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集团“2+4”中国战略的脚步越走越坚定。
在BMW和MINI两大品牌核心业务保持高质量增长的基础上,集团将相当一部分精力部署在中国市场,以此引领消费趋势和未来出行潮流,实实在在地押注未来。
于是,中国成为宝马全球研发网络的支柱之一。作为集团全球在德国之外的最强研发力量,北京、上海和沈阳三大研发中心形成“铁三角”,涵盖自动驾驶、互联科技和电动出行等所有核心创新领域。
BMW iNEXT
而这些,便是宝马集团在A.C.E.S“新四化”领域取得的扎实成果。
其中,自动驾驶无疑将对汽车行业和未来出行带来根本性变革。
而中国市场扮演的角色,不光作为宝马集团全球最大的单一销售市场,更是其创新技术的重要驱动力。面对年轻的中国客户积极寻求并要求汽车提供创新体验,本土市场也同时拥有全世界最独特、复杂的路况,这让这间百年车厂乐得在中国积极进行自动驾驶系统的测试和验证。
宝马集团驾驶辅助与自动驾驶研发高级副总裁傅科齐曾对车云菌直言:“如果一套自动驾驶解决方案适用于中国道路,那对集团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都有着重要意义。”
顺理成章地,宝马中国自动驾驶团队在集团全球研发工作中的地位也日益增重。现阶段,宝马在北京和上海的自动驾驶研发团队拥有研发人员近100人,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根据中国典型交通场景进行自动驾驶功能的开发与验证。
放眼全球,2018年4月,宝马在德国慕尼黑建立了专门的“自动驾驶研发中心”,可容纳约1,800名员工在此工作。就工作模式而言,集团采用了非传统的研发组织架构和敏捷开发方式。特战小组式的“功能团队”可独立或协同完成指定功能的开发、验证和成果交付,创新的工作模式降低了计划和协调的复杂度,提升了研发效率。
BMW自动驾驶研发场景图
这家传统巨头正以清晰的路线规划和合作部署引领自动驾驶的研发。
自2009年Project i项目第一次出现在众人眼前至今,宝马已在自动驾驶领域积累超过10年的研发经验,也在这一过程中拥有了大量突破性的关键技术。
在进行系统性和前瞻性研发投入的同时,宝马集团不断将阶段性的成熟科技推向市场。具体来看,全新BMW 3系、新BMW 7系、全新BMW X5和创新BMW X7等新车上都已提供L2级自动驾驶技术,BMW首创的驾驶员注意力监测系统也允许用户在一定条件下 “解放双手”。
与此同时,集团也在稳步推进未来规划。2021年,首款智能网联汽车BMW iNEXT将实现量产,提供L3级自动驾驶且在技术上支持L4级自动驾驶。BMW iNEXT将搭载第五代BMW eDrive电力驱动技术,续航里程达600公里,并支持5G网络的全面互联。
当然,这家严谨的德国企业也没少在技术细节上下功夫。2021年推出BMW iNEXT量产车型之前,宝马将完成500万公里的实际道路测试,以及2.4亿公里的模拟测试,加强开发过程中路况多样性。而为了确保自动驾驶服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宝马将“数据驱动开发”的策略贯穿于道路实测、数据分析、云计算、仿真等整个研发环节。
目前,自动驾驶测试车队拥有约80辆BMW 7系,在美国西海岸、德国、以色列和中国进行运营。值得一提的是,宝马还为此成为了全球第一个将LeSS敏捷开发方式应用于整个部门的汽车厂商。从安全角度讲,数据中心也会对数据进行妥善的保护,只有获得恰当授权的人处于恰当的目的才有权访问以上数据。
傅科齐解释道,要想完成在地图上显示并处理全球各地复杂多变的道路状况,唯一途径就是先采集大量数据,这意味着自动驾驶的众多算法和整体运行都要通过庞大的数据库进行验证。“我们通过数据中心和数据驱动反复测试产品体系,同时不断加压,在极限条件下验证产品的安全性。”
幸运的是,宝马的努力都被中国政府看在眼里,后者也尽可能为其提供全方位的支持。2018年5月,集团成为了第一家在中国获得自动驾驶路试许可牌照的国际整车制造商。一年后的9月16日,宝马又拿到了由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推进工作小组(由上海市经信委、上海市公安局、上海市交通委三个部门联合组成)颁发的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路测牌照。
即便如此,宝马仍旧表示这些还不够。集齐“天时”与“地利”后,集团下一步的任务指向了“人和”。
为了在中国这个最大的自动驾驶市场稳步前行,宝马决定牵起本土合作伙伴的手,立志成为跨行业开放式合作的倡导和推动者。
