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他用两个10年造就一个极致创新的艺术品牌|根艺大师 刘小平

6684
孟杨访谈录 2016-04-22 16:13 抢发第一评

文 | 孟杨访谈录 / The Mengyang Interview

采访/编辑/摄影 | 胡元元



< 第104期 >



还未走进根雕艺术大师刘小平的工作室,就先看到一尊比二层小楼还高的露天孔子雕像。孔子形容祥和,高高耸立,令站在雕像下的人不由地驻足凝望。


工作室外的孔子雕像图片


刘小平老师的根雕艺术以高超的工艺技巧和创新的艺术形式一直在圈内享有盛誉。他创作的《道法自然》老子像是行业内经久不衰的效仿对象,他创立的空洞漫雕扁雕艺术更是超越传统根雕艺术的创新门类。待见到刘小平老师本人,谈笑风生间自然流露的真诚和爽朗恰似他的弥勒佛作品。或许是与从事艺术有关,不论是外形还是心态,刘老师的状态都显得格外年轻。


刘小平现为高级工艺美术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木雕艺术大师、中国根石艺术大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浙江省根艺美术学会副会长、浙江省旅游职业学院艺术系客座教授、海南省根雕文化艺术协会顾问。




刘小平于1994年开始自学根雕,到2004年时早已在行业内打响了刘小平根雕的牌子,但是他自己依然谦虚的将这第一个10年总结为从自学到形成扎实基本功的过程

刘小平说,在他第一个10年的前面78里,一直在锻炼技艺功底这些表面功夫,在表面功夫踏实了以后,才逐渐进入了思想性提升的阶段。他笑说:“工艺工艺,首先是学习‘工’嘛,然后才是对艺’的思考。我很留恋自己第一个10年,第一个10让我对整个根雕艺术的感觉明晰起来。”




刘小平工作图片


在第一个10年的后期,也就是2003、2004年左右,刘小平的创新意识开始萌芽。在他学艺初期,当时的工匠做得最多的是传统佛像,历史人物很少有人做,刘小平就偏要做那些没有过的题材。


“当我想雕郑板桥这样鼎鼎大名的人物时,就想看看是否有画家画过郑板桥?都没有画家画过。后来,我想雕刻扬州八怪,想找一下扬州八怪的资料,结果也没有,只有金农有个自画像。那要怎么去雕刻这些历史人物呢?就只有揣摩。通过读他们的文字,看他们的字画,去揣摩这个人,揣摩他的性格。”




历史人物作品《水浒一百单八将》部分


创作一个人物,不是将外表做得形似,而是要把精神做出来。这是刘小平在他第一个十年里领悟到的艺理,也是他后来一直追求的艺境。



刘小平的第二个10年,即从20052015年,这是他在根雕技术上的成熟期。在2005年,创作了第一件老子的形象——《道法自然》,雕像中的老子双手向上张开,手掌呈45度角,双臂向前微抱,胸怀天下之感油然而生刘小平说:“当时在创作老子形象时,我专门研究肢体语言,研究老子的手势应该如何摆放。慢慢的,我体会到要雕一件传神的老子,他手的角度、弧度都要精细到我内心的标准才可以




道法自然》图片


与此同时,刘小平将他已有的创新经验完善起来,开始全面铺开各个大型的系列根雕艺术作品。在2008年左右,《百味人生》、《人间万象》、《百态弥勒》等大型系列作品开始介入,数量等级上从18罗汉系列升到500罗汉,从几十斤重的小件作品升级到十几吨重的大件作品,无论体量还是外型都出现了一个巨大的飞跃。此外,每年他都有一个新主题,比如五百罗汉、百态弥勒等,于是几年下来,多个大型系列在同时推进。对于刘小平来说,这虽然是挑战但却令材料的选取更加自由,因为根雕要跟随料的形状来决定,如果这块根适合做罗汉就拿来做罗汉,如果适合做弥勒就拿去做弥勒。


罗汉与弥勒的作品图片


刘小平说,第二个10年是巩固和放大的10年。他既要在技艺上追求更高层次的巩固和成熟,又要在外型体量上进行跨越式的放大。且只有在技艺和思想都成熟的前提下,才有能力做出这些量化的东西,才能让数量级的作品群体充满生命力。


