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袋里的钱,大部分仍流向了旅游市场。
2016年的旅游业简直跌宕起伏,整合事件奇多:2014-2015年旅游业经历了“价格流量战”,去年进入整合并购阶段。根据已公布的交易价格显示,2016年旅游业收购活动的交易总额约为272亿美元(约合1882亿RMB),而2015年旅游业收购活动的交易总额仅为69亿美元(约合477亿RMB),2016年旅游业收购气势依然不减。
另外,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旅游市场规模稳步扩大,继续领跑宏观经济:国内旅游22.36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0.47%;入出境旅游1.27亿人次,接近日本全国的人口,比上年同期增长4.1%,出境旅游花费高达1098亿美元(约7600亿元人民币)。
旅游市场空间的巨大吸引了大量的创业者涌入旅游行业,此前已经在该行业深扎的旅游企业也在进行版图扩张。这个行业竞争因为参与者的增多更趋激烈。
在线旅游还有更巨大的商业潜力
我们可以拿美国来做一个参照:美国在1979年-2000年旅游业是整个美国增长速度最高的一个行业,达到了32.9%,这也是美国近50年增长速度最快的行业,第二名是70年代的医疗行业也才达到14%。这20年时间美国旅游业呈现极为恐怖的增长速度,那段时间也恰好是美国人均收入增长最快的时候,从1万美金到3.5万美金。中国当下已经有10个省份人均收入超过1万美金,未来10年增长依然可以预期,而且2亿规模的中产阶级已经崛起,从某种角度来说旅游业不是没有希望了,而应该是希望刚刚开始。
再来看看目前中国14亿人只有7000万本护照,护照人口占比5%。不要说比欧美国家,比比旁边的日韩都相差还是太大。不过目前中国护照人口是每年递增20%,也就是2022年左右中国会有2亿出境护照人口。所以对于出境来说,还有1.3亿的潜在消费者还没出去呢,这一波跨境消费的红利才刚刚开始,所以未来旅游业很有可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未来的新机会到底在哪里
“传统谢幕,迎接新王”。所有行业都在谈消费升级的时候,旅行的消费升级是什么?人群都是谁?
目前形势大好的出境游来参考,升级的维度是主力用户人群发生变化,体验模式发生变化,连接渠道发生变化,购买决策发生变化。
不仅仅是旅游行业,创业公司能崛起的最高级维度开创一个新的品类,并用自己的品牌去占据这个品类。举个眼前的例子,二手车交易也算是一个传统为主的市场,这两年即便互联网杀进来各家模式也不同,而瓜子则开创了一种新的交易模式就是直卖,瓜子的战略就是要让直卖这种模式代替传统模式成为占据用户心智的主流模式。目前占据旅游用户心智的模式是订机票上某某,订酒店上某某,跟团游上某某。
未来的新品类一定不是围绕着商品去的,而可能是基于工具,兴趣点,人群,平台化新模式,甚至目的地。这些新品类都有一定的机会。
有人说在线旅游“防盗防火防携程”,可是携程永远不会成为微信,支付宝这样的超级APP,携程App不可能可以装下所有预定以外的体验,比如和当地人社交互动,体验目的地的VR直播,形成游客之间的群组功能等等。但携程会通过资本布局所有旅行生活(社交,直播,内容)+跨境消费(包括医疗,购房,投资,购物等)+工具(人工智能),最终成为另一个全球化旅行生活版的阿里,所以携程会成为优质创业公司的帮手,而非拦路虎。
人工智能,VR,直播会给在线旅游带来机会么
以上3点都是巨大的机会,也都适用于在线旅游,人工智能在未来必然会取代大部分的人力,比如客服,OP等,但旅游有必须要有情感和创造力。所以人工智能未来取代的是国内的这些提供信息中介,操作服务的这些岗位。
包括翻译,一些计算工具等等。而相比国内的咨询顾问,我们发现当地人的咨询购买转化最高,从目前的态势来看,超过40%将会变得有可能。也就是说,内容,社交未来会成为在线旅行用户的交易入口,所以人工智能会作为工具提高效率,但有创造力的人的价值也会无限放大。
VR和直播不需要等待太久,而这不会取代真正的旅行,反而会激发旅行,毕竟只有感官的体验是远远不够的。既然 VR 可以打破空间的限制,未来会不会衍生出一种新的模式——“在线旅游”。目前,很多景区或者厂商都做过景区虚拟展示的内容。未来,如果输出设备普及,内容的制作水平提升,是否会出来一种新的业务,在线销售 “虚拟景区” 的门票。如果这个假设成立,那么可能会从这个新业务中分蛋糕的人会有哪些呢?
内容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删除
“北大创业—优客工场”,在海龙大厦11层推出第一个联合品牌空间。将北京大学众多的国家级实验室、科研团队、国际技术转移渠道,和知名校友、创新创业导师、“北大创业慕课”等优质资源导入“优客工场”,在进一步丰富“优客工场”的社区生态的同时,也为北大师生校友提供高品质的众创空间。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打造全流程的金融服务,为国际技术转移项目建设大配套的实施基地。 入孵申请bp请发至pkuincubator@pkustart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