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 月 23 日晚间消息,陌陌的一份文件流出,这份 SEC 文件显示,“阿里二号” 蔡崇信将取代阿里资本董事总经理兼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张鸿平进入陌陌董事会,目前张鸿平已经辞去了董事职位。
阿里是陌陌最大机构股东,陌陌上市时的招股书曾显示,阿里持有68,861,733股,占股比例为20.7%。
股权结构的变迁
2011 年12 月“ 陌陌”Android版上线。在Android 版上线前的一个月,即2011 年11 月23 日,唐岩、李勇、雷小亮、李志威在开曼设立了陌陌的离岸公司。开曼的陌陌公司,成为了历轮融资和上市的平台,并通过VIE 结构控制了北京陌陌。
陌陌公司在设立时,发行了147,000,000 股原始股,其中唐岩持有95,550,000 股原始股,李勇持有29,400,000 股原始股,雷小亮持有11,760,000股原始股,李志威持有10,290,000 股原始股。根据总股份数折算股权比例,唐岩占股65%,雷小亮占股8%,李志威占股7%,创始人团队共计持有80%的股权;李勇占股20%,即天使投资人持有20% 的股份。
2013年10月,阿里巴巴通过Alibaba Investment Limited持有68,861,733股,占股比例为20.7%。经纬创投通过Matrix Partners China II Hong Kong Limited持有65,970,897股,持股比例为19.9%。 红杉和云峰基金各持有18,570,966股,持股比例均为5.6%。股权结构改变为:
陌陌此前私有化进程一度受阻,因此,蔡崇信的加入,不得不让人们与陌陌的私有化联系起来。外界猜测此番蔡崇信加入陌陌董事会,很可能意味着陌陌的私有化获得了阿里支持,而这将成为陌陌私有化的关键一步。受此刺激,陌陌股价大涨19.76%,至每ADR 12美元。
真的只是人事变动?
2016年2月24日早间,陌陌官方回应称:“蔡崇信先生接替张先生出任董事只是单纯的人事变动,蔡先生亲自加入陌陌董事会说明阿里和蔡先生本人对陌陌的重视,陌陌公司也感到非常荣幸。蔡先生的经验和在阿里的地位会对陌陌未来的业务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帮助。”
陌陌回应中并未涉及私有化,但也没有否认私有化与此的关系。
专家分析称,陌陌目前针对未来的发展业务中,此前官方在公开场合宣传较多的是商业化移动营销和陌陌现场,前者已经成为陌陌第二大营收来源,后者则是陌陌在直播领域的重要探索。
结合蔡崇信的经验和履历来看,这位深具资本和财务经验的阿里二号人物,此时进入陌陌董事会,并不会为了商业化移动营销和陌陌现场那么简单。
在超级社交APP微信的压制下,陌陌在逐步洗脱“约炮神器”污名的同时,还希望构建自身的社交生态圈,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把2亿用户进行商业变现。除了传统的广告行销服务外,唐岩也瞄准了O2O这片红海。
对于唐岩来说,如何盘活眼下2亿用户是关键。目前陌陌的业务构成主要有四部分,分别是会员订阅、移动游戏、移动营销服务和虚拟道具收费,其中会员订阅占总营收接近50%。得益于会员人数的大幅增加。
其次是移动游戏,2015第二季度其为陌陌带来770万美元的营收,同比增长210%,同时活跃游戏玩家人数从去年同期的280万人增加至810万人。
据陌陌方面向时代周报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陌陌上22岁以下的学生为主的群体比例占到32%,32岁以下的人群占比高达85%。陌陌认为,年轻用户有着非常明确的付费习惯,而且对娱乐内容的接受度也非常高,适合推出视频直播类产品。于是,唐岩希望通过推出类似秀场直播类的服务提高用户活跃度—“陌陌现场”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
