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北京市人社部门不断创新就业创业服务模式,突出“抓两头、促中间”,一方面,通过提供不间断、精细化、高质量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为供需双方搭建对接平台,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另一方面,大力引领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精准帮扶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北京地区和北京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排在全国前列。
7月24日起,“北京地区2018年高校毕业生暑期就业服务月”即将拉开帷幕,针对高校毕业生的一系列就业创业帮扶服务又将密集登场。
率先开启“大创板” 创业引领带就业
为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北京市人社部门自2014年以来,深入实施北京市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四年来,累计引领2.3万余名大学生在京开办创业实体3.3万余个,带动大学生就业万余人;为5000余名大学生提供了创业培训,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00余万元。联合中关村东升科技园,连续4年举办“东升杯”大学生创业竞赛活动,加大支持力度,设立百万元大奖,广泛吸引国内外大学生创业者竞赛比拼。
2016年6月,市人社局联合中关村股权交易服务集团,在全国率先开启了“大创服务平台+大创板”服务新模式。大学生创业者通过“大学生创业服务平台”能够获取人力社保各项政策和人事人才相关服务,目前已累计服务大学生创业者近5000人次。联合编发了北京市第一本针对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指导手册—《北京市大学生创业政策问答》,为大学生提供政策解读和指导。
建档立卡精准帮 “一生一策”保就业
为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特别是帮扶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北京市人社部门制定并完善了求职创业补贴政策,为北京地区高校的困难毕业生发放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每人1000元。逐步扩大帮扶群体范围,目前已扩大到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低收入农户)、贫困残疾家庭、残疾、毕业学年获得国家助学贷款和特困人员中的高校毕业生等6类群体,累计发放补贴2500余万元。
与市农委、市民政、市残联、市公安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及数据比对机制,利用大数据精确筛选零就业家庭、城乡低保家庭、优抚对象家庭、低收入农户、残疾和特困人员中的高校毕业生,依托各区人力社保部门,实施“一生一策”式的精准帮扶。两年来,累计帮扶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484人。其中,低收入农户毕业生158人。
深入开展就业援藏等对口援建工作,连续7年组织用人单位赴西藏地区举办专场招聘活动,加大西藏周边地区就业岗位开发力度,加强对西藏地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帮扶。
全年服务不断线 主动靠前促就业
近年来,北京市人社部门通过提供不间断地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主动靠前服务,为毕业生广泛搭建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平台,提供职业指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做到“年有方案、季有活动、月有专场、周有进度”。
在招聘服务方面,坚持品牌引领,确保服务不断。重点打造“一场大型招聘会、两个就业服务月、全年不间断小型招聘会”的品牌系列活动。全市年均开展招聘服务活动280余场次,提供就业岗位21万个,服务毕业生73万余人次。
在精细化服务方面,突出服务前置,深化服务模式。创新开展了“一进五送”校园服务,即进校园,送岗位、送政策、送信息、送指导、送培训,全市人力社保部门每年都要走进30余所高校,把政策解读、岗位信息,职业指导、就业培训等服务送到毕业生身边。
社会市场齐上阵 多方合力扩就业
北京市人社部门积极整合多方资源,与市教委等政府职能部门加强联动,与社会服务机构开展合作,集中力量共促高校毕业生就业。在职业指导服务方面,发挥高校指导教师与企业人力资源专业人士合力,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强化以职业指导促转变观念、促能力提升。组织开展了“职业指导师、创业指导师”进校园系列活动,邀请华为北京研究院、电控集团、北汽集团、城建集团、金隅集团等诸多人力资源行业大咖和知名创业投资人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多所高校,提供上门指导,为毕业生解疑释惑。
以就业服务月等品牌活动为载体,强化全市各级人力资源公共服务机构工作联动、同频共振。积极发挥社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市场专业优势和灵活宣传特点,开展了与有关机构的深度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