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打造创业之城助推民生发展——陕西省安康市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工作综述

69807
中国就业 2018-01-01 10:10 抢发第一评

 2014年7月,经安康市人民政府申报,省人社厅确定安康市为第二批“省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单位。三年来,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围绕创建目标,将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与国家“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双创”驱动发展战略紧密结合,积极探索、千方百计,着力在完善创业政策、强化资金扶持、简化行政审批、优化公共服务等方面积极为各类创业者“清障搭台”,催生了一大批创业主体落地开花。截止今年9月底,全市累计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46784个,其中,企业28059个,个体工商户118725户。2014年以来新增注册企业18406家,新增个体工商户56124户,带动就业143083人,年增长率达18.27%。

 一、“六大体系建设”全面完成

 (一)组织领导坚强有力。一是加强领导。市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市长为组长,32个部门单位和各县区政府以及行业协会等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区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创建工作组织领导坚强有力。二是强化部署。市政府相继召开创业型城市动员会、推进会就全市创建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将促进创业就业及推进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作为“10件民生实事”第一项向社会作出公开承诺,有力促进了各项创建任务全面完成。三是明确任务。市、县区都将创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了创建方案,明确了目标任务,制定了工作措施,落实了具体责任,为合力推进创建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政策支持创新突破。一是不断健全政策体系。市委、市政府制定实施“百千万”人才工程,大力扶持大学生创业,培育壮大青年创业主体。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各县区及部分市直部门也分别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支持创业、推动创业型城市建设的具体举措,基本形成了扶持创业促就业的政策体系。二是不断创新政策措施。各有关部门分别在市场准入、行政管理、税费减免、金融扶持、创业用地、财政资金补贴等方面出台了系列措施。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降低创业准入门槛,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五证合一”和“三单两图”,清理和规范了涉及创业的一批行政审批事项,为创业开辟“绿色通道”。积极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克服检查任性,实行阳光执法、文明执法,营造公平竞争的创业发展环境。

 (三)资金支持有效保障。一是用好就业资金。进一步优化资金使用结构,规范支出行为,鼓励提高促进性支出,压缩保障性支出,全面落实创业孵化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培训等创业补贴政策。建立持续的创业贷款担保基金财政补充机制,落实创业担保贷款财政贴息,简化贴息贷款办理程序,年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亿元左右,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就业资金的政策效应。二是加大配套力度。市本级每年安排500万元,县区按每年每10万人配套60万创业就业基金列入财政预算,用于重点群体创业一次性开业补贴、启动资金扶持、表彰奖励等项目。2017年,市政府设立了一亿元毛绒玩具产业发展基金,并从安康市产业发展基金中每年安排1000万元,重点用于毛绒玩具企业发展扶持。三是创新金融服务。深化财税金融创新,安康被确定为国家政策性金融扶贫试验示范区和绿色金融试点市。平利“两权”抵押贷款试点获得全国人大授权。启动安康高新金融聚集区建设,9户企业在“新三板”和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部分县区成立由政府引导基金参股、多家企业共同投资的创业投资公司,设立了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天使投资基金,为处于初创期及发展期的中小企业搭建融资平台。四是实行税费减免。积极探索实行有利于创业的税收和费用减免政策,取消了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涉农收费项目,落实企业吸纳就业税收优惠政策、重点群体创业税收减免政策。“营改增”全面完成并覆盖全行业,创建活动期间,全市为创业企业减免各类税费5.88亿元。

 (四)创业培训形成品牌。一是扩大创业培训范围。将符合条件有创业意愿和培训要求的城乡劳动者全部纳入创业培训范围,以提高创业培训质量、提高培训后创业成功率为目标,组织开展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提升培训,深入大学校园和劳教场所开展培训,有效提升大学毕业生和刑满即将释放人员等特殊人群就业创业能力。二是加强培训能力建设。加强公共创业培训和实训机构建设,全市共审批认定职业培训机构53个、创业(实训)基地59个。通过招投标确定培训机构、推进网络创业培训、实施培训全过程监督等措施,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每年组织创业培训5000余人。三是打造特色培训品牌。重点抓好康嫂家政、紫阳修脚、平利茶艺、岚皋美食、汉阴小吃等特色培训项目,一批挂着安康标签的培训品牌享誉省内外。

