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4日,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依据科技部《科学技术评价办法》的有关规定,按照科技成果评价的标准及程序,本着科学、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组织专家对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新疆油田分公司等单位完成的“准噶尔盆地强非均质储层数字岩心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新疆陆相咸化湖盆页岩油微纳米尺度赋存理论创新及应用”2个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评价。 此次成果评价专家委员会由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教授、副校长李军,新疆煤田地质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总工程师李瑞明,新疆地矿局矿产实验研究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所长樊卫东,吐哈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院长崔英怀,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高级工程师、高级专家马冬晨,塔里木油田实验检测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副院长曾昌民,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地大学者田继军等专家组成。 经过专家评审,认为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新疆油田分公司、新疆大学、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和新疆砾岩油藏实验室共同完成的“准噶尔盆地强非均质储层数字岩心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成果针对准噶尔盆地强非均质储层孔隙结构、流动机理等精确表征难题,创建了数字岩心三维重构、孔隙网络构建、多介质流动仿真模拟技术,实现了岩心仿真实验计算,为甜点优选、开发方案编制提供了重要支撑。创新成果如下:创建了高速多维CT-MCMC建模新方法、各向异性数值重构技术和多矿物组分三维精细建模方法,研发了三维图像重建及分析系统软件平台,解决了扫描精度与样品尺寸的矛盾,实现了强非均质储层的三维精细建模,为储层特征研究和流动模拟提供了基础支撑;发明了中轴线提取算法和梯度控制分水岭算法,实现了连通通道和孔喉的精准提取及跨尺度孔隙结构仿真模拟,解决了多尺度岩心孔隙网络整合难题,实现了多尺度微观孔隙三维可视化及结构参数的精准表征,为储层评价及渗流模拟提供了模型支撑;创新了强非均质储层多介质流动物理模拟及仿真模拟技术,研发了CT扫描原位监测岩心驱替系统,建立了充注成藏模拟、多相流体流动仿真模拟方法及高温高压条件下多相渗透率预测模型,实现了强非均质储层甜点评价和剩余油分布的精准刻画,有效指导了开发方案编制。该成果在新疆油田吉木萨尔页岩油、玛湖砾岩油藏等强非均质储层开发中推广应用,2019-2021年累计原油增产23.57万吨,新增利润1.58亿元,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该成果获授权发明专利7件,发表论文23篇,登记软件著作权2项。该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强非均质储层多介质流动仿真模拟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新疆油田分公司、新疆页岩油勘探开发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和中南大学共同完成的“新疆陆相咸化湖盆页岩油微纳米尺度赋存理论创新及应用”项目成果针对制约中国陆相咸化湖盆页岩油示范区高效开发的微纳米尺度流体赋存状态及成藏机理问题,创建了超微生物化石原位综合分析技术、页岩油原位赋存综合实验表征技术和“生烃超压运移-吸附调整-多期连续成藏”页岩油微观赋存理论,实现了吉木萨尔页岩油的高效评价和效益开发。创新成果如下:建立超微生物化石原位综合分析技术,提出细菌(甲烷菌)改造有机质早期生烃认识,解释了吉木萨尔陆相页岩油偏重、偏稠原因,细菌(甲烷菌)改造有机质形成菌藻类母质,有机质类型好,在低成熟阶段(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