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Talentop专栏】创业孵化器“空壳化”,已出现泡沫

6368
思达派 2016-02-23 08:04 抢发第一评

自从WeWork的众创模式在美国火了之后,国内出现了一批“受启发者”。潘石屹的SOHO 3Q、毛大庆的U客工场、王胜江的洪泰加速器是其中声势比较浩大的。

这些“创业空间”批量出现的背景:一是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的推动,二是整个地产行业的下滑——SOHO中国的土地存量已经耗尽,传统地产的商业模式不被看好;毛大庆也是利用自己地产圈的人脉去“帮朋友”盘活资产,同时做出自己的一片天。目前对WeWork模式仿效最快的是传统地产商,除了上述几位,还有众多的“地产转型者”正在加入。

这些“创业空间”目前的模式是通过办公场所吸引创业企业,从而收取租金。同时,对接相关机构为创业企业提供融资、专业服务(法律、财务、人力资源等)和创业培训。

“创业空间”都在强调自己不是模仿WeWork,而是要做“创业服务商”。可从目前的进展来看,这些“空间”的地产思维痕迹非常明显——目前的主要精力都是背靠政府政策,全国圈地,都在规划2016年进入多少个城市,开办多少个“空间”,面积多少平方米。

冷静地看这个商业模式的现状是:租金不靠谱——贵了没人来,便宜了越大越赔钱;融资不靠谱——基本是组织几场路演,看得多投的少;专业服务不靠谱——做简单中介平台,两头都收不到钱;创业培训不靠谱——组织几场培训没问题,要做专业的“创业大学”那可是既要多学科专业又要长期打磨的事。

所以,我看目前的“创业空间”正在走这样一条路:依托大的政策背景,从WeWork学起,尝试新的创业服务项目增加对创业企业的吸引力,同时寻找利润增长点。但目前主要精力是放在“拿地”和迎合投资者方面,在增值服务部分更多是做样子、炒概念。

这样的结果就是:在风风火火了近一年之后,各大“空间”目前的状况是:入驻率不高,创业者粘性不足——呈现“空壳化”。结合2016年整个投资环境的持续变冷,创业泡沫不断破裂,“创业空间”的前景非常堪忧。如果继续走跑马圈地,场地扩展的路子,资金链断裂事迟早的事情,区别就是看融资能力了。

其实,通过与众多中国创业者的接触发现,中国创业者有很多需求,但刚需不是办公场所,而是产品原型开发、招人、融资、专业法律财务服务等。大家的目标很明确,开发出原型后,找投资人,建立团队,解决市场和管理问题。要满足这些需求,真正帮到创业者,就一定要脚踏实地的在这些方面做一个扎实的“服务提供者”,这里面需要的是专业资源整合和专业打造能力,有没有“物理空间”其实不是关键要素。有空间,能聚人气,挺好;没空间,通过虚拟平台同样能够实现资源的对接。

所以,未来中国真正做起来的“创业空间”可能不是在线下,而是在线上。或者,线下线上也不重要,而是某个真正从创业者的一个刚需切入进去,不断深化和做好服务,然后将服务线扩展开来的企业。这样的创业者的精力主要是放在服务和产品上,而不是和地产商、政府打交道。


思达派(Startup-Partner.com)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链接及出处。作者曹新宇,系前IBM首席领导力顾问,战略和人力资源管理专家;现任TALENTOP CEO。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0
评论一下 0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相关文章
孵化器火热,盈利有几家?

孵化器火热,盈利有几家?

2016-05-10 09:54 1人在评论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