 (五)创业服务不断提升。一是建立健全创业服务平台。市本级及10个县区都建成了标准化的人力资源市场,市人力资源市场被人社部授予“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2014-2016年度优质服务窗口”。全市所有镇(办)全部建立了劳动保障服务站(所),初步建成了“县有中心镇有站,村村都有信息员”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全市就业信息化系统实现了市、县区、镇办、村(社区)四级联网。白河县推行“群众搬到哪里,服务跟到那里”服务模式,跟进新型社区开展就业创业社会保障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群众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创业就业公共服务。二是深化创业就业服务工作。整合建立创业指导服务平台,广泛征集创业项目和“金点子”,建立创业项目数据库。组建了创业指导团队,为创业者提供免费咨询和指导服务。各级人力资源市场设立了创业指导服务窗口,加强创业跟踪服务,逐步建立了集“项目征集、项目展示、专家指导、政策扶持、跟踪服务”为一体的创业指导工作机制。分别组织成立市、县大学生创业协会、青年创业协会等创业公益组织,健全了协会服务网络,为城乡创业者搭建了交流互促的载体。

 (六)考核督查扎实到位。一是强化责任落实。将创建目标任务逐条逐项分解细化,明确了创建工作“六大体系建设”责任分工。各县区也将指标任务分解到各镇、各部门,层层签订责任书,将创建工作目标、内容、责任落到实处。二是强化目标考核。市委、市政府将创业就业工作纳入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市政府将创业就业及创建工作纳入重点工作督查督办事项,实行挂牌督办,每月通报进度,强力推进落实。三是强化数据统计。建立了创业就业统计指标体系和数据统计、信息反馈制度,明确专人负责,实行“每月报表、季度反馈、半年小结、全年考核”,及时掌握工作动态,促进创建工作有序开展。

 二、“五大创业平台”创新推进

 (一)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创新推进。安康市创业孵化建设工作具有“起步早、标准高、覆盖广”三个特点。2012年,率先采取政府主导型的建设模式,启动了占地9万平方米的安康高新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项目。2015年,按照“高点起步、适度超前、高效便捷、打造特色”为思路,精心培育打造了陕西安康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建设项目,在以市本级两个孵化园区的示范引领下,全市创业孵化平台建设全面铺开。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返乡创业孵化基地、创业长廊、根艺奇石创业孵化基地等各类创业孵化基地35家。其中已经被省人社厅认定为省级孵化示范基地5家,培育建成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23家,累计吸引1621个创业实体先后入驻,直接带动就业2.23万人。

 (二)安康创客学院建成使用。为鼓励和引导各类创业主体自主创业,搭建一体化的创业服务平台,为有需求的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与创业服务一条龙、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创业课程支持和创业服务。按照市政府统一部署,市人社局在陕西安康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创业培训区创建了安康创客学院,学院拥有教学、实训场地800余平方米,聘请创业成功人士及国家级创业讲师担任创业导师或现场授课,根据初创企业、成长企业和成熟企业的实际需要,通过创业模拟、导师辅导、商业模式开发等手段,采取集中授课、跟踪扶持和商机交流等形式,为创业者和企业提供免费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学院成立以来已免费开展培训1200人次,培育指导学员成功创业300余人。

 (三)安康创客公寓基本建成。为构建更加全面、科学、人性化的创业服务网络,落实高层次人才、大学生创业安居政策,引进一批高层次创业人才。2016年,经市政府同意,市本级配套500万元创业就业基金,明确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同高新区共同筹建150套大学生创业公寓,为创业大学生提供创业住房保障。目前创客公寓已经基本建成,公寓设施、公寓入驻办法及管理制度正在配套完善。公寓正式建成后,将为来安创业的大学生“创客”提供经济实惠、格调清新、环境优美的高性价比创业公寓,彻底解决大学生创业的后顾之忧。

 (四)创业示范社区创建活动成效明显。在中省提出建设充分就业社区的基础上,2014年以来,安康人社部门提出,在全市建成培育一批“创业示范社区”、“创业示范镇”,进一步规范基层创业就业服务平台建设,示范引领、培育建立一批有影响、有特色、有质量的创业就业服务平台,增强基层创业就业服务能力,推动更多创业就业政策落实落地。截止目前,全市培育认定市级创业示范社区71个、示范镇10个,创业就业基础更加扎实。

