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技术市场发展呈现怎样的趋势?技术交易总体呈哪些特点?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还面临哪些难题?1月22日,科技日报记者就此走访了科技部火炬中心技术市场管理处副处长陈彦。
陈彦是日前发布的《2017全国技术市场统计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的主要执笔人之一。《报告》对2016年度全国技术合同签订及执行情况、知识产权、技术领域等情况等进行了深入分析。
“科技含量不断增加,技术交易的量和质同步提升,是我国技术市场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2016年,技术合同成交总额中扣除仪器设备、原材料等购置费用后的技术交易额占比74.12%,可谓是‘干货满满’。”陈彦表示。
图片来源于网络
《报告》显示,2016年共成交技术合同320437项,成交总额为11406.98亿元,平均每项技术合同成交额为355.98万元,同比增长11.16%。这是我国技术合同成交额首次突破1万亿元大关。
与此同时,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占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的比重大幅上升,由2015年的69.41% 提高到72.76%,提高了3.35个百分点。1000万元以上的重大技术合同成交10658项,同比增长11.15%;成交额为8732.63亿元,同比增长18.49%,占全国技术合同成交总额的76.56%。
在陈彦看来,技术合同成交额首次突破1万亿元大关的背后,与一系列成果转化相关法律、政策的出台,技术市场环境不断优化密切相关。通过修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出台《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和《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形成了从修订法律条款、制定配套细则到部署具体任务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三部曲”。技术市场环境持续优化,科研人员活力进一步释放,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速度加快,技术市场的流动性和活跃度增强,最终呈现出放量增长的态势。
2006—2016年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情况
从交易主体来看,企业依旧是主体中的“主体”。2016年,企业输出和吸纳技术成交额分别占全国的86.63%和76.91%,在技术交易中的主体地位显著增强。
与此同时,高校院所主动发力,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2016年,高校和科研院所通过技术转让,技术入股,产学研合作等方式,签订技术合同90573项,成交额为1065.24亿元,增幅达21.78%。其中,高校和科研机构技术合同成交额同比分别增长14.57%和25.84%。
在陈彦看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还有很大潜力。目前,高校成果向市场转化过程中,高水平专业化的技术转移机构还比较匮乏,技术转移服务体系还有待完善。另外,国有科技成果所有权也有待进一步明晰。
“成果转化法已经明确将科技成果的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下放到科研院所和高校等事业单位,但对于国家设立的高校和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仍面临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压力,甚至是风险,研究制定针对国有技术类无形资产的管理办法,解决科研人员后顾之忧,将对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陈彦指出。
技术转让合同类别构成 (单位:亿元)数据来源:《2017全国技术市场统计年度报告》
为鼓励技术转让,国家先后出台了一些相关的税收减免政策。如居民企业的年度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在相关政策的激励下,2016年共签订技术转让合同148582项,成交额为1607.89亿元,同比增长9.64%。技术秘密转让成交额占技术转让合同成交额的近五成。专利技术合同较上年增加2000多项,成交额1297.31亿元,增幅达92.1%,其中发明专利成交额翻了一番;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转让增幅达440.62%。
但值得注意的是,技术转让合同成交额在全国技术合同交易总额中的占比为14.1%,和2015年的15%相比,略有下降。“目前,在技术转让中占比最高的技术秘密还不在享受税收优惠之列,政策中对生物医药新品种的界定还不清晰,在实操中还有一定难度。另外,技术交易的税收优惠政策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相关政策之间,如能进一步增加关联性以及实操性,技术市场将更能全面反映科技创新和技术转移的成效。”陈彦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