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成都市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报告2017》蓝皮书重磅“出炉”

6117
成都发改委 2018-06-04 13:52 抢发第一评
  2017年,成都获批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加入“中国达峰先锋城市联盟”,提出了“2025年达到碳排放峰值”的目标。   成都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和省委、市委部署要求,紧紧围绕“绿色促发展,低碳惠天府”,全面推进构建绿色低碳制度、产业、城市、能源、消费、碳汇体系和提升低碳发展基础能力等“六体系一能力”重点任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日前,《成都市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报告2017》(以下简称“低碳发展蓝皮书”)重磅“出炉”,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成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最新进展,深刻挖掘了全市绿色低碳循发展各重点领域发展成效、各区(市)县亮点工作及典型企业特色举措,展示了一幅具有成都特色的绿色低碳循环全景图,为全市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探索城市低碳转型发展新模式提供重要参考。   在成都推进低碳城市建设过程中,我市将深刻领会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坚定不移推进城市低碳转型,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和有效控制排放总量为硬约束,以市场化为取向推进低碳发展,着力推动多层次复合碳市场建设取得重点突破,着力推进低碳城市建设和绿色经济发展有机融合,积极探索绿色低碳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低碳制度   绿色低碳转型政绩导向更加鲜明   市民低碳行为将量化奖励   成都立足于本地特色,积极探索绿色低碳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建立了鲜明的绿色低碳发展政绩导向。在健全绿色低碳发展绩效评价考核问责机制方面,出台了《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及相应指标体系,印发《低碳城市建设区(市)县目标评价考核办法》,明确将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及强度作为约束性目标对各区(市)县进行考核,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的政绩导向更加鲜明。   同时,根据“低碳发展蓝皮书”,正加快构建鼓励市民低碳行为的碳普惠机制。以市民低碳出行、企事业单位推动电能替代和节能减排等行为为切入点,研究量化公众与企业节能降碳行为产生的减碳量,通过开发运用相应的碳减排量化方法学核准减碳主体的“碳资产”,为市民、小微企业建立“碳账户”,运用普惠机制通过兑换生活用品、再生产品、公交免乘次数、共享单车免骑次数甚至现金奖励等形式实现对低碳行为的有效激励。   绿色经济   全市规模以上节能环保企业达331家   新登记绿色经济市场主体数量增长59.96%   成都聚焦新经济,瞄准国内绿色经济发展领先城市,着力依托产业功能区及园区,构建“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绿色金融、森林康养”5大产业重点发展区和 “绿色建筑、绿色低碳第三方服务、城市静脉”3大产业聚集区,促进成都绿色经济发展全面提速。   根据“低碳发展蓝皮书”,2017年,全市新经济总量指数、发展指数、竞争力分别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四、第六和第七位,绿色经济加快发展;新登记绿色经济市场主体数量增长59.96%,高出市场主体平均增速16.66个百分点,新增注册资本523.88亿元,居“六大新经济形态”第2位。同时,以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等为代表的绿色产业体系加快建立,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节能环保企业达到331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04亿元,规模以上新能源企业64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1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月,我市印发了《全市产业功能区及园区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将全面完成产业功能区及园区总体规划编制,优化完善了产业布局规划。产业功能区坚持规划先行、统筹推进,防止重复建设、无序投资,是最有效、最直接的低碳、降碳行动。   “低碳产品、低碳企业和碳足迹认证是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建设的重点工作,对于企业树立绿色低碳良好形象、提升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展示社会责任具有重要意义。”据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正积极开展节能低碳产品认证试点,建立低碳认证制度,印发了《成都市加快推进低碳产品认证工作方案》,建立认证试点备选企业库。截至2017年底,全市共有7家企业13个认证单元获得低碳产品认证或碳足迹认证证书,认证工作走在全国的前列。   节能降碳   全面开展电能替代行动   2017年清洁能源消费占比55.4%   成都不仅做低碳城市建设的“加法”,也做节能降碳的“减法”,加快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着力破解清洁能源利用瓶颈,全面开展电能替代行动。