产品。


Q:《产品经理12问》设计了5大核心模块,传播设计是其中的重点部分之一。Rachel老师您作为资深的市场营销专家,真正地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充分运用到实际课程中。请问从您的角度来看,这门课程能够给学员带来什么样的价值点呢?

A:我认为一个很大的价值点在于品效合一的全链路设计,我们是围绕着从产品到品牌的整个生命周期,设计了5大研究模块,学员能够完整地体验到一个产品从开发到进入市场的全流程,从而能够树立全局的观念,同时也会有利于他们建立商业洞察力和想象力。

另外,课程还有一个最大的设计亮点:12个核心问题。提问是最有效的教练技术。我们始终相信,学习者手中往往都有答案,你需要做的就是,给予信任,有效提问,帮助他们挖掘尚未开发的潜能,帮助他们自己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


Q:我们看到《产品经理12问》工作坊中很多都是公司内部整个团队形式来参加的,为什么会吸引这么多的团队学员?这个课程对于企业团队能力提升有什么样的优势呢?

A:对团队来说,这门课程能够带来两个方面的赋能:

首先,因为我们这个工作坊是有议题的,也就是说学员有司的真实议题、真实场景、真实产品、真实问题。这一组学员里可能包括有产品经理以及与产品经理相关的前后端人员,我们会帮助他们通过这个工作坊形成一个非常好的、可及且可落地的成果

其次,在工作坊的学习有利于团队建立共同语言。因为工作坊很多是一个企业为一组,在课上研究的就是他们自己的产品和东西,相当于在日常的工作场景中讨论、决策,而在这过程中公司成员会形成共同的内部语言,有利于提升今后的沟通效率。我们还会通过一些点评和指导,让他们意识到,要注意哪些细节,才能够有效的跟别人一起探讨。也是有不少客户为什么在上完我们课程之后说:不如整个部门一块来上吧。因为建立了内部的共同语言,能够有效避免在内部讨论时因为方式不同或语言误解造成的大量内耗


Q:《产品经理12问》采用品效合一的全链路设计,为学员提供了很多可操作可复制的工具模板,帮助他们在学习中解决了实际问题。Rachel老师能够跟我们分享一下您在工作坊的授课过程中,印象最深的案例或者感受吗?

A:我记得有一个客户,一开始来上课的是他们公司经验深厚的产品经理,上完之后感觉我们的课程跟他们自己的经验很契合,但是他们平时没有时间整理出来,所以在带领经验不足的下属时,就没办法把经验全部有效地告诉他们。然后他们再来上课时,就带来了自己的团队。

第二次上课,这些资深产品经理有一个目的:希望下面的人能够更容易听懂他说的话;并且想让他们知道自己经验背后的逻辑是什么,这样团队内部才能够更好的团结起来,协同工作。

所以我们的《产品经理12问》是能够帮一些资深的产品经理解决“如何让下面的人更快成长”的基本问题,通过12个问题,有条理地帮助那些经验还不太丰富的学员尽快建立全局观念。另外在工作坊,他们带着自己团队研究自己公司正在做的产品,就相当于在实战中去学习。员工会从中领悟到老板跟自己提出要求背后的逻辑;而资深的产品经理,会更直接看到下属哪些地方需要调整,现场提供帮助,所以彼此的交流就会特别深。


NO. 2 黄涛老师

我们采访的《产品经理12问》第二位课程开发者是黄涛老师。作为竞越创新研究院首席顾问,黄涛老师也是创新及问题解决工作坊项目资深教练,在工作坊中产出的成果多次在企业内部孵化落地,并获得专利。

Q:黄涛老师, 您是竞越最资深的老师之一,也是我们客户中公认的创新赋能专家。您主导的创新赋能项目曾经获得过大奖,您带领的工作坊产出的成果也多次在企业内部孵化落地,对于深度研究流程、方法论等深有见地。作为《产品经理12问》的两位主创设计者之一,能够跟我们分享一下在课程设计开发过程中,您是怎样进行深度研究,以帮助推进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是否遇到过难点呢?是如何攻克的?

A:当时对我们来讲一个难点就是:要准确挖掘到产品经理最希望提升和改善的点是什么?或者他们希望通过培训来帮助自己解决什么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因为我们平时除了授课,也在为很多公司做创新项目过程中跟很多产品经理接触,通过沟通交流,发现了一些共性的困惑:他们的困难点是前后之间的思考缺乏连贯性,而不是想要单一的细微的技术。

例如,有些产品经理是从营销或技术转过来的,他们在工作时会感觉按照流程也可以走,但却不清楚前后关系?或容易把注意力放在自己擅长的传播设计或产品开发等环节,其他的东西就忽略了。还有一些刚入行的小白,因为很多公司的流程分得特别细,所以他们往往只承担工作的一个局部,导致他们在产品遇到困难时,就会缺乏全局观。基于这些我们发现:产品经理除了专业知识之外,也得建立逻辑,需要有些套路和方法。

然后,平时工作中会跟Rachel老师有很多的合作,也会交流各自的感悟,我们都觉得可以结合双方的经验和专长开发一个全链路的产品,有了课程之后,产品经理再去学习更深的专业技巧时,就会有格局感,能够用全链路思维去检查、对应每一步的想法究竟合不合适。


Q:作为竞越的创新及问题解决工作坊项目资深教练,黄涛老师在您看来,我们的《产品经理12问》跟市面上产品经理课程之间的核心区别在哪里?

