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一级市场已决定不接受高溢价了!

9481
创投日报 2022-07-14 10:37 抢发第一评
上半年,对于大多数项目,投资机构已不再愿意接受高溢价,话语权也开始从项目方转移到投资方——“市场正在回归理性”。但同时,对于保持谨慎的资金来说,热门赛道的头部项目产生了更大吸力。

上半年,宏观形势风起云涌,影响向微观的企业个体传导。从投资层面讲,无论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投资机构和投资人在决策上都变得更加谨慎。

这种谨慎最直观的表现,是在企业和项目的估值上。多名一级市场投资人告诉创投日报记者,上半年,对于各赛道的大多数项目,投资机构已不再愿意接受高溢价,话语权也开始从项目方转移到投资方。

“不管是半导体还是新能源,都不会再像去年和前年一样,所有机构蜂拥而上,对项目不谈估值、只谈份额,至少对头部机构而言不再是这样,市场正在回归理性。”一头部投资机构合伙人向创投日报记者表示。

但行业二八定律依旧,对于保持谨慎的资金来说,热门赛道的头部项目产生了更大的吸力。“可以看到最头部的项目,这时引进的股东甚至比以前更加顶级,因为投资机构变谨慎了,但它的投资还是在推进,那么这时出手的标的肯定是市场里的超级头部。”

据创投通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国内一级市场共发生2357起投融资事件,与去年下半年数量基本持平;但披露的投融资规模环比下降35%,交易总额约为3319.85亿元。

寻找穿越周期的头部项目

上述头部PE合伙人表示,上半年,其所在机构仍然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出手频率,但投资决策总体倾向谨慎。“从结果来看,我们上半年的投资数量没有明显的减少,但在内部做投资决策时,会比以前考虑得更多,思路也更加理性。”

其进一步表示,上半年看项目时,会更注重企业对供应链的自主掌控力。

“供应链方面,需要考虑的因素变多了。即便上游供应到位了,物流运输导致的原料供给滞缓也有可能危及公司存亡。”该投资机构合伙人告诉创投日报记者,今年上半年,就有被投企业因疫情因素原材料一直卡在码头运不出来,而影响了正常运营。

多名投资人在接受创投日报调研采访时,都表达了对企业掌握上游供应链能力的重视。澳银资本合伙人胡艳此前接受创投日报记者采访时就曾建议,面对当前的市场环境,企业应更加注重向上游原材料端延伸。“要么是跟上游供应商形成持股关系,要么就是自己去参与研发。未来如果出现危机,企业就能找到供应端,既能节省成本,又能防止突然断供。”

除了对上游供应链的关注,下游真实需求也成为了投资机构考察项目的重点。

“行情好时,企业的下游需求特别大,一切看起来很好,但当市场受到各种内外部因素影响,需求还会有多少?需求的底线逻辑在现阶段变得非常重要。”该合伙人表示,近段时间半导体行业会出现“砍单潮”的担忧,也是因为一些企业错判了实际的市场需求,导致现在库存过大。“现在海外通胀率飙升,消费者购买需求显著下降,下游厂商自然会因此做出砍单的举动,预估需求存在泡沫的半导体企业就会受到巨大影响。”

该合伙人进一步介绍,过去给项目做盈利预测时,机构往往会按照比例推算,“比如说今年全球市场需求能达到100亿美元规模,那么,到中国这个市场规模大概是30亿美元,被投企业覆盖中国市场的30%,算下来大概就是10亿元的市场空间。但在外部因素影响下,实际市场规模远远达不到这个水平,偏差就出现了。所以,现在判断企业市场规模时,机构会更理性,更看重需求底线。”

基石资本合伙人杨胜君告诉创投日报记者,投资机构多方考察,最终是希望能找到可以穿越周期的企业。“做投资一般来说,既要看产业周期,也要看技术周期,还得资本市场周期,优秀的企业能把这些周期都打穿,而我们要找的就是那些能够穿越周期的企业。”

但能穿越周期的企业,是金字塔尖上的少数。“这些企业在资本市场上会受到追捧,享受行业龙头的溢价。其他企业在市场上也有自己的价值,因为除去龙头拿走的30%的市场份额,剩下百分之六七十的市场,都是占多数的普通企业在瓜分。只是这部分企业肯定不能以龙头的估值给自己标价了。”杨胜君表示。

大多数项目估值正回归理性

多名投资人向创投日报记者表示,市场上大多数项目的估值都在回归理性。

“有一家企业,我们年初去谈时创始人开价20亿元。但实际上它去年下半年刚刚做完一轮融资,估值是10亿元。现在我们再过去谈,创始团队明显态度会比过去更开放,只要估值不低于上一轮投后他们都可以接受。”上述头部机构合伙人告诉创投日报记者,上半年从二季度以来,多个行业领域都出现了这种项目估值回调的趋势,除此之外,相关的条款或约束条件当前阶段也变得对投资人更为有利。

“还有一种情况是估值和条款都不愿意让步的项目,它们有些也能融到钱,但融资周期大大拖长,参投的机构中比较知名的也很少,普通机构更多,这对于项目来说股东价值也就减少了。”

该合伙人表示,热门赛道如半导体、新能源,去年和前年都出现了“各个投资机构蜂拥而上,不谈估值,只谈份额”的情况,但目前这种现象已经甚少发生,“至少头部机构不会这样,头部机构越来越理性。比方说,过去企业想融个10亿元,拉来几个头部机构,很容易就凑够八九亿元了,最后再拉个一两亿元没什么难度,但现在项目再说要八九亿元,很多头部都不为所动,可能会谈条件,砍个20%-30%的估值才来。这也就倒逼了项目方预期回归理性”。

但多名投资人亦表示,热门赛道的头部项目仍然有绝对的吸引力和话语权。

“甚至会看到,最顶级的头部项目,它们的股东会比之前还要上等级。投资机构出手谨慎了,对普通的项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机构投资还是要推进的,那就是头部机构都涌向了本来就少的几个头部项目。”上述机构合伙人表示。

另有投资人告诉创投日报记者,其遇到过新能源领域的头部项目,不仅估值非常高,要求也很多。“中小投资机构根本进不了这些项目的门,这些项目都是给一些头部机构发出定向邀请,它们也不接受尽调,连项目资料都不会轻易给,最多是把领投机构的尽调报告发过来,更不会接受任何估值调整性条款。”

上述机构合伙人表示,这类头部项目融资往往比过去低调,“都是老股东或者熟人圈子,悄无声息就把一轮给做完了。因为一高调,找过来的人就更多了,份额之类的就更难协调了”。

上述机构合伙人告诉创投日报记者,这一轮一级市场估值回归理性,跟二级市场上半年的破发行情也有很大关系。

“即便是像半导体这样相对火热的赛道,在二级市场也照样破发,这对很多投资机构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警示,说明很多项目在前两年Pre-IPO融资的时候,是存在不理性的。破发一旦出现,首先作为机构投资人会承担损失带来的压力;另一方面,LP也会对机构能力产生不信任,上市当天就破发百分之二三十,很难向LP投资者交代。”

(完)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10
评论一下 0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