据陌陌方面向时代周报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陌陌上22岁以下的学生为主的群体比例占到32%,32岁以下的人群占比高达85%。陌陌认为,年轻用户有着非常明确的付费习惯,而且对娱乐内容的接受度也非常高,适合推出视频直播类产品。于是,唐岩希望通过推出类似秀场直播类的服务提高用户活跃度—“陌陌现场”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
和其他将现成演唱会、音乐会搬上互联网直播的“在线直播”模式不同,陌陌现场具备比较强的互动性和社交属性。
据陌陌提供的资料显示,陌陌现场上线首日邀请周笔畅担任演唱歌手,连续三天的“线上互动演唱会”吸引了超过1000万人次观看。此外,陌陌现场还邀请《我是歌手》《蒙面歌王》的音乐总监梁翘柏加盟担任产品首席内容官,进一步提升签约歌手的水平,并为整体产品制作把关。
“陌陌现场”这一互动音乐直播服务将为用户在平台上彼此连接、交流沟通创造一种全新的方式,也会丰富陌陌平台提供的内容,从而帮助提升用户黏性,带来新用户。陌陌提供的数据显示,陌陌现场头3天的互动直播中,每个用户每天新增6位好友,而互动最为活跃、登上星光值排行榜前十的用户人均获得200多个新增好友。
押注O2O
从近年来版本的更迭可以看出,陌陌不希望一直活在微信的阴影之下,按照唐岩的设想,陌陌正从社交工具转向O2O市场。
陌陌最大的优势是拥有非常大的流量,这些流量包含了具体的位置和非常全面的个人信息,而且用户非常活跃,在线时间比较长。“
垂直领域方面,陌陌在O2O业务上更多从事的是本地生活服务,一类是类似58到家的到家类服务,二是外卖O2O领域。另外基于位置的、分享型的服务,比如Airbnb的异地旅游分享服务模式和拼车服务模式,也是我们重点关注的方面。”唐岩表示。
但是陌陌从事O2O业务存在比较明显的短板,主要是这一领域竞争者细分程度比较大,专业化程度也非常高。
在O2O业务上更倾向于提供流量入口,而不是与美团或饿了么在线下展开竞争。
目前在陌陌的客户端上,主要提供的同城服务包括二手车、房屋租赁、家政等。根据陌陌的数据显示,其重点推广的“到店通”功能,已吸引超过2万家商户入驻,但是与美团、大众点评相比,这一差距相当大。美团曾发布报告称,2014年其合作商户数量已经高达90多万家。
所以陌陌急需融入O2O生态圈。于是阿里出新了…..
腾讯科技的报道指出,陌陌准备在2016年初完成退市,2016年8月拆除VIE架构,并在2017年登陆战略新兴板或创业板。业内人士认为,互联网公司在A股市场上容易受到追捧,市场往往能给予其超过百倍市盈率的估值,但是在美国却与传统行业的股票相接近。有消息指目前上交所正与国内的互联网企业洽谈,包括美团、大众点评等均成为潜在的拟挂牌对象,预计战略新兴板至少可以给互联网企业60倍的PE。
值得一提的是,在优酷土豆被阿里巴巴全资收购后,市场开始猜测微博和陌陌是否也会成为下一个被收购的对象。
目标还是腾讯。
当优酷土豆被阿里巴巴全资收购后,市场开始猜想阿里或借陌陌私有化的契机将其收入囊中。假设这一猜想成真,作为阿里生态圈的一部分,陌陌或许能更好地完成商业化,甚至具备与微信一较高下的实力。
根据陌陌上市前曝光的股权结构可知,唐岩是公司最大控股股东,持股比例39.8%,而阿里巴巴通过旗下子公司持有陌陌20. 7%股份,是陌陌最大机构股东。马云一直希望能拥有抗衡微信的社交工具,目前除了微信和QQ外,新浪微博和陌陌已是国内用户活跃数排名靠前的社交APP,如无意外,陌陌也将成为阿里巴巴生态圈的一部分。
而阿里也一直在帮陌陌“洗白”,拜托“约泡神器”的定位。
从陌生人社交往轻熟人社交过度,从某种程度上看,似乎对于背后阿里的意义要比陌陌本身洗白转型更为重要。提及阿里的社交战略,来往就不得不提,可是做了这两年,除了马云号召员工拉新来往用户外,真心没什么太值得关注的,其与微信对抗的全面落败局面已经成了共识。
来往的诞生就好比清末的洋务运动,从初衷上便显得有些不切实际,空喊了口号。姑且看成防御性产品,与腾讯打移动社交战都会是一场持久战。不管阿里的投入有多大,支付宝、淘宝有多深入移动领域,也不管马云自身的影响力有多大,来往都没能像计划中那样做起来。眼见社交短板无法补齐,于是阿里将陌陌拉入怀抱,当了正经八百的干爹。
与腾讯在社交领域竞争,是一次不得不面对的短兵相接罢了;而发展社交电商,夯实自身在电商领域的地位才是核心。移动时代,社交流量明摆着是流量最佳入口,O2O不可限量的想像空间,是阿里布局里最希望得到的,陌陌的改变,通过陌陌把线上用户转化到线下应该是很靠谱的选择,想来也是阿里希望看到的。