据了解,自2016年起,宝马集团已与十余家创新力量共同创立了开放式自动驾驶研发平台,其中包括驱动自动驾驶研发的核心力量——整车制造商、大型供应商以及在汽车芯片、高精度地图等领域的科技公司,共同加速研发进程,联手推进自动驾驶落地。
2018年7月,宝马决定作为理事会成员加入百度阿波罗(Apollo)开放平台,加速自动驾驶技术在中国的商业化进程。
此外,集团也力图发挥自身在行业中的领袖角色,于2019年7月初与10名合作伙伴联合发布《自动驾驶奉行安全第一》跨行业白皮书,试图共同呈现行业发展方向、对技术的理解,并明确表达采用正确的驾驶辅助系统和自动驾驶技术将使出行更加安全。
宝马集团自动驾驶测试车
究其根本,宝马的野心或许不止在于自动化技术的实现与落地,更剑指自动驾驶在未来智慧交通和智慧城市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为此,宝马今年起已开始在相关领域的合作上排兵布阵。2019年7月,宝马与中国联通、四维图新和腾讯分别就5G移动通讯、高精地图和“高性能数据驱动开发平台”签约合作,其同时代表了与自动驾驶密切相关的三个关键领域,旨在为宝马自动驾驶在中国的发展完成合作部署。
随后9月6日,正值德国总理默克尔造访中国的当天,宝马集团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签署谅解备忘录,共同致力于加速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在中国的发展。签约仪式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和德国总理默克尔的见证下举行。
根据协议,宝马集团在华的研发机构宝马(中国)服务有限公司和中国信通院将合作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在中国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共建跨行业协同产业生态体系,为新一代汽车发展奠定基础。双方期望加强信息共享、开展联合项目研究,在自动驾驶数据连接、新一代无线通信网络及合作式智能交通系统、工业4.0/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及信息安全等领域开展中德合作。
与中国互联网公司、运营商等企业,甚至是与国家级科研机构的合作达成,无处不体现着集团在中国布局未来出行发展的决心。
除了重点攻克的自动化领域之外,在“2+4”中国战略的部署下,宝马的本土化进程也在其他领域取得了扎实进展。
其中最具标志性的便是车辆“互联化”,毕竟宝马自2012年以来是首个在中国提供全面互联的豪华汽车品牌。
从2016年BMW云端互联APP推出开始算起,其标志着公司的互联服务已从车内扩展到车外。至今为止,中国已超过180万BMW云端互联用户。到了第七代BMW iDrive 智能人机交互系统,集团开始通过BMW全新的显示和控制概念,强调对于驾驶者个人需求的重视,BMW智能个人助理被同时赋予了“宝马专家”和“个人助理”的定位。
这一创新突破已经应用于最近上市的BMW车型,如全新BMW 8系、全新BMW X5、新BMW 7系、创新BMW X7和全新BMW 3系等。而今年年内,宝马又将成为第一个将“天猫精灵”集成到车载系统的汽车品牌。
在这样一系列创新技术的成功商业化应用背后,隐藏着一个集团在全球建立的“宝马初创车库”。
宝马高层及初创企业代表合影
这个“宝库”诞生于2015年。其主要职能是寻找高潜力的初创公司,将其解决方案与宝马业务部门的需求相匹配;目标是成为一个帮助创新公司进入汽车市场、帮助宝马各业务板块接触前沿科技的桥梁门户。
在四年时间里,60余家初创公司参与了“宝马初创车库”,并成功从该计划中“毕业”,其中超过50%的创业公司在项目结束以后,继续与宝马不同业务部门实现了进一步的商务合作。在共赢互利的合作前提下,宝马为初创公司提供商业化平台,验证和优化他们的解决方案,一个由宝马发起的创新生态系统正在逐步形成。
自宝马在中国开展创新孵化项目以来,参与其中的企业既有创业不到两年的新创公司,也有商汤科技、地平线等国内人工智能行业的独角兽。他们的成果涉及人机交互、视觉识别、自动驾驶、数字营销、智能生产等多个领域。
这些本土化的创新孵化项目,通过系统的甄选和孵化合作,依托宝马为中国初创公司提供汽车行业顶级的开发平台和一流的全球资源,帮助这些年轻的中国企业将先进的创新技术与汽车行业的未来发展需求结合起来,助推创新技术的商业化应用。
机智如宝马,其始终相信行业“生态化”的力量,为技术落地前的缄默期储备好了巨大的“粮仓”。
对于一家汽车制造商而言,技术常常只能作为“凭证”,而实打实的产品才是敲开本土市场的“叩门砖”。
