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成立于1991年,是由科技部批准成立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现隶属于国家农业农村部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所以服务我国饲料工业和畜牧水产养殖业,推动行业科技进步为宗旨,是集饲料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与推广、技术咨询与服务、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现代化国家级研究所,是我国第一个饲料科学博士生培养点。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作为专业从事饲料科学研究的国家级研究所,其专业研究领域涵盖了饲料行业的各个方面是国内饲料科学研究领域最为齐全、研究实力最为雄厚的专业性科研机构。研究所目前设有“动物营养与饲料”、“动物兽用药物”、“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控制”等3个学科领域,下设饲用酶工程、抗菌肽及抗生素替代品、单胃动物饲料、反刍动物饲料、水产动物饲料、饲料质量安全控制、新型饲料资源研究与利用、饲料加工等8个创新团队和1个饲料检测技术研究室。
全所现有在职职工112人,其中研究员30人,副研究员45人;博士生导师20人;现有博士70人,硕士27人;拥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1人、中华农业英才奖获奖者1人、科技部“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者2名、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1人、北京市科技新星2人。中国农科院一级岗位杰出人才1人、二级岗位杰出人才6人。人才梯队合理,专业覆盖面广,是一支充满朝气、极具进取精神的科技创新团队。
“十三五”以来,研究所共承担各类科研课题470余项,留所科研经费10300多万元,年均留所经费3400多万元;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8项、“863”课题1项、公益性行业专项2项、“973”课题1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项目4项、北京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项目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项。研究所一直高度重视成果的培育与产出,获得各类奖励21项;评价成果5项;获得授权专利102件,累计发表SCI论文220余篇,编写著作20多部。
研究所研发出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应用价值的高新技术成果及产品,有力地推动了饲料行业的技术进步。在饲料生物技术技术领域,研发出植酸酶、葡聚糖酶、木聚糖酶、甘露聚糖酶、α-半乳糖苷酶、角蛋白酶、生麦芽糖淀粉酶、葡萄糖氧化酶、N-酰化高丝氨酸内酯酶、牛乳蛋白和真菌防御素系列抗菌肽、布拉酵母、发酵饼粕等微生物制品;在生物化工与提取领域,创制出木寡糖、纤维寡糖、阿拉伯寡糖、菊粉寡糖、果寡糖、氟苯尼考、盐酸沃尼妙林、牛至油等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在饲料营养应用技术领域,在犊牛和羔羊早期断奶技术、蛋鸡健康养殖与营养保健鸡蛋生产技术、水产饲料蛋白源高效利用技术、仔稚鱼营养及微颗粒开口饲料配制技术、肉鸡健康养殖与开口料饲料配制技术等方面均取得较大突破;在饲料安全加工与检测技术领域,在水产动物微粒饲料制备工艺技术、饲料生产条码过程控制与质量追溯技术、饲料及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和快速筛查检测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研究所聚焦国家重大需求,着力完善科研平台建设,设备设施不断完善,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目前,依托研究所建有国家级科技平台—生物饲料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及国家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有省部级科技平台—农业部饲料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动物产品质量安全饲料源性因子风险评估实验室(北京)、北京市奶牛营养重点实验室、国家转基因生物饲用安全评价与检测中心、国家水产饲料安全评价基地、饲料安全评价基准实验室、饲料工艺标准参考实验室、国家饲料中药物参考实验室、国家饲料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全国名特优农产品营养品质评价鉴定机构、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基地及中关村开放实验室等;同时,研究所做为理事长单位建有经科技部批准的饲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拥有总资产达1亿的仪器设备,包括三重四级杆质谱仪、高分辨质谱、气相色谱质谱仪、研究级电动宏观变倍荧光显微镜、多维毛细管液相色谱仪、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蛋白质测序仪、自动蛋白结晶仪、全自动晶体观察及分析系统、等温滴定量热仪、离子色谱仪、氨基酸分析仪、乳成分及体细胞分析仪等大中型设备,为各项科研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保障。在北京市昌平区和河北省廊坊市各建有1个功能较为齐全,配套设施完善的综合性试验基地和专业化试验基地,已建成动物畜禽水产养殖试验舍4700平方米,饲料加工及制粒膨化中试车间7300平方米。主要开展猪、家禽、牛羊和水产动物等生物学评价、饲料安全评价、饲料加工工艺技术研究、安全高效饲料添加剂研发和中试等科研工作。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