A: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区别:

第一,目前市面上大量产品经理的课程局限于某个行业背景或是个人经验分享,容易与学员所在的环境脱节,达不到预期效果。而我们的课程教授的是一种全链路的思维,具备普适性。

比如市面上有一类是以互联网背景的课程,但对很多传统和实体行业来说,由于公司的运作条件、资源支持、试错的成本等都完全不一样,就不适用。还有一类是某位老师的经验总结,但由于没有提炼出高适用性的方法论,所以当时代变了,行业不一样了,学员到具体的场景中依然不知道怎么操作。

而我们的《产品经理12问》在每一问里面,都有可以直接使用工具和模板,即使是没有太多经验的人,也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去使用,一步一步往前走。

第二,我们的工作坊会基于客户的行业和竞争对手来准备案例和参考资料,会和客户讨论精确的产出议题以确保产出结果。

另外,有不少产品经理遇到一个现实状况:彼此有很多的想法和观点,但却不知道怎么坐在一起形成共识或有效讨论?这点很少课程会涉及到。而我们的工作坊内,往往是一个团队真正在研究他们自己的东西。在过程当中我们会给予相应的指导和点评,除讨论的形式、步骤方法之外,我们还会提醒他需要注意什么细节才能够有效地跟别人一起探讨,这是很多产品经理可能不具备的。


Q:我们有关注到门课程很独特的一点是“双老师授课”的模式,您能跟我们分享一下开发时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设计?两位老师在课程交付时会有侧重点的不同吗?

A:这样的设计是跟课程本身的特点和目的相关联的。产品经理在做产品时得有一个全面的考虑,包括产品设计,商业设计,传播设计等等。而在这方面,我跟Rachel老师各自有不同专长,Rachel老师在商业和传播方面有很丰富经验。而我是在创新、团队共创,还有就是产品设计这块有经验,所以我们在授课过程中给到各个组的点评也会各有侧重。这样学员在同一时间得到反馈比较全面,收获也就会更多。

另外,如果小组过多,一个老师深入到各个小组的程度就不能保证完全一样,每个小组分摊的时间就会变少。如果是双讲师在现场,我们就有更多时间观察学员的研究过程,给出更深入的反馈,学员的收获也会更大。

交付方面,在核心内容上基本上是一致的,因为都是12问的流程,步骤和操作模式都是固定的。主要的区别是在点评过程和举例方面,由于我们专业不同侧重点会有所不同。当然这个课程完全可以由单个老师交付的,但如果两个老师同时在,意味着学员在同一时间听到的点评,角度一定比单一老师多。这也是我们很多客户上过双老师课程后深有感触的价值。


Q:在您日常上课的过程中,有没有学员在课堂上得到收获或启发,通过学习有所改变或进步的案例?能跟我们分享一下吗?

A:印象比较深的是有一个客户,是做海外市场的大型电信公司的原件,也是有自己的产品。他们当时去做产品的时候,公司内部并没有一个明确的产品经理的角色。所以老板就希望研发人员能够更好地建立“产品经理”的观念。但他们发现,只是建立观念是不行的,研发人员总跟营销团队在合作时产生矛盾。所以他们上过工作坊之后,提出让做产品的人和营销团队一起来上《产品经理12问》课程。

他们整个团队在做工作坊的过程中,依然争论得特别热烈。但最后发表想法的时候,却有着不同的感受:感觉这种争论跟以前完全不一样,是很正面。尽管还是很现实地研究自己的产品、客户、传播和商业的设计,但在我们的步骤模板和老师的点评指导过程中,他们的交流特别高效,并认识到双方是可以做到互相赋能的,所以团队整个讨论氛围就不一样了。

一个好的产品,绝对不是产品经理或一个部门说了算的,而是前后链条的打通,所以他们必须得有效的去进行交互。我们的工作坊提供一个真实的实战场景,加上过程中老师的点评和指导,让他们建立了共同的语言:不再是割裂地从自己的角度去考虑,而是团结起来做好一个产品赢得客户的认可。

本期创课谈精彩暂告结束,听完了两位老师的分享,大家一定对这个热门课程《产品经理12问》有了深入的了解和确认。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优秀产品经理或是想要带好自己的产品经理团队,请关注黄涛老师和程瑞芳老师的公开课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0
评论一下 0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