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首发:遇见味来获千万级种子轮融资,以细胞生物技术助力畜牧平衡

3083
35斗 2022-10-20 10:44 抢发第一评

本文来自35斗微信公众号,作者谢庆霜。

细胞培育肉,亦称“人造肉”,通过生物工程培育动物细胞而成。其产生与日益增长的肉类需求、动物福利概念的推广、畜牧业对环境的破坏、生物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近日,35斗采访了遇见味来(C Foods)联合创始人陈哲,遇见味来成立于2022年5月,该公司已完成近千万元种子轮融资,由伽利略资本领投,新兴投资厂牌Kindergarten Green等跟投。本轮融资将用于种子细胞、无血清培养基、生物材料的研发以及雏形产品的推出。


一、从痛点出发,瞄准多潜能干细胞方向


陈哲为多伦多大学金融数学硕士,中欧国际工商学院MBA,CFA,他提到,最初接触到人造肉,是从植物肉开始的。此前,他曾任职百事食品业务的商务拓展,由此接触到植物肉,也与相关公司有调研合作。在深入了解替代蛋白概念与产品后,陈哲认为,植物肉在国内有机会,但是天花板相对较低。


对于国内的消费者而言,通过植物肉的概念让本来的肉食消费者食素是有困难的,比较之下,细胞肉通过合成生物领域的技术能够更加贴合真实的肉,机会更大。


在此想法下,陈哲找到高中好友刘洋,刘洋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细胞生物学博士,曾在生物领域进行创业,具有十年以上干细胞生物学与细胞工程学研发经验。二人经过认真调研,决定创立遇见味来,该公司基于细胞生物技术进行应用场景开发与拓展,核心方向为细胞农业替代蛋白,即细胞培养肉


之所以提到应用场景开发,是因为细胞生物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除了培养肉之外,在其他地方也十分具有价值。而陈哲此前在金融投资、消费领域的经验使得他对于整个消费行业都有了解,能够判断哪些地方可能会有需求,市场的痛点在哪里。以胶原蛋白为例,胶原蛋白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从动物身上提取,二是通过合成提取。如果能够通过细胞生产出来天然的胶原蛋白,就能应对前两种办法面临的成本高,难以规模化以及胶原蛋白质量的问题。


此外,从再生医学的角度来讲,过去的研究主要围绕人和鼠的细胞,团队通过研究大型哺乳动物,其成果可以应用于类似动物干细胞治疗等领域。“这些领域都是可以基于细胞生物来进行应用的,也是我们在未来的研发过程中可以去尝试拓展的。”陈哲说。


目前,团队的重心仍然放在细胞培养肉赛道。在该赛道上,C Foods最早看的是国外,例如最早在2013年就做出了细胞培养肉产品的荷兰公司Mosa Meat,2016年在美国成立的UPSIDE Foods等公司。在向细胞肉公司学习取经的过程中,C Foods看到了目前细胞肉行业的痛点:有的公司依靠的是原代干细胞,而原代干细胞最大的痛点是不佳的增殖能力,有的公司为了解决增殖能力而去做转基因或者永生化细胞系,这样一来在分化成熟上又变得困难。因此,C Foods结合了生物细胞领域的发展成果,从多潜能干细胞入手解决问题。“有了这个之后,我们就不再需要从动物身上取材,因为我们的种子其实就是多潜能干细胞,我们后续再将它分化成我们想要的不同的组织,最后形成一块成熟的肉,我们觉得这个路径具有更好的可行性和长期性。”陈哲提到。


从国内整个行业来看,细胞肉发展还处于一个较为早期的阶段,陈哲判断,随着碳中和、环境保护趋势的加强以及人们对于肉类需求的不断增长,再加上生物技术的应用范围正在从医学领域不断延申至其他领域,未来大家对细胞肉的关注度一定会越来越强,以生物技术切入替代蛋白领域具有较高潜力。


二、获种子轮融资,解决三大技术问题


目前,C Foods主要解决的是蛋白问题


人们摄取蛋白和脂肪的主要来源是动物蛋白、动物脂肪,这是人们食用肉类的最主要原因。在环境的压力之下,为了解决肉类匮乏问题,一种方式是让人们改变吃的习惯,从食肉到食素,这种饮食习惯的改变相对而言比较困难;另一种方式就是在肉食和素食之间找一个平衡点,例如植物肉。


以美国植物肉发展为例,尽管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陈哲观察到,其在近期的发展也开始变缓。“植物肉能够影响到的除了素食者外,可能还有一些弹性素质者,例如有环保概念或者动物福利概念的肉食主义者,他们可能会一周吃一两次植物肉,我认为这是植物肉本身的局限性,它的影响力是有限的。”陈哲提到,C Foods想要做的是真正替代传统的肉


如何实践?首先,是从动物身上提取细胞。一种方式是原代干细胞,也就是从动物身上提取想要的组织,将它分离变成细胞,例如肌肉、脂肪、皮,另一种方式就是从动物身上提取组织后,将它的体细胞进行重编程,通过一些技术得到多潜能干细胞。


图2:实验相关照片


这两种方式的区别在于通过多潜能细胞可以培养起“种子”,能够无限传代。然后,将得到的细胞放到培养基中,分为两步。一是增值,即将细胞从一个细胞变成无数个细胞,二是分化,即将增殖后的细胞放到另一个环境下进行分化,这两个环境都需要培养基和生物反应器作为承载。最后,是跟支架进行结合,也就是结合组织工程和3D生物打印等技术得到一块完整的肉。


图3:实验相关照片


与制作过程相对应, C Foods现阶段的研发也聚焦在三个方向,即制备种子细胞、制作无血清培养基配方、结合支架材料。而此轮融资也将用于这些方向的研发,以及开发雏形产品、拓展团队、实现从实验室到小试的跨越。目前,C Foods雏形产品包括牛的瘦肉、牛的脂肪、鹅肝等等。


最后,35斗与陈哲聊了聊如何建立消费者认同,陈哲提到,一是从技术角度来看细胞培养肉更加安全,二是通过透明工厂、个性化需求等方式与消费者交流。


细胞培养肉本质而言,是一个生物技术。消费者在不了解细胞肉之前,难免会对其产生质疑。面对这样的问题,陈哲提到,首先应当回归到传统畜牧肉。“当我们大规模生产肉的时候,动物们成长的过程中会存在患病等问题,为了避免此类问题,我们会给它们喂抗生素、荷尔蒙,为了让他们长得更快,也存在强制喂食的行为。而这些都会为喂养过程带来不确定性和风险性。”


除了动物生长过程的风险性,肉类的生产过程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是否能够达到无菌标准等。“因此,传统畜牧业所产生的肉并非100%的安全。”与之对应,生物培养肉的生长环境避免了很多动物疾病、抗生素滥用问题,在培养环境中是没有毒素的,所添加的是食品级的元素,因此能够保证产品足够安全。


在产品之外,陈哲认为与消费者进行交流也同样关键,将过程变得公开是方法之一。“以UPSIDE Foods为例,通过建立完全透明的工厂,消费者可以直观地感受肉的生产工程,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思路。”


在面向消费者这一块,陈哲认为创业公司最初面临的一定是小众消费者,创业者应当去思考他们的需求在哪里,例如他们比较在意环保、在意动物福利,那他们尝试细胞肉就有了足够的动力。而有的消费者对于肉的某些元素无法摄取,创业者就可以探寻一些定制化的肉。而当面临大众市场时,陈哲提到,“后期仍然要回归到产品,产品是否足够好吃,它的成本是否可以降低,这是我们在技术上要去重点突破的。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0
评论一下 0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