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落实挂图作战37个重点项目建设 筑牢成都高新区民生之基

5345

成都高新南区

  在刚刚过去的成都高新区2018年工作会上,高水准推动民生社会事业发展作为2018年全区重要发展路径被提出。成都高新区将进一步实施普惠性民生工程,满足多样性民生需求,让城市发展更有温度。近日,成都高新区基层治理和社会事业局召开2018年全局大会,落实成都高新区工作会精神,安排部署2018年全区民生社会事业各项工作任务,明确重点项目以及工作目标。

  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成都高新区基层治理和社会事业局将认真贯彻全省“项目年”和市委“全面落实年”工作要求,从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医疗卫生水平提升、就业创业促进、文化体育事业等7个方面,梳理37项民生目标,按照挂图作战的要求,精细化制定目标、措施、时间节点和责任分工,并明确督察督办、进度反馈等机制,确保各项目高效率、高品质进行落实。

成都高新区管委会

  城乡社区发展治理 投入200万元以上 资助项目不低于20个

  成都高新区今年将通过深入实施八大提升工程,从基层党组织建设、公共服务供给、安全建设、治理体系现代化、文化繁荣、社会组织参与治理能力、社区工作者能力、城乡社区环境等方面着力,构建新型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格局。

  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成都高新区将制定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总规划和分区规划,引领全区社区治理现代化水平稳步提升,同时建设集展示经验、人员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中心,打造社区发展治理高新品牌。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区将高位推进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示范实践,打造44个以上能呈现本地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作先进经验的示范社区(村、点位)。

  成都高新区将实施86条背街小巷整治、“两拆一增”项目180个、“小游园、微绿地”建设项目8个。全区将按照“一街一特色”原则建设6条精品街区,同时打造7个“互联网+”社区便民服务示范点。将实施社会组织扶持计划、社区总体营造计划,全年投入资金不低于200万元,资助项目不低于20个。

  在社区平安建设水平提升方面,今年全区将建设“雪亮工程”项目28个,综治中心项目17个。在城乡社区将建立“社区法律之家”,实现“一社区(村)一法律顾问”全覆盖。

俞锦华(左)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陪老人聊天(资料图片)。 

  城乡社区治理

  1 筹建高新区社区发展治理中心

  2 制定高新区社区发展规划

  3 制定社区综合体标准化建设体系

  4 开展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示范工程建设

  5 开展社区发展治理及服务能力综合提升课题

  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实施优质学校外引内培 计划新增两所市级优质学校

  教育方面,成都高新区将以“1238”工作思路进行展开,即一个定位、两个规划、三大改革、八大行动。短期目标定位优教成都示范区,中长期目标定位教育强区,成都高新区将在今年编制《高新区未来五年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高新东区教育专项规划》,以两大规划引领全区教育发展。记者了解到,到2035年高新东区将规划建设中小学、幼儿园150所。与此同时,成都高新区今年将推进教育管理模式改革、教师人才队伍建设改革和新高考改革。

  从教育发展八大行动中,记者了解到,成都高新区将从基础配套设施攻坚、优质学校外引内培、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国际交流合作等多方面切入开展教育工作。

  推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今年将重点保障新开办幼儿园11所、中小学5所,启动建设幼儿园19所、小学6所、中学2所。目前,成都乃至全国名校品牌的引进工作也在全面推进。全区今年计划新增市级优质学校2所,同时探索推进成都七中高新校区和墨池书院小学融合共建、实现一体化联动发展。“我们还将通过改造教育基础薄弱的学校、实行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等举措,消除高新东区存在的大班额等问题,推进高新东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达标验收。”相关负责人说。

  教育

  6 编制高新区未来五年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7 推进2018年中小学、幼儿园开办项目作战图

  8 准备高新东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达标验收

  9 推进试点学校全员聘用改革

  10 推进成都七中高新校区与墨池书院小学融合共建

成都高新区“和谐高新—幸福职场”主题沙龙

  劳动就业促进保障 新增城镇就业7万人 发放稳岗补贴9000万元

  促进就业创业,高水准保障改善民生。今年,成都高新区将新增城镇就业7万人,促进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6000人。就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力争在今年兑现各类就业专项资金2022万元,发放稳岗补贴9000万元。在技能人才队伍培养方面,力争全区培育各类技能人才1000人。围绕创业促进就业,成都高新区将在今年力争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000万元,发放创业实体补贴180万元,形成创业支撑的完善体系,激发更多创新创造活力。

  与此同时,成都高新区将大力推进省级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创建,力争年底前成功创建。围绕“和谐高新·幸福职场”品牌建设,推进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状况评价认证体系建设、劳动关系协调工作站建设、劳动关系协调人才培养、劳动纠纷滤网式调处化解、行业理事会建设、区域劳动关系状况测评6大工程。今年预计完成100家企业的劳动关系状况评价认证,成立3个以上行业理事会,促进区域行业劳动关系和谐发展。

  劳动社保

  11 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状况评价认证体系建设工程

  12 劳动关系协调工作站建设工程

  13 劳动关系协调人才培养工程

  14 劳动纠纷滤网式调处化解工程

  15 行业理事会建设工程

  16 区域劳动关系状况测评工程

  17 推进扩面征缴工作

  18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工作

  19 优化社保经办方式

  就业促进

  20 推进就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1 强化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22 建设统筹城乡就业服务体系

  23 打造就业创业生态系统

  民政工作

  24 三瓦窑社区和锦城社区日照中心示范点打造

  25 桂溪街道医养康融合服务示范点打造

  26 残疾人专业康复示范点建设

  27 社会关爱援助体系建设(1+18)

