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公众账号是嫁接在商业的微信平台上生存的,微信的商业属性将决定单个的个人公众账号其所能产生的峰值是客观可见的。而且谁也没办法确认,微信未来对公众账号会采以什么样的商业政策,微信公众号的商业模式,其“政策风险”被一帮傻乎乎的VC们莫名其妙的忘记了。
同时,微信和微博的不同,在于张小龙一直强调的“强关系”策略,个人好友有人数上限,公众号的粉丝数上限、发帖数量限制,无不表明张小龙对公众号可能被滥用的担心。而且这种担心并非没有道理,回忆一下,微博怎么死的?其实,如火中天的“朋友圈”一直处在微信的三级入口,也多少可以证明这一点。所以,只要微信一天不改变其“强关系”的策略,利用微信的社交属性进行大范围商业化的努力,就一天没办法实现。当然,除了微信自己做,微信的广告就是。
其次,个人的能力再是超群,其写作能力、水准也是可以客观评估的,尤其是个人公众账号,如果要长期吸引粉丝,其对热点的把握,以及内容的更新速度,都不是单个个人所能一直承载下去的。
再其次,即便是以公司为单位进行运营的公众账号其只能附属有限的商业标签,例如吴晓波老师以财经写手的面目出现,他可以卖书、卖培训,他没办法卖其他的商品,甚至于做股评推手都不见得有市场,这种局限性决定了商业的公众账号只能进行有限的商业复制,没办法吸引足够数量的商家和消费者形成一个跨平台的、综合的商业市场。
再回到我一开始的故事,如果你恨一个人,赶紧劝他做公众账号创业,或者怂恿他赶紧投钱买一批公众账号来养着玩;如果你爱一个人,那么,把我的这篇文章转发给他,看他是否能够想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