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节之后,全国各地先后公布了网约车新政。相比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严苛要求,10月20日,苏州、无锡、常州所透露的地方版细则,得到了舆论的认可。诚然,对于网约车这样一个完全符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新生业态,政府对它的态度应是全力支持。从某种意义上说,对网约车的正名就是“五大发展理念”切实践行的样本缩影。
10月19日下午,苏州、无锡和常州公布了地方版的网约车新政。对于车辆,苏锡常新政没有轴距、功率、排量等“奇葩”的限制,要求车辆初次注册登记时的实际购置价格及车辆购置税总计不低于12万元,以及自行驶证载明的车辆初次注册登记之日起不超过3年。人员方面,苏锡常新政也开了一个聪明的口子,如果没有本地户籍,办理一个居住证即可。这和北京、上海等城市必须满足本地户籍才能开网约车的严苛要求大相径庭。
苏锡常的新政,对车辆和人员限制相对较少,这将意味着更多车主能加入到网约车的队伍当中,市民则能享受到网约车带来的出行便利,这为双方共同推动五大理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实,在诞生之初,网约车平台就希望通过调动社会闲置车辆来解决“打车难”问题,实现全社会车辆运营的平衡,这正是“协调理念”、“绿色理念”和“共享理念”的充分展示。平台通过拼车、顺风车等方式提高了交通效率,缓解城市拥堵,并充分考虑到市场经济的资源分配和利益获取,同时也为创造就业和多元出行体验提供了新的探索。
当一线城市严控人员和车辆门槛的时候,苏锡常没有盲目跟风,抱着开放的态度落地新政,无疑是执行“创新”和“开放”理念的例证。网约车作为市场新的竞争体,打破了原有的市场垄断和利益固化,这种开放既引入了新的供应者,使需求者有更多选择,同时也迫使原供应者开拓创新,通过竞争的方式使整个市场更加成熟和高效。面对出租车等出行方式的竞争,把选择权开放给市场,让老百姓用脚来投票,是“开放”的最佳体现形式。而无论从互联网的技术,还是新政的变通,苏锡常细则都反映了创新发展的内在需求。
“网约车的出现既是一个创新,也是一项改革,就是所谓的供给侧改革。网约车实际上没有花政府一分钱,就解决了交通拥堵,更是缓解了打车难的问题。”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博导、教授,全国人大代表蔡继明曾表示。
反观青岛和武汉等城市,前者要求车辆门槛高于礼宾车,后者在提出严格车辆门槛的时候,甚至还提出“车辆的安全气囊不少于4个,以及本市登记的车辆且年限不满三年”等规定。据了解,武汉大部分网约车都无法达到运营要求,将导致大批司机退出,市民打车难、打车贵将再次出现,而一些从去产能流转来的武汉司机二次失业后,或将面临中断收入的风险。
与此同时,网约车平台能解决就业,也是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的一个缩影。数据不说谎,根据滴滴出行发布《苏州市移动出行(滴滴)就业及社会发展分析报告》,截至2016年7月底,滴滴已经为苏州提供了27.54万个灵活就业机会(包含专快车和代驾司机),占苏州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总数的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