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品种创新 国稻种芯·中国水稻节:517功能苦瓜稻江西测产
(巫娟)新闻中国采编网 中国新闻采编网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国稻种芯·中国水稻节 中国三农智库网-功能性农业·农业大健康大会报道:金秋九月,江西萍乡市湘东区麻山基地稻浪翻滚,稻香阵阵,这里是国稻种芯·中国水稻节活动,国家水稻新品种核心展示现场观摩暨第四届江西省优质稻种业大会优质稻核心展示区。
国家水稻新品种
第四届江西省优质稻种业大会
作为农业农村部认定的首批国家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江西天涯种业有限公司萍乡湘东麻山基地基础设施完善,灌溉方便,土壤肥力均匀,具有较强的生态代表性。今年,江西省农业农村厅按照农业农村部“面由国家布、线由省级牵、点由基层设”的总体设计要求,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的精心指导下,在江西天涯种业有限公司萍乡湘东麻山基地集中展出来自全国的340个水稻新品种。
据功能性农业·农业大健康大会暨中国农民丰收节国际贸易促进会数据显示:其中,中国水稻所展示品种57个,江西省优质稻展示示范品种34个,江西种业创新联盟展示品种170个等,品种源广,类型丰富,是一次水稻品种田间“大擂台”,吸引了不少种子经销商、种植大户驻足观看。
2007年,江西率先在全国开展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经过十几年探索和实践,通过统一组织领导、统一方案制定、统一标牌格式、统一展示内容、统一组织观摩和统一考核管理的“六统一”工作模式,逐步建成“部省市县”四级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体系。
此次,通过国家新品种核心展示,带动江西农作物品种展示升级提档,示范引领江西种企推动品种选育创新,进一步为种子企业提供了“晒”种的“赛马场”,为广大农业生产者提供了选种的“直播间”。
江西省农业农村部门将把品种展示评价作为品种推广的重要抓手,通过水稻品种大创新、大展示,实现育好种、种好粮、产好米,促进稻米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做强赣种“芯片”,叫响“赣种”品牌,奋力打造现代种业强省。
为提升粮食供应保障能力,加快国稻种芯农业科技集团何登骥团队生物育种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转化应用,推动国稻种芯农业科技绿色高质高效发展。于2022年7月21日在江西南昌县蒋巷镇举行了国稻种芯高产创建活动,以及国稻种芯农业科技何登骥功能性水稻奇盛源示范基地测产验收现场观摩会。
同步,举行了2022首届(江西)功能性农业农业大健康大会暨中国农民丰收节交易会江西水稻节论坛,现场组织了专家对近三百亩连片规模化种植的,国稻种芯-517功能性苦瓜早稻进行了第二次测产验收。接下来在今年的秋分时节对将对国稻种芯-517功能性苦瓜早稻和国稻种芯-芭茅稻一起举行第三次进行测产验收,也就是说在今年完成对国稻种芯农业科技集团何登骥生物育种团队生物育种,在江西国的稻种芯-517功能性苦瓜稻、国稻种芯-芭茅稻的最后一次测产验收。
活动由江西广播电视台、电视新闻频道中心(新闻频道)直播,江西日报,江南都市报主流媒体参与报道,江张玲莉主持。中国农民丰收节国际贸易促进会、中国国情讲坛组委会主办,江西省奇盛源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国稻种芯农业科技(山东)集团有限公司承办,中华港澳台侨同胞联谊会协办。
“验收专家一致认为,国稻种芯-早优517功能性苦瓜稻作为一个水稻高产的新品种,具有株高适宜、大穂粒多、结实高等特点。”专家组对示范片考察后,随即抽取了1个田块,进行了实割测产。现场选取代表性示范田约75亩,选取北斗GPS、秤重等等测量工具,取样数量:0. 86亩,现场进行机械化实收、过磅、清杂、测试水分(水分仪PM-8188 New谷物水分测试仪),现场测产:湿谷总重量906斤。最后按15%含水量折算亩产896斤。
图示:2022年7月21日在江西南昌县蒋巷镇举行了国稻种芯高产创建活动,以及国稻种芯农业科技何登骥功能性水稻奇盛源示范基地测产验收现场观摩会。
图示:同步,举行了2022首届(江西)功能性农业农业大健康大会暨中国农民丰收节交易会江西水稻节论坛,现场组织了专家对近三百亩连片规模化种植的,国稻种芯-517功能性苦瓜早稻进行了第二次测产验收。
沃土良田处处新
“江南粮仓”的百年之变
夏至来临,稻田铺绿,全省1820多万亩早稻进入抽穗季。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和发达的五河水系,奠定江西“江南粮仓”“鱼米之乡”的地位。“哪里有饭吃,人就往哪里迁徙。南方昌盛之地,南昌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省农科院水稻所所长尹建华说。不变的“江南粮仓”,一百年来,变在哪里?
