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上半年,全年国内旅游人数预计30.8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78万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8%和13.5%。
报告指出,国内文化和旅游市场潜力不断释放。假日旅游消费成为新民俗,春节、清明、五一、端午期间,国内旅游总人数分别同比增长7.6%、10.9%、13.7%、7.7%,实现国内旅游收入分别同比增长8.2%、13.7%、16.1%、8.6%。
上半年,14岁以下游客参与红色旅游接待量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7.23%,A级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保单位吸纳就业人员的比重分别增长了4.2、3.3、1.3个百分点。
2018年全国红色旅游出游达6.60亿人次,占全国国内旅游总人次的11.92%;旅游收入达4257.78亿元,占同期全国国内旅游总收入的7.13%。
2018年农村居民参与红色旅游人次和消费占全国的比重分别达30.6%和27.1%,2019年上半年进一步较2018年全年提升2.6和4.5个百分点,参与红色旅游的农村游客比例高于国内旅游市场整体水平。
出境旅游稳步增长,入境旅游市场的上升趋势进一步稳固。2019上半年,预计入境旅游人数7269亿人次,国际旅游收入649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和5%;出境旅游人数约8129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4%。
在入境旅游方面,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台湾同胞和外国人入境稳步增长,俄罗斯、马来西亚、韩国、泰国、印度尼西亚、英国等国家的入境旅游增长较快,美国市场未受中美贸易关系影响,保持稳步增长。
在出境旅游方面,出境主要目的地国家和地区仍主要集中在亚洲市场,欧洲市场亮点频现。2018年赴欧洲人数超过600万人次,中国主要旅游目的地国家TOP20中欧洲国家占1/4,其中包含一带一路国家最多的东欧地区,出境人数占比整个欧洲最高,达到36%,增速最快超过20%。预计2019年上半年赴欧洲人数达到300万人次,增长7.4%。
文化和旅游消费更趋日常化,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稳步提升。超八成受访者表示参加了文化体验活动,异地旅游的文化体验占比超八成。75%左右免费文化场馆的人均购物、餐饮、交通消费集中在“50-200元”,26%游客文化消费占旅游总消费30%以上。
上半年,全国旅游服务质量综合指数为80.15,同比增长3.77%,国内游客和入境游客对我国各项旅游服务的评价稳中有升,文明旅游渐成共识,无现象级不文明舆情事件。景点、旅行社、公共服务等方面评价较高,购物、住宿、餐饮有较大提升空间。
旅游淡旺季趋于平衡,“三小时”中短途出行圈成出游常态。各月旅游接待人数占比较均衡,高铁、自驾方式的周边都市游和乡村游成热点,“热点更热、温点不冷”的格局也更加明显,假日期间中西部地区的一些景区和目的地的旅游热度涨幅较高。
旅游产业运行景气稳中有升,中美贸易争端影响不大。上半年旅游产业运行保持在138.26的“较为景气”区间,较去年同期上升8.83个点,基本回到2017年同期景气水平。专项数据显示,上半年受访旅游企业对行业发展总体形势的判断优于企业自身,对企业总体形势的判断优于各项经营业务。88%的受访旅游企业认为行业经营状况同比有所改善,80%认为企业总体经营状况同比有所改善。
技术创新和业态创新活跃,避暑旅游、夜间旅游加速成长。五一假期游客夜间消费金额占到全天的29.92%,较去年同期扩大近4个百分点,观光游船、主题灯会、文化体验活动备受欢迎。与此同时,5G商用时代正式开启,在文化和旅游领域的应用尚处于市场导入期。
报告指出,2019年下半年旅游经济预期积极乐观,预计全年旅游经济能够实现持续稳定发展,全面完成年初计划的各项指标。主要原因包括:
居民第三季度出游意愿为85.99%,暑期档和中秋、国庆等假日旅游有力支撑;
“一带一路”倡议,互办旅游年,海外文化中心和旅游办事处,驻外领事保护、签证发放和文化促进;
报告预计,2019年国内旅游人数60.4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5.6万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和10%。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6.5万亿元,同比增长10%。入境旅游人数1.45亿人次,国际旅游收入1309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和3%。出境旅游人数约1.68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