电气化浪潮正撼动着全球汽车工业格局,宝马也早已“闻风而动”。2018年,集团在中国销售了超过2.3万辆BMW新能源车型,位列豪华新能源汽车销量榜首。今年前八个月,宝马新能源汽车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累计销量同比增长超过45%。
从销量目标来看,宝马选择了多种出行路线并行发展的策略,以此创建完整全面的出行生态系统。集团对不同驱动科技保持开放的态度,认为这些技术将在未来出行市场中并存。为满足全球客户多样化的需求,宝马集团将为客户提供所有相关动力传动技术:包括创造业界效率标杆的传统内燃机系统、纯电力驱动系统、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以及将在未来推出的氢燃料电池汽车。
在2019年法兰克福车展上,宝马直接带来了BMW i Hydrogen NEXT氢燃料电池概念车,秀了一把技术储备的“肌肉”。活动现场,宝马集团也首次发布氢能源路线初步规划:2022年推出小规模量产车型,根据市场情况最早可能于2025年投入市场。
BMW i Hydrogen NEXT氢燃料电池概念车
换句话说,宝马短期内并不打算追随“大势”而放弃内燃机技术。
毕竟从市场面来看,预计到2025年之前,电动车(纯电+插混)车型将占到集团全球销量的15-25%;而客户需要自行选择合适的驱动技术以适应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具体需求。因此,宝马集团认为将电动出行规模化的关键在于柔性生产和灵活平台,而非某一个电动化的产品或者平台。
显然,宝马有能力在中国提供丰富的豪华新能源汽车产品组合。据悉,下一代车型平台将支持多种驱动方式,而通过灵活的生产体系,宝马将能够在几乎所有工厂的同一条生产线上生产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或者内燃机车型。按计划,2020年集团将在沈阳面向全球生产纯电动BMW iX3。
在单纯的“卖车”之外,宝马还在中国市场建立起了从电池生产、充电基础设施及服务网络的新能源汽车生态系统。2019年年底,集团计划在全国提供10万个充电桩,包括2.5万个直流充电桩,可为新BMW i3提供快充服务。
从现阶段的销售数据来看,宝马整体业务发展尚属稳健。
截至今年8月底,宝马集团在中国市场累计交付462,934辆BMW和MINI新车,同比增长15.7%,继续实现核心业务稳健增长;其中,8月单月销量为58,911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0.1%。在交付近108,000辆新BMW 5系的同时,X系列产品正在陆续完成换代更新,集团也将完成“豪华之年”的布局。
全新BMW 8系四门轿跑车
然而当前整体车市面临下行压力明显,宝马必须要深入洞察中国消费者需求,并迅速反应,在品牌、产品、服务等方面全面发力。以“在中国、为中国、为全球”为战略核心,集团希望进而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更安全、可靠,更轻松和愉悦的未来出行服务。
纵观整个行业,“向出行服务提供商转型”,恐怕是3年来从业者们听到次数最多的语汇,而这一方向也几乎成为眼下所有主机厂对于未来蓝图的全部定义。与以手机为代表的消费电子行业相同,汽车产业由硬件制造带来的利润正被不断削薄。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匹配其出行需求等技术的重要性已远超汽车制造本身。
因此,共享化/服务化也正式被宝马提上日程。公司目前针对中国市场提供两种共享服务模式,即时出行网约车服务和高端电动分时租赁业务服务。2018年12月,即时出行网约车服务投入200辆BMW 5系,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和传统燃油车型。
宝马方面坦言:“网约车服务当前仍处于起步阶段,我们将在成都不断提升网约车数量,向尽可能多的客户群体提供服务。”即时出行高端电动分时租赁业务于2017年12月推出,为满足客户需求,服务站点的数量从最初的25个增至1000个。
宝马集团还打造全面的出行解决方案,提供超越车辆本身的出行体验。例如,宝马提供领先的快充技术、广泛的充电网络、充满激情的品牌体验,并积极探索出行服务与电动出行的结合。
未来几个月,中国汽车市场面临挑战加剧。宝马集团正以“客户为中心”,深化中国战略,为中国客户全面更新产品阵容,并强化所有触点客户体验,进一步提供更多专属的豪华定制服务。公司也将继续追求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落实“新四化”关键创新领域,聚焦客户需求,为中国客户提供丰富的产品和出行服务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