这就是刘小平的两个10年,也是他不断挑战自我、孜孜追求的20年。


对于市场,刘小平在这两个10年里也有着独特的“放”收”的想法。他在第一个10年中培养了很多学生,全国各地也都设有销售点,从人才培养到产量提升再到市场占有率都使得刘小平根雕艺术的品牌突飞猛进。而到了今天,刘小平想渐渐将市场收一收,在他第二个10年中,他想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自己各个主题和系列的打磨上,将技艺和创新好好提升。



全中国从事各项手艺的人成千上万,但是真正具有创新意识的人却寥寥无几。在刘小平心中,根雕作为一个在70年代兴起的行业,目前依然留有很多空白,这就给了他很多去思考、表达和创新的空间。他说:我不怕失败,喜欢各种各样的尝试。目前为止,我的创新作品都被客户买走了,这说明创新是成功的,人们喜欢成功的创新


空洞漫雕扁雕都是刘小平原创的根雕新门类,其名词和理论体系都由他一手建立。

Q:空洞漫雕”的定义是什么?

A:“空洞漫雕”是针对那些空洞很多的树根,利用它们独特的内部结构作为天然载体去衍生五官,形成各种各样表情生动而夸张的人物“漫雕”。不仅如此,刘小平将作品串联,并为每件漫雕作品都配上一句精简的话语来点题,形成他独特的“空洞漫雕”语言。


空洞漫雕作品图片


其中空洞漫雕系列从《百味人生》到《人生百味》再到《人间万象》,需要有一定的数量来呈现。当达到一定的量之后,它是很震撼的就像一个人站在大树下,显得很渺小如果是一千个人站在大树下,就会不一样到现在为止,我对《人间万象》的思考不光是雕刻技艺上对空洞材料的理解,也在一直追求对于内在精神的挖掘。在传统漫画里,讽刺性、幽默化的种种形式都是在用漫画语言和夸张手法来放大和表达,让观众容易理解,漫雕也一样。所以,其实是很有意义的。


刘小平与漫雕墙


目前的《人间万象》系列,在6年间已陆续完成4000多件作品。一旦未来刘小平的人间万象馆落成,将会是一个既有意思又富冲击的地方。比起传统根艺,“空洞漫雕”的另一个优势所在,即没有国籍和语言的隔阂。刘小平的作品时常会拿去展览,很多外国观众都很喜欢极富表现力和生动性的空洞漫雕。因为即便没有英文的注释,外国观众也能够明白作品中包涵着的感悟。


刘小平说:“这个《别太认真了》,你看看它的表情,跟《他们就说不到一块去》、《想开了就好》、《真的有点累》,他们是串起来的。”


刘小平说,扁雕艺术是他为自己留下的最后一片创新空间,其将成为自己艺术理念的结业课题。

Q:如何理解独创的“扁雕”艺术?

A:它不仅是技艺上的独创,更是一个全新的门类。比如圆雕,立体感很强,能八面欣赏;比如浮雕,它在平面上雕刻,只能在二维空间欣赏。那么扁雕是介于圆雕和浮雕之间的,它属于三维空间,因为它能全方位欣赏,且每个角度都有不同味道。同时,它又是从正面、侧面、斜面被压缩的,形成了三种角度的美。




刘小平扁雕作品


能拥有这样的创新机会、艺术语言和品牌文化,刘小平说:我觉得很幸福,这辈子值了。

本期编号 |  TIC03160420

出稿时间 |  2016年4月

推荐指数 | ★★★★☆未评级



- 完 -

 原创分享

如果您也是一位正在路上的创业者,也喜欢自己写点文字,请记得发给我们。

投稿邮箱: service@ticview.com

投稿时请确认文字为您原创,谢谢!


 原创声明

本文为《孟杨访谈录》独家原创,如需转载请保证文字作品的完整性,并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

如需合作,请加微信号mengyang1498


注:本稿为官方完整版,版权归“TIC五道口杭州工作室”所有。版权所有人保留本稿所有版权,包括文字、图表、声音资料。


扫一扫,订阅《孟杨访谈录》所有原创文章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0
评论一下 0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