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看见新视界NO.09|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张克俊教授:大数据智能技术驱动艺术创新,破除音乐创作鸿沟

9928
2022-03-11 16:56 抢发第一评
「看见新视界」栏目由阿里云创新中心出品,分享不同行业专家对于科技创新领域的新观点、新洞察,看见创新背后的新视界。

  1月12日,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张克俊教授在由阿里云创新中心主办的“看见创新力量”——阿里云科技创新年会暨阿里巴巴诸神之战年度盛典暨阿里巴巴-浙江大学前沿技术联合研究中心(AZFT)年会上,以“大数据智能驱动的艺术创新”为主题向大家进行了分享。小编对张老师的演讲内容进行了整理,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加以适当的删减、调整,现在分享给大家。

  关注人工智能技术带来艺术创新的可能

图片1.png

  一直以来,浙江大学与阿里巴巴始终关注人工智能领域信息技术与设计、体验带来的新可能。2017年,浙江大学和阿里巴巴在智能赋能艺术创新领域正式展开合作,陆续推出智能设计平台“鹿班”、可基于图文内容自动生成短视频的人工智能Aliwood、数字创意智能设计引擎。其中,Aliwood可支持自动生成短视频,目前已服务上千万中小商家。

  随着短视频和直播行业的兴起,人们习惯于通过拍摄、剪辑、配乐等步骤调和制作出小视频,分享给他人。但是,在为视频配乐时,大多数人并不理解音乐内部机理,苦于不知如何恰当地选择配乐。

  为此,我们从降低音乐理解和音乐创作的门槛切入,研究如何生成高质量的音乐(片段),同时考虑如何缩小音乐学习与音乐创作鸿沟。

图片2.png

  骨架——分层式旋律生成算法

  2016年Google Brain团队启动的、旨在探索用人工智能生成音乐、图像的研究项目Magenta引起热议,自此,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生成音乐(片段)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团队借助于音乐乐理知识,将音乐生成分为“骨架”生成和“装饰”生成两个阶段。其中,“骨架”是音乐的稳定元素。不同的作曲家可以在“骨架”基础上进行调整,比如,莫札特可以根据某个“骨架”创作出世界名曲《D小调第三幻想曲》,巴赫也可以基于同一骨架创作出《A小调第2英国组曲》。通过“骨架”生成这一环节,可以大概率上保证后续生成的曲子基本是符合乐理的。

  装饰——域对抗旋律风格可控生成算法

  “骨架”生成之后,需要对其进行调整,即“装饰”,目的在于让生成的音乐更加丰富、多样。如上文所说,无论是流行音乐、乡村音乐还是爵士音乐,其乐理的基本“骨架”是相似的,所以即便我们生成的“骨架”是一样的,不同的“装饰”会带来更多不一样的可能。本团队基于域对抗训练的智能生成方式进行“装饰”,生成的音乐更具针对性、稳定性,可以部分实现个性化、丰富的、多样化的音乐生成。

  人机协同交互式作曲研究

  在算法、大数据的支持下,团队还考虑如何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将机器和人类在音乐创作过程中的工作内容进行细分、分级,在制作音乐片段时,可以自由调整人的参与度和机器的参与度。如果你想让机器完成所有工作,甚至只需画一条“骨架”线,机器就会根据这条线“画“出你喜欢的音乐。同时,用户也可通过提供的多维音乐参数选择,进一步细粒度完善音乐内容。

  未来,希望它既是一项艺术领域的创新技术,也能成为教大众学音乐的教育技术,逐步降低音乐认知和创作门槛——人人都可作曲。

图片3.png

  创新在科学、工程、设计和艺术之间的循环转换中产生。

  当前的艺术创新实践,不仅需要强劲的市场拉动和科技创新技术驱动,还需要设计理念的引领。团队正在研发的音乐AI“余音”,实现了科学、工程、艺术与设计的创新融合,参与了2022年杭州亚运会全球主题曲征集活动,在抖音赛区获得前30强的优秀成绩。“余音”还在积极导入文化、地域、体育等相关元素,扩充音乐库,优化音乐生成算法,提升音乐生成质量,未来它还可能应用到更多的领域。

图片4.png

  正如Neri Oxman所说,创新在科学、工程、设计和艺术之间的循环转换中产生。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18
评论一下 0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