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功能 本成果针对全株玉米青贮制备过程中pH需要快速降低以减少营养物质损失、开窖后抑制二次发酵保证青贮品质,青玉米秸青贮保藏保鲜提高利用率,干玉米秸秆木质纤维素降解以提高营养物质利用率等的技术问题,分别开展研究。通过微生物技术筛选适宜全株玉米青贮、玉米秸秆的菌株,确立最佳发酵工艺参数;通过实验室手段筛选全株玉米及秸秆发酵用菌酶复合组方;以动物饲养试验验证实际效果,最终达到改善全株玉米及秸秆发酵后产品品质,提高粗饲料利用率,促进奶牛和肉羊生产性能的目标。 2. 性能 成果包括以下各部分:(1)揭示全株玉米发酵过程中各关键因素对饲用品质的影响。发现风干处理和发酵处理使得玉米秸秆中菌群构成及丰度差异显著;明确全株玉米收割后须在48h内完成青贮。(2)探明不同微生物菌种对全株玉米及秸秆饲用品质的影响,确立高效微生物接种剂剂型,及其与复合酶组合效果。证实了植物乳杆菌、发酵乳杆菌、戊糖片球菌、布氏乳杆菌均能有效改变全株玉米青贮的发酵过程,但作用机制不同;确定了全株玉米青贮中微生物接种剂的组合为植物乳杆菌+戊糖片球菌,或植物乳杆菌+布氏乳杆菌,添加量各自为0.5~1×10^6 CFU/g,且配合纤维酶制剂使用效果更好;而布氏乳杆菌1×10^6 CFU/g +复合酶制剂(每克含纤维素酶2420 IU、木聚糖酶2000 IU、β-葡聚糖1750 IU、果胶酶75 IU)组合,能够明显提高玉米青贮饲料的有氧稳定性,改善pH值、真菌数量和挥发性脂肪酸含量;黄孢原毛平革菌、黄孢原毛平革菌+黑曲霉、黄孢原毛平革菌+木霉处理的秸秆,其叶片细胞结构被破坏;纤维素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植物乳杆菌+布氏乳杆菌=1+1+1+3+3的菌酶复合制剂可有效破除玉米秸秆的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复合体结构,提高秸秆的可利用率。(3)建立微生物接种剂生产工艺,形成全株玉米及秸秆4种菌酶联用接种剂工业化生产工艺及中试产品,开发了含乳酸菌和纤维素酶类的玉米青贮专用添加剂;含真菌和纤维素酶类的秸秆菌酶复合剂;含植物乳杆菌、布氏乳杆菌、纤维素酶类的秸秆青贮菌酶复合剂;含木质化纤维素酶类的秸秆型复合酶制剂。 4. 用途 本成果为提高全株玉米及秸秆饲用质量提供了实际应用技术,提高农作物秸秆利用率。
展开1. 明确玉米秸秆青贮过程中微生物菌群的变化规律。 发现对玉米秸秆进行青贮要优于风干处理。风干处理后,玉米秸秆中不利于养殖动物的变形菌门、γ-变形菌纲、肠杆菌目,肠杆菌科细菌显著增加;而玉米秸秆青贮发酵后,其含量显著降低。 2. 研制出全株玉米青贮接种剂。 发现植物乳杆菌、发酵乳杆菌、戊糖片球菌改变全株玉米青贮发酵进程的作用差异。筛选了布氏乳杆菌在抑制青贮二次发酵时的推荐添加量为1×10^6 CFU/gFM。确定了全株玉米青贮中微生物接种剂的组合为植物乳杆菌+戊糖片球菌,或植物乳杆菌+布氏乳杆菌,添加量各自为0.5~1×10^6 CFU/g,与纤维酶类联用效果更好。 3. 研发出玉米秸秆菌酶复合制剂。 发现降解木质纤维素的效果上,黄孢原毛平革菌+黑曲霉+青霉+木霉>黄孢原毛平革菌+木霉>黄孢原毛平革菌+青霉+木霉>黄孢原毛平革菌+黑曲霉+木霉>黄孢原毛平革菌+黑曲霉+青霉;菌种组合黄+黑+木+青、黄+木组合能够有效改变玉米秸秆的显微结构,处理后的叶片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有的光滑整齐的表面结构被破坏,整体解体严重,叶片细胞轮廓解体,叶肉组织结构无定型状,细胞结构被破坏。 纤维素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植物乳杆菌+布氏乳杆菌=1+1+1+3+3的菌酶复合添加剂喷洒到秸秆中进行发酵后,能够有效破除玉米秸秆的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复合体结构,改善秸秆品质,提高营养物质的保存量及反刍动物瘤胃对秸秆营养物质的降解率,从而提高秸秆的可利用率。 4. 建立技术产品中试生产线。 (1)乳酸菌发酵工艺。 从青贮饲料中筛选得到2株乳酸菌,分别为植物乳杆菌(GLP01),该菌株与Gen Bank中的Lactobacillus plantarum strain KLDS(登录号:EU626013.1)相似度为98%;发酵乳杆菌(BLF01),与Gen Bank中的Lactobacillus fermentum strain 44197(登录号:DQ779203.1)相似度为99%。培养GLP01的最适碳源是果糖,最佳氮源是酵母粉,最佳培养条件是起始pH 5.47、培养温度35.3℃、接种量8.16%;培养BLF01的最适碳源是乳糖,最佳氮源是酵母粉,最佳培养条件是起始pH 6.5、培养温度35℃、接种量1%。进行了菌种扩繁和中试生产。 (2)秸秆发酵生物制剂中试生产线。建成生物制剂中试生产车间。设备尺寸为4.0 m×1.0 m×1.5 m,产量每小时0.5~1.0吨,主机电机功率25 kw,所生产产品包括,秸秆饲料专用复合酶制剂,净含量为1.0 kg;青贮专用菌酶复合制剂,净含量为500 g,产品为粉状,需稀释使用。
