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此之前,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分别执行了20年和10年。最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将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
其中,最让编程娃的家长们关心的当属“信息科技”课程的调整,这关系着学编程孩子的未来学习方向与规划。
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新课标和方案关于信息科技部分到底传递了哪些重要信息。
本次课程方案和课标发布前,信息科技一直是纳入在综合实践活动当中的。
此轮改革,直接将“信息科技”课程设置为独立科目,正式从“综合实践活动”中独立出来。
新课标显示,“信息科技”3-8年级单独开设课程,其他年级则将相关内容融入语文、数学、科学等课程中。这意味着信息科技内容,将全面覆盖1-9年级全学段。
1.重塑课程结构,强调学习体验
以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为逻辑主线,重塑课程结构,加强知识的内在关联。
低年级注重生活体验;中高年级在学习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同时,强调体验和应用;初中探索用所学解决问题。强化不同知识技能在不同阶段、不同位置所承载的不同教育价值。
2.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式学习
在课程内容打造时,注重遴选科学原理和实践应用并重的内容,将实践与理论学习高度融合,进一步提高实践应用的重要性,并大量增加了对实践活动的要求,如观察、考察、实验、调研、操作、设计、策划等。
3.以问题驱动学习,鼓励“做中学”
引入问题式、项目式学习等教学形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学生为中心,打造真实的、多元的、数字化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知行合一,在“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
新课标强调,信息科技课程内容设置要围绕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和信息社会责任这四大核心素养。
课程内容也从传统的计算机操作、软硬件使用等知识授受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以知识储备为基础提升学生数字素养、增强学生适应数字社会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从课程名称由“信息技术”向“信息科技”的转变可见一斑。
其中特别强调了要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让学生利用数字化平台和资源,进行创新性活动,鼓励学生利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能优化解决方案,举一反三。
信息科技课程围绕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六条逻辑主线,设计义务教育全学段内容,共9大模块和17项跨学科主题,内容充分体现循序渐进和螺旋式发展。并特别强调,要合理分布课程,为学生充分实践和探究留出空间。
那么,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程结业后,能够收获什么呢?新课标也给出了阶段性课程完成后学生的“学业成果画像”,如下图所示:
未来在考察学生学习成果时,命题方向也将从碎片化、点状式测试走向整体性、结构化测试,通过有思维含量、探究含量、挑战性强的任务作考察。
通过新课标传递的这些重要信息,大家不难发现,国家及教育部推进以贴合信息时代、智能时代的义务教育变革势在必行。贝尔机器人编程中心在为孩子们提供编程教育服务时,也一直紧跟时代变化和国家政策,以培养人工智能时代原住民为己任,提升孩子们的计算思维能力、编程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让孩子们更好地适应时代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