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大变局的进程中,面临着非常错综复杂的政治和经济局势,我们享受了多年的全球化和互联网红利正在离我们而去,相应地,与之共生的那些繁荣也在消失。
普华资本合伙人 蒋纯导师 在黄埔 11 期开学典礼上,分享了如何穿越周期实现基业长青的秘诀。
不恋过往 不畏将来,变化是投资者最好的舞台
历史的钟摆重回科技
新的机会就产生在老红利的破灭中。互联网革命和全球化红利的消失,也是新红利的源头。
前一波互联网革命——或者流行的说法叫 WEB 2.0——随着各个主要赛道都已经产生了巨头,创业的时代实际已经结束了。
我们看到很有意思的现象是,中美的创投行业对这个共同的认知采取了不同的应对:
美国人说要进一步用加密和区块链相关的技术,用 Web3 颠覆 Web2 ;
而我们中国的创投,历史的钟摆重回科技,要在科技方面发力去打造下一波腾飞的基础。
当然这也和国情有关。美国的科技基础非常厚实,巨头也已经占据了所有重要的位置,其实没有多少大的创新空间。而我们受益于——或者说受害于——全球化的破裂,必须要重新建立自己的科技底座,来应对越来越迫切的供应链风险。
从历史上来看,历史的钟摆在科技和应用之间的摆荡,也一直在推动着产业前进。远的不说,最近一波互联网革命,事实上就是建立在欧美前面一波半导体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的基础上。硅谷之所以被称为硅谷,是因为这原先是一个「硅」的创业故事。
中国的互联网革命只参与了整个产业革命的后半段,直接享受了这个技术革命的成果,没有经历前期技术革命的过程。
但是作为一个体量已经接近美国的世界经济第二大国,我们本来也不可能坐享人家的成果,所以这样一课本来就是该补的,甚至也应该从这里出发,为世界科技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这样我们才能更加理直气壮地站立于世界上。
所以,在互联网作为应用端的创新创业饱和了的情况下,回到科技革命这一侧寻找动能,为下一波应用革命积蓄动力,本身也符合逻辑。新的动力、创造力,像历史的钟摆一样,又回到了科技这边。
打造科技底座的新机遇
事实上,大量的科技问题,本身就孕育着激动人心的未来。
比如这些年人工智能已经发展到了非常强大的地步,AlphaGo 以一己之力就可以改变人类玩了几千年的围棋的玩法。
从理论上来讲,每个行业的规则都有可能被人工智能打破,「值得重新做一遍」。之所以这一天现在没有到来,主要的问题就是,在围棋盘上,所有的信息都是透明的:规则透明,双方的态势透明,而且人工智能还可以反复进行巨量的模拟学习。而在真实世界中,数据并没有这么准确而透明地能转换到数字世界中去,AI 运算的结果,也没有办法准确无误地反馈到真实世界——这就是现在的瓶颈:传感器、机器人和仿真(数字孪生)。
如果我们解决了传感器问题,整个物理世界就可以被完全复制到数字世界中;
如果我们解决了数字孪生问题,就可以在其中进行反复的推演和模拟;
如果我们有了更完善的机器人系列,那 AI 运算的每一个结果都可以被精准地执行到物理世界,从而让 AI 「长出耳目,伸出手脚」,「破壁而出」让物理世界也成为它的「棋盘」,从而带来各个产业的巨大革命。
在最微观的那一端,现在的集成电路,最小制程已经触及到量子世界,从而使得传统通过制程的微缩来提升集成电路性能的路径遇到物理上的障碍。而全球化的破裂也使得我们境内企业在采用先进制程方面,面临着越来越大的供应链安全风险。这种技术上和政治上的障碍,使得在中国全新的集成电路技术变得更为迫切。
比如存内计算,或者有个业内朋友取的一个更贴切的名字叫「本征计算」,就是用器件本身的物理特性,而不是传统数字电路的办法来完成计算;比如,用堆叠或者先进封装技术,使得晶体管密度可以用三维的方法而不是仅在二维上提升。
这种「换道领先」,不仅是解决逆全球化带来的技术封锁困难,更是为人类整体的技术进步和工艺推进作出贡献,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
在最宏大的那一端,宇宙,马斯克所倡导的低成本商业航天以及紧随其后的太空航行,让人联想起大航海时代的欧洲,航行者们借助新的航海技术,离开在存量斗争中内卷的欧洲,去寻找新的增量生存空间的故事。
事实上,这也是整个科技产业一个很好的隐喻:脱离旧世界的存量博弈,用科技的力量拓展人类生存的新空间,用增量来消除纷争,解决困难,开启人类社会新的创新和发展大潮。而航天作为高科技发源地和孵化器带来的拉动作用,也对更多新科技的进步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
