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日本制造大迷局:一边全球造假,一边卡世界脖子

3040
众博企服 2022-02-08 16:02 抢发第一评

盘子刷七遍、马桶水可以喝、一辈子就为煮好一碗饭……

篡改质检报告、专业造假几十年……

究竟哪个才是日本制造业的真相?

图片1.png

2021年5月,英国英格兰地区部分高铁被发现车厢底存在裂缝,有的裂缝甚至长达28.5厘米。这一发现导致该地区高铁大面积停运。这些投入使用仅3年的问题车厢,均为日本日立公司生产的“日立800”型列车。经过5个月的调查,日立公司承认,造成车厢出现裂缝的原因是质检造假

几年前国人在日本扫货的场景还历历在目,“日本制造”等同于高品质,而如今怎么就变成了重灾区?

其实,在全球化进程下,面对中韩制造业的崛起,日本制造企业面临着严峻的竞争压力。而这种压力并非来自技术,而是效率

效率,竞争的重要一环

日本小林研业是抛光技术领域的隐形冠军。这家仅有5位匠人的公司,在4年时间里研磨出250万个如镜面般光亮的iPod。但iPod销量翻番后,小林研业产能不足的问题暴露,苹果便把订单转移到了中国。面对中国抛光流水生产线,小林研业社长小林一夫就感叹:“我们四五个人即使再努力,也毫无胜算。”

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DRAM(动态随机存储)芯片,在国际芯片市场,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但进入九十年代后,个人电脑问世,大众消费市场对芯片需求猛增。美国芯片公司瞅准机会向大众消费市场转型,研发面向大众消费市场的芯片,韩国、中国台湾也凭借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借机实现“弯道超车”。

中韩制造业的迎头追赶,凭借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形成的效率优势,给日本制造企业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日本因为造假而跌下神坛,得不偿失的背后也是日本企业绝境下的自我防护。如果不想重复小林研业的命运,造假,就成了日本制造企业保持竞争力的手段。但这种手部无疑是将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烂,要知道,日本的“制造大国”并非是空穴来风。

日本制造衰落了吗?

日本高速铁路“新干线”上,有一枚“永不松动的螺母”,这颗螺母出自一家只有45名员工的小公司哈德洛克(Hard Lock)株式会社。多年前,哈德洛克就把螺母的图纸发到公司官网上,并附上详细的螺母原理结构说明。

有人模仿成功吗?没有。

图片2.png

究其原因,就在于公司常年积累的技术和工匠高超的技艺,是无法被模仿和复制的。一个产品包含了有形和无形的两种技术,尺寸、参数、制作流程、外观这些有形的部分,都能轻易模仿,而企业和匠人年复一年积累起来的无形技术、工艺和经验,是竞争对手拿不走的,这正是日本制造的精髓。

日本制造的基因,决定了日本企业小而精,越是高精尖的产品,越难以实现规模化量产。为了保持竞争力,日本企业也只能朝着高精尖的方向发展。

在半导体、精密仪器、医药、新型材料等细分领域,日本企业已经把控了技术密集、高附加值的核心环节,形成不可替代的优势。

日本制造业强,强在无形的工匠技艺,这也是制造链上决定品质高度最重要的一环。而这种“工匠技艺”,一直是我们国家追求而不得的东西。

匠之不存,技将安在

图片3.png

2015年,故宫因为工匠年迈退休,叫停了百年大修。得知这一消息后,《光明日报》评论称:匠之不存,技将安在。

这也是中国制造业的真实写照。一直以来,中国是制造大国,却不是制造强国,在制造大国与制造强国之间,缺少的,正是“工匠技艺”。

建国之初,在基础科研和工艺技术落后的情况下,我国产业工人依靠手工技术,弥补了集成电路、车床等行业生产工艺的不足,创造产业奇迹。但工匠在这个时代已成为稀缺。

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不仅要有“工匠技艺”,还要“匠能存,技可传”,培养大国工匠,实现代际传承,才能补上中国制造链的“最后一公里”。

华为“芯片”事件后续影响还未消散,我国缺“芯”焦虑还没未缓解,攻破一切“卡脖子”技术难关,是我国下一步应该切实考虑、着重落实的任务。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0
评论一下 0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