陌陌 VS 腾讯
反观腾讯,目前微信正在变得越来越重,大量非熟人介入朋友圈,导致原有的私密空间变得越来越不私密。而这也很可能是微信在未来的危机之一。
以下是微信的社交模型。
和陌生人社交是人性使然,是用户想要,不是微信所能控制,未来朋友圈一定越来越重,充满越来越多的陌生人。所以陌陌的机会就在于此,陌陌从一开始从陌生人社交切入,是一个正好与微信逆向的过程。以下是陌陌的社交模型。
寻求陌生人社交的驱动力是永恒的,人一生下来,周围人全都是陌生人,并且现在的熟人也不是一开始就是熟人,都是从陌生人发展而来。陌陌的这一模型符合人的渴望与人社交的心态。也正是微信无法做到这点,才成就了陌陌。
现在我们看到一个趋势,微信中将必然出现越来越多的充斥陌生人和半熟人,半熟人,这些人来自同行,来自某个聚会活动,等等。而陌陌的关系链中,我们会越来越多的看到半熟人和熟人,这些半熟人和熟人关系一方面是从通讯录导入,另一方面则是由LBS的社交转变而来。不过,微信依然是熟人占据,而陌陌依然是陌生人主导。
正是这样的一种社交模型构建差异,也导致了产品设计层面的差异。
目前微信已经失去了可以犯错的机会,它的每一步都会触动腾讯以及公众的神经,在所有人目光的聚焦下,微信只能如履薄冰,而基于陌生人社交的陌陌虽然在用户量上无法与微信抗衡,但陌陌永远有不停试错的机会,让产品变得更有趣更好玩。
互联网自诞生之日起就是由陌生人撑起来的,论坛,聊天室,博客,IM,其诞生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让陌生人进行社交,利用互联网打开对于未知的探索,在已确定的现实世界中去发掘虚拟世界的不确定性,满足探索的欲望。
在不确定的设计上,微信必须在熟人关系的社交场景中如履薄冰,才能做出更出色的功能,而陌陌从一开始就面向了不确定性,人的多面性永远挖掘不完,对于陌生人还有更多未知探索还可以继续增加,同时这种对于不确定性的探索,也是其他陌生人社交产品依然可以生存的原因所在。
马化腾曾经说过"打败微信的肯定不会是微信,而是另外更好玩的",并非危言耸听,用户从MSN迁移到QQ,从QQ空间迁移到微博迁移到微信,回想起来充满了各种不可能,但确实发生了。
另外也大家都请不要忘了,QQ最初也是一款面向陌生人社交的产品!QQ曾经的起点和所有社交软件都一样,都是从陌生人社交开始!这种来自边缘力量的颠覆绝非不可能,只是我们这群互联网“老人”必须依赖微信,但未来的年轻人可不一定,他们不一定想和我们这群老家伙混在一起,混在同一个朋友圈。
所以最后再反过来看陌陌,以及还有那些尚不成气候的社交APP正变得越来越有趣,越来越受年轻人欢迎。这也正是巨头们都在恐惧的变数吧。
阿里全资收购陌陌,是否意味要放弃自己的亲儿子“来往”,在社交端与腾讯的战争全面爆发,并开始处于逆转的战场?我们拭目以待。
以下是延伸阅读:
强社交关系和弱社交关系的机会与难题:
转自知乎,作者:楠爷
一. 弱社交工具的变现机会和难题
1. 海量用户数,个位数的日活跃数量
2. 前期专注于工具本身的体验,社交属性和围绕社交的商业模式设计不成熟,相关运营团队不够强
3. 工具本身的弱社交性,所体现的商业机会与用户痛点直接的关系。也是就是说,产品本身解决了用户的某一痛点,但不足以让该痛点成为巨大的商业机会,因此弱社交工具的变现核心在于调整产品属性和内容运营属性,使其在解决用户核心痛点的基础上产生与变现相关的互动,从而达到提升日活跃数和平均打开时间的目的
4. 弱社交工具在哪些目标领域存在商业机会并且能做大?这个需要思考
二. 强社交工具的变现机会和难题
目前有两个强社交工具可作为研究范本,微信和陌陌,分别代表私密社交和开放式社交(也就是以前提到的陌生人社交)。因为陌陌刚上市,大部分数据是公开的,而微信数据并不透明。
我们以微信和陌陌来举例,分别说说强社交工具变现的特点和未来趋势。先说陌陌吧,毕竟是个上市公司,还有靠谱的研报可以参考,总比那些分析师写的微信商业化评论靠谱点。(部分数据和图表来源:中信建投研报——移动互联网行业深度研究报告:陌生人社交经济初探)。