 (五)首个信用乡村正式落地。近年来,全市各级人社部门围绕简化创业担保贷款发放审批程序、创新创业担保贷款反担保方式,加强信用乡村建设工作督促和业务指导,将石泉县后柳镇中坝村建成了安康首个“信用乡村”,彻底解决了该村创业者因无法提供公职人员反担保无缘享受创业担保贷款的现实问题,有效破解了创业者融资难题,切实降低了创业者创业成本,为全市创建更多“信用乡村”提供了蓝本和示范。

 三、“四大创业活动”影响广泛

 (一)“市长创客手拉手”活动影响广泛。2015年12月20日,“创业安康——市长•创客手拉手”活动在安康市高新区创业大厦举行。时任安康市市长徐启方带领7位副市长以及市级相关部门负责人与上百名创业大学生进行联谊,现场倾听大学生创客的创业梦想,并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话题进行面对面互动交流,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生动激昂的“创业沙龙”。据统计,当天中省130家主流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对活动进行了报道或转载,引起社会高度关注。据凤凰网介绍,安康市所有市长同时参加创业活动在国内尚属首次,充分体现了安康市各级各部门重视创业、支持创业的决心和担当。

 (二)全市名厨烹饪系列比赛影响广泛。近年来,人社部门牵头先后举办了首届汉江美食文化节、安康市烹饪大赛、安康市名厨大赛,分别评出了安康十大名小吃、安康十大名菜、安康十大特色小吃、安康市十大名厨等奖项,进一步提升了安康地方美食文化品味,打造了地方美食文化品牌,为更多美食创客提供了交流竞技和提升提高的平台。也为推进安康生态旅游、养老休闲、美食居家产业发展注入了更多活力。

 (三)“2017-圆梦安康创客大赛”影响广泛。今年, 安康首次面向全国举办了高水平的“2017--圆梦安康”创客大赛,来自安康、华东、华中、华南四大赛区242个创业企业和团队通过初赛、复赛,最终24个项目在大赛中获奖。通过大赛的举办,有力宣传了安康创业创新环境,营造了浓厚创业创新氛围,培树了一大批创业创新品牌,为更多创业创新要素向安康聚集创造了良好环境。大赛从推介到决赛,新华网、凤凰网、新浪网、网易等主流媒体全程跟踪报道,吸引了一大批创业“金凤凰”落户安康。

 (四)全市创业就业表彰活动影响广泛。为进一步激发大众创业活力,充分调动各方支持创业就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市政府明确,在全市范围内表彰一批创业就业工作先进典型,包括全市创业就业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返乡创业典型、贫困劳动力创业明星、全市就业扶贫先进县区等表彰项目,涵盖了就业创业工作方方面面,创业就业大浪热潮在全市风起云涌。

 四、“三个省级农民工回乡创业示范县”成效凸显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从战略决策、政策支持、税费优惠等各方面倾斜支持返乡创业工作,紧紧围绕农村劳动力“双向转移”和自主创业,出台了《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提出“重点支持综合利用型、农副产品加工型、家庭服务型、建筑劳务型、信息服务型等创业企业回乡,加快推进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全市各级人社部门还通过培育返乡创业孵化基地及返乡创业园区,兑现各类创业就业补贴,赴上海、江苏、东南沿海加强宣传推介,主动上门对接,召开返乡创业座谈会,吸引返乡创业。同时积极推行“创客+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创客+基地+贫困户”精准扶贫模式,鼓励能人大户通过合作、入股等方式流转土地、组建合作社、成立劳务组织,积极搭建“创客”与贫困村、贫困户帮扶对接平台,走出了一条政府支持、市场配置、专业化培训、规模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的支持返乡创业新路子。经过点上培育、面上倾斜,安康石泉县、紫阳县、平利县被评为省级农民工回乡创业示范县,彰显了较好的创业示范作用。截止目前,全市农民工返乡创业总数达3.34万人,创办经济实体2.2万个,带动就业9.8万人。

