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整只能在存量里面进行结构调整。药品费用,材料费用压下去,但对技术劳务价格调整没有变动太大,并没有使医院的"活钱"增加,财政也不可能负担公立医院所有医生的绩效,因此医务人员薪酬制度的重构就难以推进。所以目前的现状就是零差率改或不改,医生和医院感受不大,医务人员积极性自然没有。《人民日报》曾报道,一位外地患者来北京看病,就诊当天就要求马上住院,原因是宾馆太贵,“北京最便宜的宾馆也要一两百元,医院的床位费才7元,能省多少钱啊!”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的医疗服务定价不合理。
萧庆伦教授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的《给中国医改的三味解药》特别指出:迅速老龄化、环境恶化、城市化和其他社会经济领域的转变使得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提升,病人的期望值也不断提高。中国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就是医疗系统转型。现有的以医院为中心的零散式医疗卫生保健系统表现不佳,未来中国要向能够提供高质量和高效率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新型系统转变。
现在,中国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将初级医疗卫生保健从以病人和事件为基础的模式转变成以人口为基础的模式。不断增加的资金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是必要的,但还不足以带来模式转变这样的效果。
来自《经济学人》杂志信息部的一篇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移动设备已经对医疗保健服务的提供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1.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疾病正驱动监管革新。一方面,公立医疗卫生部门在提高服务覆盖面和改善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它希望私人部门提供创新和高效的服务。移动医疗不仅扩大覆盖面和提高质量水平,也带来引人注目的创新和成本降低。
2.医疗保健行业工业化的基础已经就绪——电子医疗记录、远程监控和通讯。“随时随地的照顾”已经出现,这些都为移动医疗搭建了平台。
3.和其他行业一样,医疗保健行业也变得更加个性化。移动医疗可以为患者提供个人服务工具,患者可享受更具预测性、参与性和预防性的照料和护理。
普华永道认为移动医疗并不是一个单独的行业,而是医疗保健行业的未来,它将改变为患者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的方式,以患者为先提供更好、更快、更经济的服务
• 近半数接受调查的患者预计,在未来3年内,移动医疗会改变他们对医疗保健服务的体验,并且可以降低医疗保健成本、提高质量和便利性。
• 新兴市场(尤其是中国)中有59%的患者使用移动医疗,而发达市场中有35%的患者使用移动医疗。
• 与发达国家相比,新兴市场(尤其是中国)中的医生和支付方建议患者使用移动医疗解决方案的可能性更大。
如果把2014称为中国的互联网医疗的元年,那么2015随着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战略之后,互联网医疗一下子进入了遍地开花,群雄并起的时代。2014年移动医疗企业融资案例共计80余起,是过去5年里该领域所有融资案例数量总和的近3倍。数量骤增,融资规模亦不容小觑:阿里巴巴斥资10.37亿元收购中信21世纪54.3%的股份、春雨医生完成5000万美元C轮融资、挂号网拿到一亿美元C轮融资、腾讯先后共斥资一亿七千万美元入主丁香园和挂号网。到了2015年,资本方并没有停下脚步。9月24日,由挂号网更名而来的微医集团完成融资3.94亿美元,这个数额也成为该领域最大单笔融资。根据第三方机构的预测,到2017年底,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达到125.3亿元。
羽扇纶巾,一时多少豪杰。
微医集团借“乌镇互联网医院”之机披露了自己的服务体系,即打造以患者为中心的互联网医院服务体系,主要面向初诊、复诊和会诊患者,提供匹配对症医生、在线咨询及视频诊疗等服务。
春雨医生从轻问诊开始,将医疗的部分在线上实现了可能。现在拥有41万名公立二甲医院以上的专业医生。春雨希望通过即时在线问诊,打造了一种“空中医院”的模式。
而阿里健康结合在线医药服务和医药O2O,正在打造完整的线上线下一体的医药健康服务网络。
以家庭医生与专科医生的在线诊疗服务作为切入口,平安好医生配合大数据的挖掘、分析及应用,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供医疗及健康管理服务。同时,在细分领域,也开发了儿童健康管理与慢病管理等应用产品。
风口已经形成,传统医疗改革势在必行。然而互联网+医疗虽是众人眼中的香饽饽,但也是块烫手山芋,并不好接。
普华永道在其报告中也明确指出由于医疗保健行业规模庞大而零散,以分散的决策中心为特征;在中国国家控制也意味着缺少技术投资,因此互联网医疗的发展也依赖于政府需要在技术投资上加大力度。目前64% 的医生和付费方看到了令人兴奋的可能,然而成功的商业模式很少。
一方面27%的医生和26%的支付方认为医疗保健行业固有的保守文化是互联网医疗发展的主要障碍。另一方面患者对价格极为敏感。49% 的患者将费用视为互联网医疗推广的最大障碍。
所以普华永道建议供应商、支付方和当前的医疗服务提供者必须合作建立一个高效且可持续的移动医疗生态系统。而科技本身不是解决方案。公司必须直接帮助支付方或医疗提供者。新科技的开发者应该与医疗提供者合作,建立相关的移动医疗服务。医疗保健领域彻底的变革需要“多层面,长期的伙伴合作和足够数量的参与者”来共同实现。这意味着以患者为中心的数据和服务的一体化。最终,从移动医疗的长远发展来看,支付方将承担费用。随着经济压力增大,支付方、医疗服务提供者和患者正结成统一战线。
而目前的中国的互联网医疗还未能直接帮助到支付方或医疗提供者,无论是轻问诊还是手机随访或者慢病管理,都没能解决一个很简单的问题:这能给我(政府/医院/医生)带来什么利益?
目前互联网医疗公司的现状一如前阵子看得徐浩峰的小说《师傅》里描述故事:一个无名的南方武术家,身怀绝技,想要在民国的武术之都天津扬名立万,开宗立派。彼时的武林,已是一片暮气沉沉。老舍写过,这是走镖已没有饭吃,而国术还没被革命党与教育家提倡起来的时候。江湖的武行却还都端着架子,把绝技藏着掖着,不传真学。武馆成了赚钱的买卖,师父利用徒弟,徒弟算计师父,拉帮结派,以众欺寡,用密不透风的规矩压迫着新人不能出头。新人要成名,纵使一身好功夫,也无法跟整个江湖做对。
这是一个“出师父不出徒弟”的时代,各派都有名师,都后继无人。
扬名需要深远策划,“一战成名”只属于武侠小说,现实中,一次扬名行为的周期是三到五年,布局和善后占去大部分时间。
在未来,能够真正开山立派,扬名立万的互联网医疗公司一定不是那些高声叫嚷颠覆的公司,而是那些懂得隐忍,懂得如何和政府,医院,医生结成联盟,同时手底下有真功夫(比如大数据)的公司,那些能帮政府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公司,那些能够帮医院解决医疗效率,提高医疗质量的公司,那些能够给医生带来阳光收入,降低工作强度的公司。
如果说2015年,互联网医疗公司更多使出的武艺是剑,是枪,是义无反顾的进攻;那么2016年,应该多练练刀法,因为刀法是防御技,刀背运用重于刀刃,因为人在刀背后,刀背可藏身。
活下来比什么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