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2023年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以下简称“2023中国创交会”)将在广州盛大开幕。这已经是创交会落户广州的第九个年头。
自2015年成立以来,创交会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八届,并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据统计,创交会共计展出双创成果16000项,通过成果交易服务平台发布成果超23000项,每年举办线上线下对接路演超100场,转化落地项目金额超600亿元。
如今,这场重量级双创盛会已成为持续向全球释放“湾区引力”的重要窗口。
-1-
从创新科技成果交流会升级为全国性成果交易和转化平台
创交会的诞生是“有心栽花”的结果,并精准地踩中了时代的节拍。而它能落地广州,也是天时地利人和共同作用的结果。
创交会是以国家双创战略为指导构筑的国际化创新创业成果品牌盛会,由中国科协、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科学院、九三学社中央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广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创新创业领域的重要品牌活动。
创交会与广州结缘,可以追溯到2015年。
2015年3月8日下午,中国科协和广州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广州与中国科协联合举办中国创新科技成果交流会被写入协议。2015年5月,首届中国创新科技成果交流会在广州举办,并永久留在广州。
(2015科交会启动仪式)
那一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以推动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彼时的广州也在朝着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新目标向前迈进。数据显示,2015年广州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超过8420亿元;新增发明专利6000多件,比2014年增长近50%;广州市政府财政科技支出达71.7亿元,比2010年翻了近5倍。
作为千年商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广州本身就是一片难得的创新创业热土。优越的营商环境加上丰富的科教资源,以及举办广交会等高规格经贸盛会的成功经验,广州市举办创交会的条件可谓得天独厚。
创交会没有现成模式可以照搬,广州就一边“摸着石头过河”,一边发扬着“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闯劲、拼劲和干劲,大胆探索出一条切实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落地的交易会新路径。
天时、地利、人和。首届创交会就吸引了来自海内外的诸多高水平人才和项目资源,总共有1100个创新科技成果项目参展,并且全部具有可转化和可交易性,其中超6成达到国内领先及以上水平。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需要技术、人才、资金、市场等众多要素的加持。这就决定中国创交会不能仅局限在一个展会,而是要成为融合创新成果、人才、资本、产业等多种因素的常态化平台。
(2016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启动仪式)
从第二届开始,“中国创新科技成果交流会”正式更名为“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更名之举就显现出广州对不断打造高效科技成果转化生态的坚定决心。
彼时,中国创交会组委会还立志要打造一个为全国的创新创业项目、技术、资本、人才、信息等“交易链”上全资源,进行展示交易的综合型、枢纽型、集聚型的全国性成果交易和转化平台。
-2-
线上线下结合,打造“永不落幕”的中国创交会
中国创交会举办到第三届时,组委会就正式确定了“1+1+N”成果转化模式,即每年一届展会、一个创交会网络平台和N个常态化成果转化基地。这套模式最终构建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常态化平台机制。
作为推进落实科技成果转化的载体和抓手,建立常态化成果转化基地是重要的一环,中国创交会组委会也开始在各孵化器、科技园区等载体内广设成果转化基地。
(2020创交会展馆现场)
截至目前,中国创交会已在全国设立了96家成果转化基地,形成了覆盖粤港澳大湾区的服务网络,甚至落地在了广东省外的一些城市。
这些成果转化基地以技术创新需求为起点,科技成果转化为导向,通过向企业征求科技需求,探索开展技术需求的“揭榜挂帅”,定期组织开展成果对接会、项目路演会等活动,充分对接龙头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搭建常态化对接平台。
为了确保成果转化的顺畅性,中国创交会还发动各级科协、国家级学会、科研院所、高校,借助港澳台地区和国外科技团体、广州市驻国外办事处,联系科技工作者征集项目,寻找企业急需的、可转性强的科技成果,按重点产业进行分类建立成果库。
(2018创交会现场交流对接)
不仅如此,中国创交会还通过举办常态化资本对接会的方式,积极引入投资机构与金融机构深入参与。一批对创交会充满信心的投融资机构,自发组织成立了“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项目投融资联盟”,为优秀科技项目提供投融资服务和金融授信服务。目前已有广东恒健投资控股、广州世科高新、爱奇艺创投、中国民生银行、广州开发区产业基金投资集团、保利(横琴)资本等50余家金融机构和投融资机构参与。
为了帮助科学家、企业家、创投家实现无缝链接,中国创交会还搭建了“‘科创中国’广州站·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线上平台”。线上平台拥有展商管理、成果匹配、对接服务、创意互动、数据报告等应用系统,可在线实时发布人才、资金、技术、产品相关业务需求与合作意向,智能匹配推送热门展商、优质项目、论坛活动等相关内容,实现了科技供需对接“不落幕”,在线精准服务“不停歇”。
作为2023中国创交会的系列重要活动之一,“科创下午茶”活动将成为中国创交会成果转化活动的新名片。此活动旨在更大力度整合及链接广州地区大院大所、金融机构、上市公司、国企、服务机构等资源,为中小型科创企业搭建更加便捷有效的资源汇聚、需求对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更好地促进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与转化。
-3-
“双向奔赴”助力广州向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目标迈进
随着创新成果、人才、资本、产业等因素更加紧密地协同,中国创交会促进成果转化交易的链条日益完善且高效运转。
据统计,中国创交会8年共展出双创成果16000项,通过成果交易服务平台发布成果超23000项,每年举办线上线下对接路演超100场,累计转化落地项目金额超600亿元。
(2020创交会专项活动——专利技术成果拍卖会)
在广州成就了中国创交会的同时,中国创交会也让广州朝着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目标大步迈进。
2021年5月30日,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会正式发布了“科创中国”创新枢纽城市名单。广州是粤港澳大湾区唯一入选该名单的城市。
“科创中国”正是中国科协为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而打造的服务品牌。
在“科创中国”众多试点城市中,广州正是以“会展赛服+技术交易”模式打出特色而脱颖而出的。对此,中国创交会的加分作用自然也是显得举足轻重。
从科技成果转化所取得的成就来看,创交会同样正助力广州打造成为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城市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城市,让枢纽的地位更加稳固。
根据《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2023》,大湾区城市群中,科技成果转化总合同金额排名前三的城市分别是广州、深圳和东莞。广州地区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总合同金额78.5亿元,占大湾区总额的约2/3,排名第一。
中国创交会汇集了一大批优秀的科技成果项目,展示了一大批前沿技术和发展成果,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也激发了各类主体的创新动力、促进科研与市场对接、加速成果转化与产业化落地,为广州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提供有力支撑。
(2022创交会专项活动——全球互联网创新大赛颁奖典礼)
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的全国技术合同交易数据显示,2022年广州市技术合同数据再创历史新高,全年共认定登记技术合同23389项,成交额2645.54亿元,同比增长9.63%,连续五年稳居广东省第一。广州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9.17%,远高于全国3.95%的平均水平。
每年的中国创交会期间,“一带一路”国际成果展区总是非常火爆。这个展区吸引了一大批跨国公司参与交流展示新产品新技术新项目。这也让广州的跨国技术交易成为一抹亮色。
新时代、新征程、新起点。在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目标指引下,中国创交会及广州市都被赋予新的使命和责任。它们也在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切实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产业落地,继续展开一场具有国际水平、常态化、互利共赢的“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