 五、“两项亮点做法”全省推广

 (一)就业载体建设全国推广。近年来,安康在推进移民搬迁工作中,积极探索解决搬迁群众的就业增收难题,大力优化投资环境,积极支持鼓励外出青年、务工能人返乡创业,在集中安置社区,利用社区门面房、老厂房、学校旧址、民居民宅等闲置土地、房屋,成功创办了以针织加工、电子产品为主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工厂或生产车间,有效带动了搬迁群众、留守妇女等重点群体就地就近就业。期间,市政府及市人社局等有关部门出台了《关于培育和发展社区工厂的实施意见》、《关于大力培育和发展“社区工厂”就业扶贫项目的通知》等多个专项扶持政策。今年市政府进一步强化苏陕对接,落实专项产业发展基金,确定毛绒玩具产业为安康新兴支柱产业,迅速推进毛绒玩具企业在安康落户,推动形成毛绒玩具产业集群,社区工厂在全市全面铺开、遍地开花。截至目前,已有24家毛绒玩具企业与县区签订了投资落户协议,18家已经正式注册毛绒玩具企业,第一个毛绒玩具企业已经正式投入生产。全市已培育认定“社区工厂”112家,吸纳就业4354人,其中在册贫困劳动力1245名。安康“社区工厂”就业扶贫模式先后被国务院扶贫办和国家发改委列为经典扶贫案例,荣获“首届全国创业就业服务展示交流活动优秀项目奖”、“首届全国创业就业服务展示交流活动最具人气奖”,并相继在《央视新闻联播》、《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陕西日报》等主流媒体广泛宣传和推广。

 (二)就业培训模式全国推广。为提高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培训质量,紧扣立志、扶智、强技主线,抓产业技能培训、促增收脱贫,抓创业技能培训、促持续脱贫,抓就业技能培训、促稳定脱贫,打造了一条直达“小康”的“高速公路”。期间,市人社局先后制定出台《安康市职业培训助推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关于全面推广复制技能扶贫“紫阳经验”的通知》等一系列支持措施,在资金、师资、场地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仅2017年,修脚师技能培训一项就覆盖贫困劳动力12000余人,培训后大部分实现就业,更有部分群众通过掌握修脚技能注册了“修脚店”并成功创业。省人社厅《陕西就业扶贫典型案例选编》连续两期将安康技能扶贫工作作为经典案例在全省推广。11月15日,省委毛万春副书记实地参观白河县贫困劳动力创业培训现场,盛赞安康“能够把贫困劳动力创业培训班办的这么好,这么精彩,非常了不起”。9月13日,安康大力扶持的紫阳县修脚师龙头企业陕西远元集团董事长郑远元被国务院扶贫办授予“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

 六、“第一民生工程”扎实推进

 人社部门承担着就业创业脱贫工作的核心任务。近年来,全市各级人社部门积极履行创业型城市创建牵头职责,将贫困劳动力创业作为就业脱贫和创业型城市建设的的重要内容进行谋划部署,促进全市就业扶贫工作扎实推进。一是不断完善政策。陆续制定出台了《关于做好2017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扶贫工作的通知》、《安康市创业担保贷款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实施办法》、《关于进一步完善政策切实加强就业扶贫工作的通知》、《关于大力培育发展“社区工厂”就业扶贫项目的通知》、《关于全面推广复制技能扶贫“紫阳经验”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就业扶贫工作政策体系逐步完善。二是强化工作举措。按照“精准扶贫”的工作要求,大力实施转移就业拓展工程、自主创业扶持工程、职业培训赋能工程、社保能力提升工程、人才智力支撑工程、公共服务优化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就业扶贫“六大工程”。在贫困劳动力创业政策制定、创业资金拨付、创业项目建设上全面倾斜。将网络创业培训纳入培训补贴范畴,确定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创业担保贷款不适用于“5年内无其他商业贷款记录”规定,设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创业基金,市本级配套1500万创业担保贷款贴息资金周转金,全市每个县区至少建成了一家以吸纳贫困劳动力创业为主要特征的市级创业孵化基地。2017年为贫困劳动力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89笔3165万,带动就业605人。三是加强工作领导。市人社局每周召开一次局党组(扩大)会议,专题听取研究、安排部署就业扶贫工作。全局成立了“就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及专职办公室,建立了全局县级领导联县包抓机制,将县区包抓责任度考核与包抓县区就业扶贫工作年度考核结果挂钩。同时将就业扶贫“六大工程”逐一细化明确、夯实责任,基本形成了市县齐抓共管、镇村广泛参与、政策到点到人的就业扶贫工作新格局。截止11底,全市共实现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3.24万人,扶持2928名贫困劳动力成功创业,开展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4.53万人,分别完成省目标任务的402.15%、688.94%、360.64%。(安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彭山林)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0
评论一下 0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