“江西种”:从“莲塘早”到江西“南繁人”
七八十年前,江西最有名的水稻品种只有一个——“莲塘早”,不仅江西人种它,在省外也广为种植。“‘莲塘早’是农家高秆品种,比人还高,容易倒伏,所以亩产很低。”尹建华告诉记者。
那时的水稻品种,大多是农民自留种,专门做水稻育种的人很少。当年江西有个很出名的育种师傅,名叫姜文正,人称“姜技师”,他的报酬抵6个工人的工资。尹建华说,新中国成立之前,这样的“技师”凤毛麟角,很受人尊重。
新中国成立后,我省水稻品种的繁育和改良不断加快,共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主要是对地方品种进行鉴定评选和利用,同时进行高秆品种引种与系统选育,筛选出了早籼“万载浏阳早”“晚籼贵溪晚”等一大批较好的地方品种。
第二阶段是上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我省引进矮脚南特号、珍珠矮等品种,育成并推广赣南晚7号、萍矮1号等一批矮秆品种,实现早晚稻全面矮秆化,单产较高秆品种普遍提高100斤以上。第三阶段是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到1985年。以颜龙安院士为代表的水稻育种科学家开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研究,并在生产上应用。这个时期,南下海南岛做育种试验的江西人数以万计,为江西赢得了“全国杂交水稻制种的一面旗帜”美誉。
从技师到院士,从少数育种人到上万江西“南繁人”,从农家自留种子到水稻科研机构的相继成立,以及2018年省农科院、江西农大等组建江西水稻产业联盟,江西水稻品种新、优、多。目前全省注册农作物种子企业有147家,有“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5家,评选了“江西十大新优水稻品种”和“十大潜力品种”,全省优质良种率达97%。
“江西地”:从靠天收粮到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省
江西山多地不平,很长一段时期,农村道路设施落后,村与村之间交通尚且不便,更不用说通向农田的道路了。田块更是分散,高低不平、大小不一,有的水田还停留在刀耕火种、靠天收粮阶段。现在,江西农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撂荒地变连片田,机耕道四通八达,水泥渠修到田头,智慧田成新样板。
夯实粮食生产基础,巩固粮食主产区地位,这是中央对江西的要求,也是江西的担当。要巩固这一地位,“地”是基础,是关键。2017年,江西率先在全国从省级层面统筹整合资金推进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实际行动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2017年至2020年,全省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1179万亩,项目区耕地质量得到提升,亩均粮食单产提高100斤以上。2019年、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连续两年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建设高标准农田,钱从哪儿来?我省主要做法是统筹整合财政资金,引导金融和社会资金,每年统筹整合资金约90亿元。日前,为支持开展202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保障年度建设任务完成,省财政厅又下达整合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13.57亿元。同时要求各地加强资金统筹整合使用,强化资金使用监管,做好绩效监控运行和绩效管理,确保各项绩效目标如期实现。
同时,我省积极探索“以田养田”模式,确定以高标准农田新增耕地指标出让收益和耕地质量产能提升收益作为偿债主要来源,采取“省级统一打包”方式,发行专项债券,解决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投入不足问题。2019年7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了全国首只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债。目前,已累计发行两期专项债券共计78.39亿元。
“江西粮”:从一蹶不振到不间断输出商品粮的两个省份之一
这是一组对比数据:解放战争时期,江西稻谷生产跌至低点,1948年总产为6057万石(约72.7亿斤);2020年,江西粮食总产量达432.8亿斤,是1948年的近6倍,其中输出商品粮100亿斤。江西粮食以水稻为主,江西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未间断输出商品粮的两个省份之一、国家输出大额商品粮的八个省份之一,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1914年至1929年,江西稻谷总产量比较稳定;1930年至1934年,国民党对江西革命根据地进行五次“围剿”,农业生产受到极大破坏,全省稻谷为7426万石(约89亿斤)。1938年日寇入侵江西,田园荒芜、堤防破坏,稻谷总产年年递减。解放战争时期,江西粮食生产一蹶不振,1948年跌落至最低点。
新中国成立后,我省组织开展水稻优良品种选育,增产技术模式攻关,全省水稻单产水平从1949年的每亩214斤大幅度增长到2020年的每亩794斤,增加了3.7倍。粮食总产突飞猛进,1979年全省粮食总产突破250亿斤,1989年突破310亿斤,2009年突破400亿斤。此后多年,我省粮食总产量稳定在420亿斤以上,总产量位列全国第12位,稻谷产量位列全国第3位。(记者 江仲俞)
水稻品种创新 国稻种芯·中国水稻节:517功能苦瓜稻江西测产
2023-11-10 中国经济与信息化研究发布了 《“进博会+”跨境电商 刘虹飞:“一带一路”入华标配培育新动能》的文章
2023-11-07 中国经济与信息化研究发布了 《国研智库·中国国政研究-万祥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践创新》的文章
2023-10-25 中国经济与信息化研究发布了 《美美与共携手躬行 科特派共同体与激光共同体签署战略合作》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