新能源、碳中和是中西方少有的共识和中美关系难得的「绿洲」,这也带来难得的美元基金和人民币基金共同的关注热点,获得了最多的增量资金。
对中国而言,这意味着怎样通过风光电,把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都变成能源获取的来源,实现能源自立的国家战略。
而风光电的增加,又会对现有的电网技术带来重大的挑战。原来我们传统的电网运行机制是「要用多少电就发多少电」,而风光电的发电量是「看天吃饭」的,不可能像传统发电技术那样受人控制,在用电和发电之间,就会出现差异——这样储能体系就会成为一个刚需,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各类新的电池技术,这些新型储能技术也因此获得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碳捕捉和利用、碳足迹这些新的技术和概念也在蓬勃发展。
所以在这些领域,我们依然可以看到一个熟悉的生机勃勃的创业氛围,看到强劲的需求,充沛的资金,新生的产业在抽枝发芽,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虽然现在这部分产业涉及的范围还没有那么大,但是对应着科技和应用的钟摆,却是下一波春天的种子。
新的机遇
在新科技底座打造的历史进程面前,我们也需要抓住真正的机会。
「补链强链」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机会。出于品质管控的要求,制造业对于供应链是很谨慎、很保守的,引进新供应商需要非常慎重的评估。但是近几年的全球化破裂,使得很多原来由国际供应商提供的环节出现了风险点,需要填补。这就在短期内制造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机,使得大量境内供应商有了切入我们国际一流的下游制造商供应链,一试身手的机会。
「换道领跑」则蕴含了更长期的希望。国际竞争对手的科技优势并非一朝一夕形成——比如机器人,有些最早的专利源头甚至可以追溯到工业革命时代——因此打破也相当困难,以至于有「专利过期创业」的说法,也就是等国际巨头的核心专利过期后才在相关领域创业。但场景的切换、新科技的出现也使得新的科技树打造成为可能。
电动汽车是近来一个很好的案例。在传统燃油汽车领域,国际巨头已经有了非常深的技术壁垒,但是电动汽车的出现,不仅是响应了环保的要求,同时也是开始攀了不同的科技树,在这里国际巨头的优势不再是那么令人窒息。而这也引领了国内一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最后,在全球这样一个形势下,我们的命运已经不可避免地和国家紧紧地绑在了一起,「和国家一起前进」将成为创业企业成长的重要途径。「碳达峰碳中和」「科技自立自强」「数字化」「专精特新」这些政策主题,国家的产业政策,也将成为创业者的指引和成长途径,这是这个时代我们所必须要关注的。
但我觉得我们最大的成长性,最大的乐观,其实是来自我们的民族精神。中国人有两句典型的口号,在太平时期叫作「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在乱世纪有另一句话叫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所以我觉得从历史上来看,中国人没有躺平一说,没有阶层板结一说,只有不屈不挠的奋斗。在现代,我们的这种精神传承已经集中体现在商业这种坚忍的民间力量中。而常说的中国经济的韧性,其实就在于每个人的「不甘躺平」里。
我们未来最大的依仗和希望,也是在包括在座诸位在内的我们大家身上,所传承的这种民族精神。
让我们一起努力。
2023-11-29 清科沙丘投研院发布了 《顶级投资大咖闭门分享「穿越周期的秘诀」| 沙丘开学精彩回顾》的文章
2023-11-08 清科沙丘投研院发布了 《沙丘汇· 10 月:导师机构上市港交所;科技投资大课精彩开讲……》的文章
2023-10-09 清科沙丘投研院发布了 《沙丘汇· 9 月:多家导师机构喜获 IPO;沙丘校友走进英诺天使基金、大北农……》的文章
2023-09-23 清科沙丘投研院发布了 《啟赋资本傅哲宽:我还想不断攀登高峰 | 沙丘导师专访》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