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5月第一辆无桩共享单车首次出现,便得到各路资本的疯狂追逐,各种共享单车公司也纷纷出现。《2018年中国共享单车行业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共享单车全行业累计投放单车2300万辆、覆盖200个城市。
如今,在许多大城市里的闹市区,共享单车已车多为患,而包括酷奇、小鸣等在内的一大批共享单车品牌因为资金链断裂纷纷宣布倒闭或停止运营。共享单车是否已经落幕?未来会驶向何方?
7月28日晚,《央视财经评论》邀请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专家胡延平以及财经评论员张春蔚做客演播室,深入分析共享单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内外交困 共享单车持续收缩
胡延平:共享单车企业退出是正常现象
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专家 胡延平:在市场竞争里面,任何企业的退出都是很正常的,尤其在共享单车领域。这里有三个原因:第一,这个市场本身就到了调整期、洗牌期;第二,在互联网行业,一个常态是10家创业公司有1到2家能走出来,就不错了;第三,整个市场现在还不是那么成熟,但是现在不成熟不等于将来也不成熟,所以经过这么一个阶段的竞争以后,那些继续存活下来的企业,才有可能一直持续走下去。
张春蔚:共享单车 缺失社会责任 增加公共成本
财经评论员 张春蔚:为什么现在大家提到共享单车不再像以前都说好?为什么现在大家都在说共享单车乱停乱放,提高了社会成本,甚至变成了不方便的代名词?原因就在于共享单车社会责任缺失,反而增加了公共成本。共享单车的核心应该叫资本单车,是在资本助推下的租赁业务,资本的单车正在逐渐回归本性。
共享单车:由乱到治 难在哪儿?
胡延平:企业线下运营管理能力极其粗放
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专家 胡延平:客观讲共享单车尽管有市场需求在,但是企业在过去几年盲目扩张,企业运营管理能力极其粗放,而且有着惊人的浪费。如果我们从企业角度深度反思,精细运营,长期耕耘,机会其实还是有的。
胡延平:要共享 先共生 产业需要各方共同培育
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专家 胡延平:共享必须要先共生,这个产业需要方方面面一起来培育,在市场培育阶段供过于求,或者局部存在一些无序的问题,这是必然存在的。共享单车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政府做政府该做的事,要把道路的规划标识包括停车位置等等做更精细的规划,从企业来讲要从粗放、浪费走向线上线下精细化的长期耕耘。
胡延平: 共享单车企业想盈利要补三门课
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专家 胡延平:共享单车企业要想盈利,要想解决自己的问题,需要补好三门课,第一就是精细化运营;第二要通过技术驱动去解决损耗率高、无法追踪等等的问题,包括应用大数据去优化布局;第三是长期耕耘,包括跟一些大平台合作,增强产品服务的增值能力,一步一步逼进成本效率的临界点。这是一个时间问题,不会那么快实现,但是也不是永远不可能有实现的那一天。
共享单车下半场 前景到底如何?
胡延平:重组才有重生 并购整合必然加速
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专家 胡延平:毫无疑问,共享单车既是解决城市最后一公里的办法,也是智慧交通、智慧生活服务里面绝对不可或缺的毛细血管。从企业来讲,重组、创新求存、平台合作、精细管理等等,该补的课补回来,真正下功夫做好这个事情,市场的问题让市场来解决,不能所有的事情最后都交给政府。
张春蔚:最后一公里是城市的窗口 也是共享单车的伤口
财经评论员 张春蔚:最后一公里其实是城市的窗口,但是却成为了共享单车的一个伤口。因为它本来想解决城市的问题,却被城市当做问题来解决了。一个共生的状态一定是大家都在当中享受到了便利。但是现在共享单车只想获得资本所需要的那些东西,而忽略掉了它的社会功能,而社会功能恰好是共享这两个字最应该体现的核心价值。
共享单车下半场,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