加快燃煤锅炉淘汰或清洁能源改造,建设清洁能源生活区,推进“煤改电”“气改电”,确定新都区、温江区、双流区、郫都区、崇州市、彭州市为成都市“以电代煤先行试点”,分类有序推进工商业企业清洁能源改造工作。2017年全市完成889台燃煤锅炉淘汰或清洁能源改造,压减燃煤97.8万吨,实现年减排二氧化碳约230万吨。   同时,降低企业用能成本,与国电集团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培育配售电市场主体;推动成都工投集团、国电大渡河公司、国网成都供电公司三方共同组建成都综合能源公司,统一集中调度供应,为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项目提供综合用能服务和优价供电。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还通过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循环高效使用节能降碳。根据“低碳发展蓝皮书”,2017年,全市单位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同比分别下降3.21%和5.5%,清洁能源消费占比55.4%,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推进全市造纸、印染、涉磷化工等73家企业水污染清洁技术改造,完成100户企业落后产能淘汰目标,实现年节约标准煤8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223万吨。   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成市民新风尚   骑行减排量居全球12个样板城市第3位   成都活力时尚的低碳生活方式正加快培育,低碳生活正成为市民的新风尚。城市轨道交通加速成网,运营里程达到179公里,日均客流量约320万人次;快速公交和微循环社区巴士与轨道交通实现无缝衔接和换乘,获批首批公交都市创建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加快提升,自行车以共享形式回归城市,全市累计投放共享单车约123万辆,年减排二氧化碳约6.8万吨,骑行减排量居全球12个样板城市第3位;实施新能源汽车地方补贴、停车收费减免、不限行不限号、启动专用号牌等鼓励政策,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超过4万辆,累计建成充换电站296座、充电桩近万个……一年以来,绿色出行已经成为市民最便捷的出行选择。   在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方面,成都探索形成“成华区环卫延伸服务模式”“双流区多方多级联动模式”等多种新模式。2017年,新增生活垃圾分类覆盖居民63万户,新增覆盖居民小区1500余个,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23%,全市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居民累计达126万户。   同时,成都积极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推广绿色建筑与装配式建筑,加大建筑节能力度,成功入选中国绿色建筑发展最佳城市十强(数量)。“低碳发展蓝皮书”显示,2017年全市通过国家绿色建筑标识评价项目114个,星级绿色建筑面积达1257万平方米,涌现了中节能大厦、中航国际广场、大源国际中心、麓湖总部等一批优秀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产业化“设计—生产—施工”产业链初步形成。   国际合作   中瑞低碳城市示范项目深入推进   成都入选首批“国际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   根据市政府与瑞士发展合作署签署的《关于中国—瑞士低碳城市项目合作备忘录》,双方成立中瑞低碳城市试点项目指导委员会,确定在温江区实施低碳城市示范项目,作为中瑞两国创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下的国家级城市合作项目。   “目前,项目已经从低碳理念、低碳规划和低碳项目上开展了三个层面的合作。”据温江区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瑞士发展合作署、成都市发改委和温江区政府组成的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今年还拟在引入瑞士建筑能耗认证体系、温江区垃圾环保发电厂可行性研究、共同成立低碳产业基金、开展低碳能力建设培训、参与“可持续城市”论坛等7个方面开展进一步合作。   这只是成都努力提高绿色低碳发展的影响力与知名度,积极拓展绿色低碳国际合作领域的一个“缩影”。2017年,成都还以“‘一带一路’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成功举办了联合国人居署首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入选了首批“国际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并正式发布了城市可持续发展《成都宣言》,倡议构建包容开放的城市发展环境、践行绿色低碳的城市理念、完善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实现城市治理的共享与创新。   据了解,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加强绿色低碳国际合作,启动成都—加州低碳合作模式研究,加快推进中瑞低碳城市项目,深化与C40城市气候领导联盟、世界资源研究所、能源基金会等国际机构的低碳合作。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0
评论一下 0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