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合85后、90后的新品牌将不断出现
过去一年里,我在纽约投了不少消费品项目,观察下来,不管是消费者和品类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在各种快消品的细分领域,包括宝洁下面所有产品系列,都出现了迎合85后、90后的新品牌。这些品牌的玩法,一定是在社交平台上有很多粉丝,会很活跃。同时打包产品时会添加一些个人化元素,用户参与度会更高,自主能力也会更强。
不管是function of beauty、wear lively,或是dirty lemon,这些公司都已经有类似的产品。简单讲,就是小米和苹果模式,尤其是小米的打法,在其他细分领域都是可以出现的。包装的手法可能会比较国际化,但宗旨是类似的,就是让用户参与度高,能够玩得high,而且有一定的定制能力。
同中国用户一样,美国用户也希望有参与感,不然就不会用Airbnb。Airbnb是用户去旅游时,发现这种住宿方式很酷,可以了解当地人怎么过日子,结交一些当地朋友。回来之后,便很愿意参与到类似的社区建设,自己也变成房东,让房客有意愿来住,形成某种共同体。
Airbnb在中国相对水土不服的状况下,用户还能成长这么快,也在于中美的用户群体彼此的共同性很高。大家基本是85、90后,喜欢尝试生活,喜欢和世界接轨。这种参与度比较高的服务平台,利用住宿环境和风格,具备自身拓展的能力,是在酒店住宿得不到的。而对应的消费方式,在快消商品领域也会逐渐出现。
中国消费者改变的速度比预想快
中美消费者在快消领域差异并不大,在品类或者品牌宣传上两地会有一些本地化的策略,需要了解当地流行文化才能打动用户的心,所以落地部分的比率不小,但背后的宗旨、打法和想法有很多共同点。
Airbnb上有日本的Airbnb、美国的Airbnb、英国的Airbnb,没有对中国的用户做太多的定制,但是当你选择的时候,不会觉得每一个是和你无关的。当你希望按照自己的想法选择喜欢的房子时,其实被给予的选择很多,不是每一个都迎合你,你却可以在里面找到和自己的价值观或者品位相类似的。在某种程度上,没有专门针对你做推广,但是他的风格是你认同的,所以你愿意来。
快销品拿Zara做例子。Zara的店在上海、北京和在美国、西班牙的差别不大。不管是流行的风格,还是每个礼拜的新款,会有一些本地化的需求,但产品本身的品质和设计必须是世界级的水准,对于这个水准,中国的用户也会逐渐认同。这也是中国消费者消费升级的重要部分。中国人买Zara并不是因为品牌是Zara,而是我喜欢这个东西,我愿意穿,我认同这个产品本身的品质和设计。
其实,中国消费者改变的速度比市场预想得要快。一年前谁愿意骑脚踏车?这是小时候干的事。但当我们发生交通拥挤时,有一个ofo和摩拜很方便。所以在一定情况下,大家转变观念的速度会很快,这也是我们喜欢在中国投消费类产品的原因。
消费升级背后是产业升级
消费升级讨论中,我们谈的很多都是升级、买东西,但终究要回到这个产品是谁给你产出的,所以消费升级的背后是产业升级。谁能够把中间的B2B做好,后进发展的力量就很大。
B2C最后的结果是,B2B的部分一定会加强,你要把生态链打造起来,给生产者更多的刺激,让他们把品质提升得更好,生产出来一些自由的品牌。
相对来讲,这些公司的IT都不是很强,所以你可以提供一些应用,把应用变成OS(操作系统),让他们有更多的CRM(客户关系管理)服务通过应用来完成,这是一个巨大的趋势。农村的生产者都用过微信或者QQ,只要用过微信和QQ,你对应用就有一个基本概念,比如通过微信或QQ下单和生产,这给CRM非常好的机会,也是我们看好的。
投的项目多了以后我们发现,当某公司的消费者花的时间越来越多,行为改变了以后,第二、第三波的用户自然会出现。
文/童士豪 GGV纪源资本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