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的大趋势下,我国的传统中医有没有新的机遇和可能?
在9月4日的“数字时代下的医疗变革高峰论坛”中,神黄科技创始人CEO周晋就此问题进行了看法分析。
近些年来,中医的争议一直存在,但还是有许多国人对中医情有独钟,且医疗市场始终没有把中医放下,对此,周晋认为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情怀。中医的哲学观和老祖宗传下来的儒释道这些哲学观是相近的,我们中国人更容易顺从这些观念。
第二、政策因素。能看到现在政策方面连续的颁布了一些支持中医的重要的政策。包括明确规定传承、创新中医药,还有中医医疗的数据保护以及中医养生等等,这反映了政府对中医的关注。此外,在人大第22次会议上,第二次审议了中医药法,这个立法的意义代表着政府和学界联合的一个态度。在这样一个政府主导,政策支持的情况下,中医迎来一个改革开放以来最好的发展机遇。
第三、中医更能顺应分级诊疗的医改政策环境。分级诊疗的本意就是要让医生资源得到解放,而中医天然的适合在社区发展,再加上最近的政策支持,更多的民间中医可以得到认可,这对基层医疗资源是一众很大程度的释放。
第四,中医的万亿级大市场。国家卫计委员的数据,14年,我国中医药产业市场规模超过5700亿,且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递增,到今年年底可能就是万亿级的大市场了。从市场角度来讲它是非常有潜力的市场。中医药的发展,从建国以来这些年,目前应该处于一个很低谷的阶段。但从这个时机介入,从市场角度看,机会和前景非常大。
第五,国民的养生意识的增强。人过了30,身体开始走下坡路,很多人有养生的需求。美团在近期的一个养生市场分析中发现,寻求中医的解决方案的比例超过了60%,从患者需求角度看,相对于生病的低频,养生是一个高频事件。
第六、中医的自身优势。首先是治慢病、未病,能够有效减少医疗开支。例如在03年,治疗SARS的中医经费大概在五千多块,而西医是五万到十万之间,且中医的副作用相对较低。其次是能够移动,望闻问切不需要检查设备,与互联网结合,排斥比较少的,因此更适合O2O,比如大家尝试针灸、推拿、按摩上门服务。
在目前的形式下,我们应该对中医做些什么?是做颠覆还是做增量?周晋认为,中医+互联网还是要回到中医本身的服务模式上来。对此,周晋以神黄科技为例,为大家进行分析,以下为实录,创头条(Ctoutiao.com)整理编辑:
我们做的第一项工作,是把这个数据变得公开透明,许多时候,患者对医生是否真正掌握了信得过的医学水平是存疑的。我们收集到数据之后,会做解剖,聚类,挖掘,统计这四个工作——这是一个把人工智能利用进来的工作。我刚才提到我们要做增量,要使得更好的医生进入到市场,会特别针对中年资的医生做一些服务。
我们的逻辑是把这些医案还有古籍的数据做解剖,对来自于历朝历代各种医家的知识信息做聚类,挖掘出规则,再基于这个规则,对医生诊疗进行辅助,最后对诊治率、使用的情况做统计,这样周而复始把统计回来的信息再用来产生新的医案,再做解剖。基于这样一个思路,我们的中医人的掌上知识库,内网版本做了很多医院,比如国内最大的中医医院——广东省中医院,每天在线上使的人次超过了一百人次,他们在上班期间用我们的系统作为诊疗辅助。在先做好对医生的服务,为医生的水平保驾护航,扩容脑容量的贡献之后,另外我们的另一款产品神黄名医馆,主要是基于医生的资质、市场口碑和我们自己研发的一套同行评议的机制,为患者对接优质医疗资源。这样一个平台目的是为了提高医生的合理阳光收入,包括帮助年资较轻的医生做好他的品牌管理,帮他扬名。
另外我们会深度结合中医诊疗的场景,来提高效果和效率。与互联网的一般复制模式不同,我们会去找到医疗本身存在的形式,基于此再去做一些加速的事情。所以我们会更关注线下的场景,只是把线上作为一个走信息流和现金流的一种方式。
此外,我们会坚持做诊疗方面的人工智能的工作以及诊疗辅助。如前面所说,我们做了很多收集整理的工作,最后通过我们人工智能算法,形成了一个诊疗的机器人,用户通过输入疾病或输入症状得到处方;医生也可以把这个处方作为参考建议,辅助自己进行判断。
最后关于中药,我们希望一站式的完成整个中医药的体验,我们会和知名的药企,包括康美、好药师、同仁堂等一起做好这个工作。因为中医最后的治疗要落实在中药上,中药的道地很重要。
总的来说,我们做这个事的一个观点就是从中医知识库入手,希望建立一个垂直一体的面向中医创新服务的产业闭环。从中医知识库入手,切入医患撮合这个最刚需的市场,同时也要为国家做一些名医传承的工作,这是一个重要不紧急,但是不做以后就会变得很紧急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