展开成果项目形成的接种剂产品包括: (1)含乳酸片球菌、植物乳杆菌、戊糖片球菌、木聚糖酶、纤维二糖脱氢酶、纤维素酶、果胶酶等的玉米青贮专用添加剂; (2)含黄孢原毛平革菌、黑曲霉、青霉菌、绿色木霉、木聚糖酶、纤维素酶、果胶酶等的秸秆菌酶复合剂; (3)由植物乳杆菌、布氏乳杆菌、纤维素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等配制而成的秸秆青黄贮菌酶复合剂; (4)含纤维素酶、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果胶酶、漆酶的秸秆型复合酶制剂。 将成果的微生物接种剂产品用于生产实际,以饲养试验验证植物乳杆菌+戊糖片球菌+复合酶制剂、植物乳杆菌、布氏乳杆菌、布氏乳杆菌+复合纤维酶、复合酶制剂在奶牛或肉羊生产中的实际效果。结果显示: (1)植物乳杆菌+戊糖片球菌+复合酶制剂可提高奶牛产奶量。 (2)植物乳杆菌、布氏乳杆菌处理后全株玉米青贮饲喂奶牛,可提高产奶量和乳脂率。 (3)布氏乳杆菌+复合纤维酶发酵玉米秸秆,可抑制全株玉米青贮暴露于空气中24 h内的二次发酵,保证肉羊的饲养效果。 (4)复合酶制剂处理玉米秸秆的肉羊饲养效果,纤维素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果胶酶+漆酶组合,可提高肉羊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约11%、10%、19%。 (5)该成果关键技术和产品在北京、河北、天津、内蒙古、河南等地示范推广,饲喂泌乳牛,可提高产奶量5%以上,乳脂率提高0.11个百分点,折算4%标准乳产量提高0.95 kg/d;饲喂育肥羊,可提高营养物质消化率,促进羔羊日增重达到173.01 g/d,比当地同期同日粮饲喂的羔羊提高23.51%,降低料重比20.77%。
展开成果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研发,在北京精准动物营养研究中心合作生产,执行企业标准Q/HDJZA 0015—2018。
展开本成果起始于2002年,开展研究约14年时间。首先对常用于玉米青贮中的乳酸菌进行了研究,比较各自优势和作用效果,优化出全株玉米青贮的微生物接种剂组合;就其木质纤维素抗营养作用,研究复合纤维酶最佳组合方案。针对玉米秸秆,提出以真菌破解其木质纤维素空间结构、以复合纤维酶促进其消化降解的思路,开展了菌酶复合制剂的研究。通过理论研究,形成了全株玉米青贮和玉米秸秆各自的最佳菌酶复合制剂,建立了中试生产线,生产出产品,经示范推广,并取得了一手生产数据。项目整体在技术上有重大突破,在应用上取得了良好效益。 本成果针对我国反刍动物养殖业粗饲料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全株玉米及秸秆生物发酵技术研究和生产实践,推进全株玉米及秸秆发酵处理技术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为现代奶牛、肉羊等产业的发展提供实用技术和产品,可操作性强。成果研发的技术经过示范与推广,深受养殖企业欢迎,可提高羔羊增重、奶牛产奶量,初步统计示范中产生经济效益1.09亿元,同时可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减少环境污染问题,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本成果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我国优质粗饲料资源不足,农业部统计资料显示,需求量在6.5亿吨,而供应量仅仅4.2亿吨,缺口约2.3亿吨。一方面,我国奶牛养殖业过分依赖苜蓿草,国产产量无法满足需求,导致进口量自2009年以来连年直线上涨。另一方面,我国农作物副产物资源十分丰富,年产量在7.52亿吨,其中玉米秸秆达到2.7亿吨。由于农作物秸秆理化性质的特殊性,其作为饲料有很多的限制性。秸秆质地比较粗硬、适口性不好、营养价值较差、消化利用率比较低等,只有很少一部分能被用来饲养草食动物。本成果研究的技术和产品能够使秸秆作为饲料的利用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对于促进我国秸秆饲料生产走上产业化、现代化发展道路至关重要,这将对解决粮食问题、各种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都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展开
留言区
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