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垃圾分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垃圾分类是对垃圾收集处置传统方式的改革,是实施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
垃圾分类对于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创建节约型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垃圾分类不是易事,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重视、人人参与。
智能垃圾分类箱现身小区
自从上海市实施被称为“史上最严垃圾分类规定”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之后,互联网上关于垃圾分类问题的讨论便不绝于耳。对此,有人拍手叫好,也有人充满疑虑。但无论如何,垃圾分类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大街小巷和居民小区,垃圾箱上均印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字样,但是一些人视而不见,不加区分便将垃圾扔进垃圾箱。
据了解,很多小区已配置了一批智能垃圾分类箱,不少居民对此颇为关注。垃圾分类以设置四色垃圾箱为主。目前,各区选定一个示范办事处,由点到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逐步完善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让垃圾能分类、可投放。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推动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同步建设,建设了多个生活垃圾分类亭。
垃圾分类彰显社会文明
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极大影响,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风,不随地吐痰、不乱倒垃圾,分餐使用公筷,拒食野生动物……这些改善居民卫生习惯的号召,有了越来越厚重的民意基础。
“垃圾分类,能减少垃圾混放、堆放造成的环境污染,改善生活大环境,还能变废为宝,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
垃圾分类涉及千家万户,认同支持不易,付诸实践更难。只有习惯养成了,垃圾分类才可能落实到位。进居民小区、进公园、进机关单位。为提升群众参与度和积极性,应在人口密集区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将垃圾分类及绿色生态理念精准地传递给群众,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垃圾分类需要建立体系
事实上,我国的垃圾分类已经提倡多年,是势在必行的大趋势。垃圾分类是一个系统工程,如何分类更科学,怎样才能持续下去?采访中,很多市民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以前,垃圾分类之所以会不了了之,最重要的原因是社会对垃圾分类的认识不足。将垃圾分类分装,是垃圾分类的第一道工序,也是最基础的,但很多市民没有这种分类意识。“不能让生活垃圾分类成为一项技术活,而是要慢慢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当市民可以无意识地分类扔垃圾,垃圾分类就成功了。”李恒告诉记者,要想解决垃圾分类回收工作难题,首先要着力增强广大市民的环保意识和垃圾分类意识,尽量少制造生活垃圾,不用或少用一次性用品,养成将垃圾分类丢放的好习惯。此外,还需要建立体系,包括硬件和管理体系,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运体系,并形成监管,从社区建设和城市精细化管理方面推动垃圾分类。
我国居民生活垃圾中,可以被回收再利用的占比30%~35%,如果居民能将这些可回收的废品进行分类,就可以大幅降低我国垃圾产量,也可以降低后续垃圾分拣的工作强度。
2023-04-24 中泰天富发布了 《智慧物业“尝鲜”会:2023深圳国际智慧物业展览会5月16日开幕》的文章
2023-04-21 中泰天富发布了 《挖岗位、教技能,促民有业:山东基层社区实干推动就业兜底》的文章
2023-04-20 中泰天富发布了 《家居“泛安防”需求增长,2023年更多智能摄像头进家庭护平安》的文章
2023-04-12 中泰天富发布了 《智慧社区建设创新:德州义渡口镇数字化乡村治理架构综合又实用》的文章
2023-03-30 中泰天富发布了 《泰安市泰山区创新社区治理方式:以数字化运作达成智能化办理》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