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教育联盟主席、浙江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徐小洲在开幕式上发言
二十国集团智库会议(T20)“创新、新经济与结构改革”国际会议6月18日在浙江安吉展开第一天议程。
“经济转型升级与创新创业人才”论坛的主讲嘉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教育联盟主席、浙江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徐小洲接受了浙江在线记者的专访,就扭转创业理念、重构基础教育等话题阐述了其独特观点,他提出“创业不等于创办企业”。
创业不等于创办企业
岗位创业也可破解社会问题
“创业并不等于创办企业。中国传统的‘创业’概念亟需转型升级。“专访伊始,徐小洲便抛出“社会创业”的全新概念,认为当代创业不能只着眼于赚钱盈利,更要关注社会重大问题。
“开一家公司,获得更多利润,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并不能解决资源、环境、人口问题。当代中国,需要一大批拥有创业精神的青年人才,在各领域扎实工作、实践创新,重新构建多元、开放、敢想敢做的创业生态环境。”徐小洲表示,因此每位劳动者都可以启动“岗位内创业”,改进工作模式,打破惯性思维,破解行业发展的痛点难点。“新兴媒体,包括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利用了新平台、新模式促进传媒事业的重大发展,在我看来也是一种岗位创业。”
徐小洲强调,从“社会创业”的广义角度理解,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也是每个中国人的创新创业。“习总书记,我认为他就是中国最大的创业者。他用新理念和新路径解决了政治、社会、外交等问题。不仅想得到,还能做得到,才是真正优秀的创业者。“
大学生创业应“三思后行”
中国经济转型急需知识精英
谈及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大学生创业潮,徐小洲说:“作为创业导师,我支持大学生创业,但不支持盲目创业。创业不是权宜之计,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只为解燃眉之急。创业意味着人生方式的改变,需要智慧、理性,三思后行。”
在指导学生创业过程中,他曾发现许多大学生并不清楚应该做些什么,家长也没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导致创办企业的失败率极高。
“创业不是老鼠走迷宫,不能依靠‘试错模式’,走出去是你的运气,走不出去是你的晦气。这是不对的。”徐小洲认为,各大高校建立的创业指导中心,将为创新经济提供智力支持。中国高校应该针对各自办学特色,多元化选择创业模式。课程设置也应与社会创业融合,提高学生的挑战能力、创新思维。
“浙江的经济转型,尤其需要知识型人才,对高等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徐小洲说,“我们不反对传统的草根创业。但对浙江高校来说,除了关心学生开了几个网店,签约了几家单位外,更应注重知识生产,培养知识创业的领军人才。”
多元教育没有“起跑线”
浙江高考改革显现良好前景
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对中国教育是个巨大挑战。
“在素质教育方面,中国确实落后于发达国家。”徐小洲说,加拿大的创业教育从幼儿园开始;美国的学生创业,有国家立法支持。但我们习惯以高考为唯一目标。考上大学,教育就结束了。找到工作,创业教育也结束了……这怎么教的好呢?”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是一个伪命题,徐小洲认为,“起跑线”源于唯一的应试教育目标。有没有跑错方向?前面是个坑,是不是还让孩子继续往前跑?值得全社会继续讨论。而浙江正在实施的高考改革,就旨在改变应试教育理念,培养多元人才,已经让社会看到了较好的前景。
徐小洲也在用行动践行了自己的教育理念,不强求孩子考高分,读名校。“儿子18岁时,我送他出国读书,只要他诚实、慷慨,做人大气。至于未来成为科学家、农民或是生意人……社会自有选择。天大地大,应该放手让孩子们自己跑。”
Mr.shie: 砖家们,别尽说些笼而统的观念,创业形式或者形态各异,但创业直接的主要目标就是经济目标,实现不了经济目标,什么也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