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生产总值增长二点八倍
国家高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
近日,从科技部火炬中心传来消息:据初步统计,今年1至9月,173家高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3万亿元、营业收入36.1万亿元、出口总额3.7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8%、6.6%、8.2%和9.6%。
建设国家高新区,是党中央在推进国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国家高新区发展建设,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先后20余次到国家高新区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新区是科技的集聚地,也是创新的孵化器。看一个高新区是不是有竞争力、发展潜力大不大,关键是看能不能把‘高’和‘新’两篇文章做实做好。”
“目前国家高新区总数达173家,较2012年增加84家;依托66家国家高新区建设23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比2012年增加20家。”科技部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副司长吴家喜告诉记者,十年来,国家高新区牢记总书记嘱托,坚持“高”“新”定位,坚守“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初心使命,立足新发展阶段,在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上取得实质进展,持续推动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十年来,国家高新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持续支撑国民经济健康良性发展,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国家高新区园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5.4万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5.3万亿元,增长2.8倍;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从2012年的10.1%增长至2021年的13.4%,提高了3.3个百分点;2021年,国家高新区以全国2.5%的建设用地创造了13.4%的GDP。
十年来,国家高新区内企业营业收入增长超过2.9倍,净利润增长超过3.4倍,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国家高新区数量从2012年的54家增长至2021年的97家。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重要力量。
十年来,国家高新区内企业坚持向创新要活力,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集中开展“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诞生了大量的前沿创新成果,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高新力量”。
国家高新区R&D经费投入十年增长了3.7倍,2021年首次超过1万亿元,占全国企业R&D经费投入的48.2%;国家高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十年增长了6.4倍,从2012年的不足2万家,增长至11.5万家。国家高新区企业发明专利有效量占全国的比重从2012年的29.5%上升至2021年的44%。
十年来,国家高新区在量子信息、高速铁路、北斗导航、国产大飞机、5G通信等国家战略性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参与蛟龙号研制、神舟十四号发射、新冠疫苗研发等一系列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第一枚人工智能芯片、第一颗量子通信卫星等许多第一,均诞生在国家高新区。承担国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科研攻关项目”的58家企业中超过2/3为国家高新区的企业,其中13家牵头企业有12家位于国家高新区内。
——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重要载体。
十年来,国家高新区持续构建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
国家高新区积极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经济产业,不断推动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六大类高技术制造业中有5类占全国比重超过30%,中关村新一代信息技术、武汉东湖光电子、张江集成电路、天津风能产业的规模分别占到了全国的17%、50%、35%和30%。
华为、腾讯、宁德时代等头部企业锐意创新,成长为世界一流企业;大疆、科大讯飞、海康威视等科技领军企业厚积薄发,科技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显著提升。高新区诞生了超过半数的“中国生物医药百强”企业,90%的“中国互联网百强”企业和67%的科创板上市企业,培育和集聚了全国35.9%的科技型中小企业、36.2%的高新技术企业。
——集聚创新创业资源的重要阵地。
十年来,国家高新区持续集聚创新创业要素,优化和完善创新创业环境,创新创业创造已经成为国家高新区的价值导向和生活方式,成为构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小雨林”。
国家高新区聚集了43%的国家备案众创空间、56%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972家科技企业加速器,构建了完整的创业孵化链条。
国家高新区集聚了9469家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和6759家科技金融服务机构,是我国天使投资、风险投资最活跃的地区。
截至2021年底,国家高新区集聚各类大学超过1200所,研究院所4400余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全国重点实验室以及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平台占全国数量均超过半数以上。
——吸纳高水平创新人才的重要渠道。
十年来,国家高新区强化人才是第一资源观念,不断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2021年,国家高新区企业从事研发活动人员563.6万人,是2012年的2.5倍,每万名从业人员中研发人员全时当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2倍。
十年来,国家高新区从业人员中本科以上人员占比从30.3%增长至40.9%,吸纳高校应届毕业生数量从2012年的47.2万人增长至2021年的80.0万人,国家高新区企业在促进高质量就业、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开放创新合作的重要平台。
十年来,国家高新区坚持向开放要竞争力,不断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合作与人才交流,主动集聚和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深度融入全球创新链条,参与全球创新体系。
十年来,国家高新区出口总额占全国货物和服务出口的比重从18.3%增长至21.9%,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高新区出口比重从49.8%增长至62.0%。
2021年,高新技术企业吸引外籍常住人员4.7万人,吸纳留学归国人员21.1万人,分别是2012年的1.02倍和2.8倍。超过77%的国家高新区出台了国际化政策,积极开拓和利用国际市场,国家高新区设立的境外研发机构超过2200家,较2012年增长4.6倍。
“创新无止境,前景更光明。”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李有平表示,国家高新区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战略目标,聚焦“四个面向”,加快建设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创新高地,争当新时代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为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贡献“高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