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智能导航系统,系统将自动生成两条路线供游客选择,并根据游客的选择规划好游览路线。
智能导航系统除了路线导航功能外,还可以通过VR、AR、3D动画等多种方式向游客展示、讲解杜甫草堂的历史文化。
茅屋书房里,窗棂下摆放着一方书几,透过窗棂可见屋外的翠绿修竹随风轻摆。“杜甫”一袭青衫,站在窗前,朗声吟道:“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在现代科技手段的助攻下,“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已能轻松实现。7月13日,借助“博物馆智能导航系统”这一现代科技手段产品,记者在杜甫草堂“穿越”唐朝,于茅屋中偶遇“杜甫”。
据悉,这套“博物馆智能导航系统”是成都高新区企业四川艺海科技智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艺海”)的研发项目,目前已在杜甫草堂试运行一月有余,服务游客1200余人次。借助于现代高科技手段,“杜甫”从烟波浩淼的历史中向游客们走来……
VR技术带你“穿越”
到杜甫草堂偶遇“杜甫”
7月13日,在杜甫草堂的游客中心里,记者租赁了一台智能导航系统。这台智能导航系统尺寸如iPad大小,可手持或肩背。启动后,语音提示便告知,系统已自动生成了沿“中轴线参观”和“全馆参观”两条路线。点击了“中轴线参观”,屏幕便出现已规划好的景点游览线路。
“除了为游客规划游览线路、讲解景点历史文化背景的功能以外,它可以全自动识别每一个景区,并模拟出真实场景的体验感。”四川艺海的工作人员李建说,在杜甫草堂故居,这套智能导航系统便可让游客“看”到杜甫一家人当年居住在茅屋的生活场景,还能“听”其吟诗作赋。
当记者站在杜甫故居的柴门前时,一曲悠扬的古筝响起,语音提示记者已来到杜甫当年曾经生活过的茅屋故居。继续步入其中,正堂居中,依次是书房、卧室、厨房。来到书房,一方简朴的书几置于窗棂下,一缕缕光洒在了书桌上。当智能导航系统的摄像头对准书房时,除了语音提示外,屏幕里的景物蓦然一变:“杜甫”迎窗而立,手拿书卷,看着窗外翠绿色的修竹和郊野风物,并朗声呤诵:“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而当记者步入厨房里,只见“杜妻”正在厨灶前烹煮食物,旁边的稚子则摆弄着锅碗瓢盆……
为何在不同房间能“偶遇”杜甫一家人?李建介绍:“在茅居的景点中,通过VR技术重现了当年杜甫一家人居住在此的生活场景片段。这需要在书房、厨房等前后相连的房屋呈现出不同的生活场景,尤为考验高精度蓝牙定位技术。系统需要准确、快速地识别不同场景,并以VR沉浸式场景再现,才能给游客一种‘穿越’的感觉。”
AR技术让遗址“活了”
千年文物也能“拿”在手中把玩
杜甫居住于草堂时,其周围浣花溪的景物如何?杜甫在诗里描述为“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2001年底,文物工作人员在草堂东北面挖掘出的唐代遗址,残存有水井、水沟、灶台、屋舍地基等遗迹,但是,数千年前人们的生活形貌便只能全凭游客去想像。不过,如今凭借智能导航系统,能让唐代遗址“活”起来,让游客“看”到数千年前村民在此生活劳作的情形。
记者来到唐代遗址,将智能导航系统的摄像头对准任意一处,伴随着《春江花月夜》的悠悠古筝声,屏幕里出现一幅春景图:村郊外,溪水潺潺,绿柳垂萌,几间村屋沿水而立,妇人在屋外洒扫庭院,村童逗弄着鸡鹅;远处的农田地,壮汉正耕地劳作……
“这一景点主要采用了AR技术。通过自动识别跟踪物体后,并对周围真实场景进行3D建模,于是就有了屏幕里的效果。”李建介绍说,技术人员采集了唐代遗址全景后,对图片标注了20个识别区域,而每一个识别区域又分以更小的点阵,只要摄像头扫瞄到任意一个识别区域,便可准确判断出所在景点。此外,这一技术还能让游客细细把玩此处的“文物”。
按照工作人员所说,记者将摄像头对准了在遗址中出土的文物陈列品——双耳直流壶。当其出现在屏幕后,随着指尖的动作,陈列柜里的双耳直流壶此刻已在记者“手”中被细细把玩了一番。看到这一情形,在旁边的几位游客也好奇地拿出自己手机,开始扫瞄陈列柜里的文物。
“人们参观博物馆时,传统的办法是请解说员或者通过展位前的简要介绍对文物做基本了解。而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则可以让历史说话,让文物活起来。”四川艺海总经理刘佳峰说,“博物馆智能导航系统”则可对传统参观模式进行彻底颠覆,“这一系统是软硬件相结合,有VR、AR、全景模型、算法等技术,以语音、图像、文字等不同形式对博物馆赋予‘生命’,让游客产生置身其中的沉浸式体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