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文娱眼
手机再难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了:近些年来虽然新机发布不断,但归根结底无非是芯片、影像、系统这“老三样”的升级换代。即便先前被赞誉为“科技界春晚”的苹果发布会,如今熬夜的大部分也变成了科技媒体。
不久之前华为与苹果撞期发布新品,值得注意的是双方“不约而同”都推出了卫星通信功能。虽然在发布会上这项功能并不是主角,但无疑值得整个3C行业思考:卫星通讯会是接下来手机的标配么?围绕这项新通讯技术,又会有怎样的新机遇?
让我们看看这次华为Mate 50与iPhone 14是如何实现卫星通讯的。
首先从使用方式来看,两者都需要在天空开阔的场景下使用,若附近有树木或建筑物遮挡,实际性能体验或受到影响。
其次通过转动手机进行“搜星”后,即可发送特定的短信。这其中iPhone 14采用的是预先加载重要的问题评估选项,譬如车辆事故、犯罪、火灾等;而Mate 50从预置的几十条模板中选择一条发送,这些短信息都包括定位信息,用户也可以在预置信息之外手动输入十几个字的消息。不过两者都无法提供数据业务,无法看图片,更无法打电话或者看视频。
卫星会把接收到的短信转发给运营商的卫星地面站,然后通过运营商的网络发送给收信人。不论收信人是否使用华为的手机还是APP,都可以正常接收。
而Mate 50与iPhone 14不同的是,其实现服务背后选择卫星服务商不同,Mate 50选择我国北斗卫星进行通信,而iPhone 14与美国Globalstar合作,这意味着国内iPhone 14用户无缘这项卫星通讯技术。
早在华为新机发布前,华为公司常务董事、终端业务部门CEO余承东就曾预热表示:Mate 50将具有一项“捅破天”的技术。然而真正发布后,不管是苹果还是华为,重点依旧是“老三样”,相比起来卫星通讯更像是一个点缀。
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这次新功能更像是卫星通讯运营商尝试拓展普通3C消费品类市场的第一步,那么对于消费者或者手机市场而言,卫星通讯会是一个必要选项吗?
任何无线通信系统都基于无线电磁波,而卫星通信属于空间无线电通信,已经超出了一个主权国家的无线电管理能力。因此,对卫星通信工作频率资源的使用,要向国际电联(ITU-R)进行申请。
由于卫星通信频段和运营商蜂窝通信频段是不同的。因此目前在市场上售卖的普通手机,不支持通信卫星的无线工作频率,自然就无法和卫星进行通信。只有卫星通信服务商提供的专用卫星电话,才能和这些通信卫星建立连接。而这些卫星电话的话费,也需要充值给对应卫星电话服务商。
目前手机可以和GPS、北斗进行“通信”进行定位导航,但这种信息交互严格来说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卫星通信”。不过,我们国家的北斗卫星除了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外比GPS多了一个功能,那就是短报文通信能力,而Mate 50提供的“卫星通信”功能指的就是这个。
那么手机能不能加上这些功能呢?当然也是没问题的,目前看来主要有三种方式:
第一种是增加手机对卫星通信频段的支持。采用这种方式会涉及SoC芯片、基带、射频、软件部分的全面改造,是一个非常庞大且复杂的工作。虽然可以实现,但无疑会造成手机成本的上升。对于地面网络如此完备的当下,花精力改造手机并没有太大的商业价值。
第二种是开发一套外置的卫星通信套件,在需要与卫星通信时使用,这种可拼接的方式实现起来更为现实。
第三种方式则是反向思维,既然手机不支持卫星频率,那么能不能让卫星直接使用地面蜂窝基站的频率?这便是Globalstar以及以马斯克为代表的星链系统正在做的。他们让卫星使用部分5G频段,改进天线,然后对地面发送无线通信信号。但这种工作方式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必须使用低轨道卫星。
可以说,低轨道卫星技术的诞生让人们看到了手机与卫星通信的可能,这也是为何当下全世界都在争夺低轨道资源的原因之一。
随着一箭N星技术应用,发射卫星的成本不断下降。以马斯克Space-X为代表的民营公司,采用火箭回收技术,使得低轨道通信卫星的大量铺设成为了可能。而假如卫星足够多,那么这些“天上的基站”是可以给地面用户提供信号服务。
即便这样,碍于手机天线体积不可能做大、卫星容量问题、室内等遮蔽环境下信号差等原因都不可能让卫星通信替代地面蜂窝网络。
移动运营商T-Mobile表示其卫星通信提供的带宽速率在2-4 Mbps,这个速率下手机勉强能打电话、发图片。而对于早以习惯地面蜂窝网络的用户而言,是绝对无法容忍这种“开倒车”的行为。
那对于一般用户而言,是不是卫星通信技术就显得多余了呢,也不一定。在某些场景下,卫星通信也的确能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在人烟稀少地区,在光纤和基站不方便布设的地区,比如普通的户外人群爱好者;海洋及天空场景,比如海钓及商务出行人事;发生自然灾害后的应急救援场景等。
2020年卫星互联网作为我国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的代表之一,首次被纳入新基建信息基础设施的范畴,标志着卫星互联网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性工程。近年来,我国在积极布局低轨卫星互联网建设,相继启动了鸿雁星座、虹云工程、天启一号等多个卫星星座计划。
虽然地面蜂窝网络与卫星通信更多是互补关系,谁也无法替代谁。但随着低轨道卫星技术的发展,未来的手机也有可能产生形态上的差异。比如重新“长出”外置可折叠的天线,以便在地面网络信号不足的情况下使用,又或者会出现专门针对户外运动爱好者、海钓人群、经常飞机出差的商务人士推出定制化手机。
这次Mate 50与iPhone 14的卫星通信或许看起来鸡肋,但从某些方面来看,更像是手机迈向功能进化的重要一步。
(完)
2022-09-14 钛媒体 App发布了 《星巴克加码中国市场,未来三年要新增开3000家门店|钛快讯》的文章
2022-08-11 钛媒体 App发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虚抬药价“把戏”,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钛媒体 App发布了 《为了帮00后卷王找到工作,简历修改师们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钛媒体 App发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进城费”,国内城市如何借鉴?》的文章
2022-03-25 钛媒体 App发布了 《蔚来2021年财报发布:年营收361亿元,整车毛利率达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