从陌陌的招股书和最近研报可以发现,IPO的时候,陌陌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几个方面:会员费、广告和游戏收入。其中会员费和游戏收入占到大头,这都是已经被市场证明过的成熟的商业模式,但这并不是陌陌这种开放式强社交产品应该体现的独特价值。会员费无非体现了留存用户的价值和黏度,而游戏收入只能体现流量的价值。现在似乎社交工具和系统工具类软件在黔驴技穷的时候总要跪舔游戏运营商的菊花,没办法,我们这些做财务模型的金融民工也表示很无奈,摊手。而且要注意的是,开放式社交满足了猎奇和短期目的之后,就会迅速降温,然后要么转为私密社交,要么就再也没什么然后了。(想想看QQ是不是从网友QQ变成同学和同事或者工作QQ的?)所以,不如来点更为现实的,能触动用户痛点的,在他们最想花钱的时候花点钱。于是最近,我注意到了陌陌的礼物商城这玩意。
以前为一个视频社交网站做FA的时候,我惊异于土豪们每晚大把大把的撒钱给美女主播,一个通栏广告“我爱你”收500元/60秒。后来发现这才是人性中最真实的东西,就像完美世界竺总多年前跟我讲的一句话,一把刀对我们来说无非就是一行代码,对于那些愿意花上万人民币打磨它的人们来说,那就是一段时间的爽,那种爽,和你喝酒微醺,打牌赢钱之后的快感是一样的。
我想,这就是人性吧。
那么显然,开放式社交产品中的爽,我个人认为,应该是因为某些兴趣,或者认同走到一起,并且产生互动或者消费。比如因为讨论历史我和一群人走到一起,对方生日的时候,我可以送一套山冈庄八的三部曲给他。不管这个人是妹子,还是基友,因为我知道,尽管我不认识他,但他收到这套书的时候,喜悦和爽与我同在的。而想清楚这件事并不容易,移动互联网和社交软件这个行当差不多三个月一个变化,我几个基友已经研究了几个月的二次元了,写的东西我都看不懂……。
扯远了,体验了一下陌陌礼物商城,让我觉得有意思的一点是,这是陌陌把弱社交关系向强社交关系转化的关键一步或者说重要一步。对于一个开放式社交关系为核心的商城来说,更为实际的涉及到有价值的送礼互动将有助于把开放式的,有生存期的联系转化为价值更高的亲密的社交关系。开放式社交网络其实兼顾私密交友和陌生交友两种形态,但过往我们很难看到在这两种模式间的很成功的转换。现在礼物商城这种模式也许是一个高效的转换方式。尽管商城SKU还没那多,尽管还没有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更为精准的推送送给对方的礼物list,但可以看到,一旦你送礼成功,很大概率你可以把对方变成你生活里一个真实的朋友。这可能比陌陌下次对资本市场说我们为游戏导流或者联运赚了多少钱更有意义。
我把这个叫做——由虚转实,由弱变强。
那么微信广告呢?这特么的让我看到一个全新的传播方式,去广告媒介中心化,把所有的用户都变成广告传播主体。
我想大家都已经体会到了别人刷到了宝马广告,你却刷到了可口可乐广告的失落感。更体会到了再次刷到凯迪拉克的惊喜感。但这不重要,因为很容易审美疲劳。然后微信广告会变成一个人人唾弃之的东西。
显然,我觉得腾讯不会这么做,他们要做的大概率可能是:推倒传统广告的媒介方式,让用户成为媒介节点,让广告主不再按照传统媒介产品付费:
微信的广告将不会采用单一传播模式,也就是类似于微博客户端那种置顶广告或者夹带广告,这是烂疮模式,已经没意义。
微信广告会主打内容强运营,使广告成为用户朋友圈关注的各种内容的一部分,至少比鸡汤文或者弱智段子更体面一点,更让人愿意转发。
微信广告会成为一个强势的分布式媒介生态,每一个看到广告的用户,都将是媒介的一部分,而非传统意义上点击,收费。
微信广告基于用户画像和行为数据,成为精准投放的实践,在相对精准的目标人群中传播话题,从而达到传播的目的。
我把这个叫做——由实变虚,由强变弱。
社交工具分强社交和弱社交工具,解决不同的痛点。随着行业的变化,未来强弱关系会转换,会融合,不存在强弱泾渭分明的产品和商业模式
由开放式社交中的虚关系,会逐渐变实。而类似于陌陌礼物商城这样的,则是一个很现实的尝试,这比送一毛不值的虚拟道具现实得多。
由虚转实,需要大数据模型的支持,说句很现实的话: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因为一堆真金白银的礼物或者别的啥,真正走到了一起。
由实转虚,以微信广告为例,将私密社交变成分布式媒介网络,重视目标用户画像和数据挖掘,比朋友圈传销高明不少。
未来18个月,将是社交关系虚实转换的加速期,资本市场和消费者会对这种转换做出很现实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