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来了,一大批创业者倒闭了。网络中哀嚎遍野,仿佛伟大的创业者们被冬天血洗了。但实际上,冬天真正的价值是淘汰那些对创业准备不足、或者一开始就充满欺骗的创业者。也许被淘汰的人中也会诞生未来的优秀创业者,但至少今天,他们还没有闯过这一关。
正如当下很多投资人说的那样,冬天恰好是“狩猎”的最佳季节。因为大多数“带病”的创业企业倒下去,活下来的就是最有价值的。这远比在万头攒动中找到正确的投资更高效。
今天,思达派(Startup-Partner.com)就整理了不良创业者的种种无耻伎俩,看完这些,无论你是否是创业者,你都一定会拥抱冬天。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由思达派编辑整理。
创业过程中,冷启动非常难。看到网络中很多“创业神话”,但现实中,这些凤毛麟角。为了创业快速融资,刷榜就成为了一个职业。最新的进展是:创业中的一切数据皆可刷。
一般一个创业项目都会研发自己的App,然后想方设法推广出去。让投资人看到数据,拿到更多的钱投入到下一期运营。在各种方式中,最快的刷数据方式就是刷榜。根据刷榜公司的爆料称,App Store榜单排名更新时间是不固定的,有一个小时或者两个小时更新一次,甚至可能一整晚都不更新,不过只要时机把握住,一次更新榜单的排名就能冲到前面去。使用不正当手段将应用刷到排行榜靠前的位置,从而引起用户关注并获得下载。虽然APP刷榜不是很道德,可是参与其中的就是赚钱了,有了钱之后又会用更多的钱去刷榜。
刷榜工作室的服务内容包括冲榜(就等于是微博的买热门头条)、维护(等于是微博的买粉)等细分工种,可以为应用添加评分和评论,甚至可以给竞争对手的应用进行差评。刷榜的手段很多,从早先用软件刷榜,到后来模拟人工,现在直接变成真人手工刷榜。所以一些专门做刷榜的人应该这样宣传:“祖传刷榜,纯手工操作,绝对不含任何科技成分。刷得安心,用得放心。”
不止是用户数,就连企业销售额、网站访问量、客户转化率等数据通通可以造假。
一度被视为社区O2O标杆企业社区001,从成立到现在,就没有停止过数据造假的争论。今年8月份,媒体爆出社区001多家店已经数月没有发工资。根据媒体报道,员工说他们通过将电话下单的数据再重复输入到电脑的下单数据库里等方式,粉饰数据。但是他们的“苦心”没有等来下一轮融资,退潮后的底牌被人看得一清二楚。
如果说数据造假是为了融资,那么融资数额造假几乎没有任何意义。但是很多创业者就是乐此不疲。一般而言,看到这样的创业者,我就在内心打一个问号。
虚报融资额早已是业内已经公开的秘密。很多创业者一般是将融资额翻三到十倍报出,将人民币报成美元,或者将估值说成融资额。O2O市场、智能硬件领域以及互联网金融领域,估值泡沫比较普遍。
大家都攀比着虚报融资额度,想在势头上压倒竞争对手。就像小时候,考得不好的时候要是父母问起,会说:“差一点就95分了。”其实只有9.5分,名符其实的差一点。不过有时候吹牛逼吹大了,吃亏的还是自己。比如深圳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上午刚刚宣布融资,结果午觉还没睡醒,投资方就站出来说他们根本没投资。
除了虚报融资额外,还有一些创业者借助媒体故意散布莫须有的融资信息或并购信息造势。由于这些信息都属于企业内部信息,外部的人根本无从核实。
企业财务造假似乎并不让人意外,但还没完成生存的创业公司也是如此?怎么可能?
但事实上,即便是种子期和成长期的初创企业,在生存还成问题时,就已经开始了财务造假之路。包含企业营收造假、转移公司的融资或者利润等等。
举个例子,有个创业者人叫张三,他拿了5000万投资,用其中2000万去做营销和推广。他找了一家叫李四的广告公司,让这家广告公司再转包给指定的另一家公司,王五广告。而这家王五广告其实就是张三自己的关联公司,这样可以顺利的把钱转移出去,即使创业失败了,但是起码自己还是赚钱了。
既然要造假把自己的数据做得花样翻新,当然也要把竞争对手搞得臭臭的。甚至有的创业者花钱雇人写稿,不是表扬自己,而是要把竞争对手黑出翔来。这些诸如雇佣枪手写黑稿、恶意投诉、虚假评论等干扰对方正常运营或者直接泼脏水的案例,在当下屡见不鲜。甚至成为很多评论中常见的词汇。
比如,近期喜马拉雅FM、蜻蜓FM、多听FM、荔枝FM等多家音频创业企业,就相继被苹果App Store下架,据说背后都是竞争对手的恶意投诉和相互攻击所致。
最近,这种攻击又出现了新玩法,即找人恶意攻击自己,然后在诽谤竞争对手。不过这种脑洞大开,笔者就只有听说、未见实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