天府新谷“文华连锁店”开课(资料图)。

  文化体育事业发展 文创产业增加值占比提升1.3% 新增10个文创空间

  在推进文化体育事业发展方面,成都高新区今年将进一步丰富文化体育服务供给。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全区将免费开放街道综合文体活动中心6个和乡镇综合文化站12个,开展“走基层”文化惠民活动不少于40场,新建两个以上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新建1个公益性足球场。今年,成都高新区还将打造“和声长吟·交响高新”文化品牌,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建区30周年开展活动,全面提升高新文化风貌。

  体育方面,成都高新区今年除了将进一步扩大“运动成都·活力高新”系列全民健身赛事影响力,更将承接众多国际重大赛事项目,丰富天府绿道的文化体育内涵。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高新区今年围绕推进西部文创中心建设,将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设立专项资金,加大力度促进文创产业快速发展。iF(成都)设计中心、高新文化中心、省级文化中心和天象互动总部基地及泛娱乐产业孵化中心项目等重点文创产业项目将加快推进。“2018年,全区文创产业增加值占比将在2017年基础上提高1.3%以上,力争年内开工3个文创项目,新增两条文创街区和10个文创空间。”相关负责人介绍。

  文化体育

  28 公共文化服务数字服务平台和

  公共文化服务大数据绩效管理平台建设

  29 推进西部文创中心建设

  30 探索文化供给侧机构性改革

  31 探索文化馆图书馆法人治理机制

  32 全民健身及重大赛事推进保障

  提升医疗卫生水平 推动省人民医院高新分院、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项目落地

  2018年成都高新区将在医疗卫生方面实施更多探索创新,持续提升医疗卫生水平。今年,成都高新区将大力推进市一医院三期、四川眼科医院、华西附二院等重点医疗项目建设,全力推动四川省人民医院高新分院、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整体搬迁进区项目落地。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上,高新南区将继续完成3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装修,启动两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装修项目。在高新东区,今年将启动5-7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

  围绕医联体建设,在与华西医院签约后,成都高新区将设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都高新区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心,并下沉专家团队资源,提升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此外,今年成都高新区还将在桂溪医养融合服务中心现有运行模式上进行完善和提炼,形成成都高新区医养康融合服务中心运行管理方案,并在中和街道和石羊街道进一步推广应用。(记者 余书婷)

  医疗卫生

  33 推进四川省人民医院高新分院项目

  34 推进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项目

  35 推进基层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项目

  36 推进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共建医联体项目

  37 推广开展“医养康融合”服务项目

大源八线幼儿园

  大源八线幼儿园竣工 今年将迎来第一批学生

  在成都高新区吉瑞五路,一座崭新的幼儿园拔地而起。从外望去,这座幼儿园白、橘、绿三色相间的墙面显得朝气蓬勃,与所在的大源商务商业核心区整体的现代风格格外相配。“修得很漂亮,一看就上档次。”家住大源的龚先生告诉记者,他的孩子今年就要上幼儿园了:“6月报名,我们就准备报这个幼儿园。”

  成都高投建设公司地产部相关负责人杨方虎告诉记者,幼儿园功能丰富,教室、活动室、多功能媒体室一应俱全。“建设面积3000多平方米,共有6个班,预计可容纳150个学生。”杨方虎表示,现在施工已全部完成,正在进行水电气接入及验收交付相关准备工作。

  今年,成都高新区预计开办中小学、幼儿园16所。杨方虎告诉记者,所有学校项目建设工作都在稳步推进,目前已建成7所:“接下来我们将持续推进,确保所有学校项目都高质量、高效率完成建设、验收和交付工作。”

  “老年餐桌”走进社区 让居家老人就餐更便利

  在肖家河正街社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每天中午都有四五十位老人围坐一堂,享用丰富的午餐。两荤一素一汤加米饭,搭配均衡,营养丰富。“每天我们老两口在家做饭也麻烦,到中心来吃又方便,还好吃。”家住肖家河的老人侯大爷说,这里吃饭每顿只要12元,他们还有高新区补贴的积分用,还能实惠不少。

  社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负责人俞锦华告诉记者,“老年餐桌”项目今年正式在该中心实施,现在他们每天都要提供大约100份午餐,有的老人可以享受积分补贴,有的老人享受就餐专项补贴。针对失能老人,中心还提供送餐上门服务,让更多老人能够方便吃上饭。

  记者从成都高新区基层治理和社会事业局获悉,“老年餐桌”是今年成都高新区推进个性化养老助残服务广覆盖的重要举措。从肖家河、芳草街街道开始试点,今后将逐渐向各街道推广。

  开拓文化供给端口 天府新谷“文化连锁店”正式运营

  不走出单位大楼,就能学书法、学瑜伽、学剪纸,这样的好福利在成都高新区天府新谷的“文化连锁店”就能实现。从去年11月试运营,天府新谷“文化连锁店”为园区员工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培训服务,吸引着“上班族”们的纷至。记者从成都高新区基层治理和社会事业局获悉,今年在完善服务项目需求计划和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天府新谷“文化连锁店”正式运营。

  打破以往“文化连锁店”政府全资建设、全程管理的模式,引入社会资金力量,天府新谷“文化连锁店”由成都高新区基层治理和社会事业局、成都市文化馆以及天府新谷共同打造。天府新谷提供1200平方米场地及服务设施,除了教室外,还包括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电影院等正在不断完善扩充的文化场所,充分发挥平台作用,为园区员工提供综合文化服务。

  成都高新区基层治理和社会事业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天府新谷“文化连锁店”模式是成都高新区文化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破题点之一。今年“文化连锁店”和“读读书吧”等创新性运营管理模式都将进一步完善并在全区推广,加强政府制度供给,开拓文化供给端口,加大社会资源整合,不断创新文化供给渠道和方式。(记者 余书婷)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0
评论一下 0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宁波城市站
金华城市站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