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泰伯网,原作者单志广,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亿欧智慧城市对文章进行二次编辑,供读者参考。
关于新型智慧城市发展走向?以下是节选自泰伯网空间大数据+智慧城市峰会上,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演讲。以下为单主任的演讲实录,未经本人确认。
各位嘉宾,下午好,非常荣幸参加这次论坛。我今天想利用半个小时跟大家做一个交流,主要是讲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的形式,我想从三个方面谈一下我刚才的观点,刚才建平秘书长也谈到了智慧城市在中国,从概念推出有将近十年,到今年年底十年的时间。
中国的发展我个人观点,从形式来看应该包含两个阶段,智慧城市从提出到落地中间的分水线应该是2015年12月的会议,也正式把智慧城市作为我们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抓手,新型智慧城市一个新的界定。
新型智慧城市的提出并不是讲之前我们做的智慧城市是旧的,没有这个概念。只是说我们之前的智慧城市是我们相关部门和地方按照自己的需求,按照相关部门的职责做了一些前期的试点和探索。中央工作会议在2015年12月召开之后,国家把新型智慧城市作为新型城市化的重要抓手,智慧城市的意义就提升了,成为了国家层面的战略选择。
大家可以看到在会议上习总书记也谈到要把我们的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等城市的基础设施加以重新布局,和我们城市的道路和桥梁一样。智慧城市跟我们过去的城市信息化是不完全一样的,它更多的是要解决孤岛打破和数据分割的情况下,如何来提升我们管理和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他也特别谈到要加强城市管理建设和功能整合,今天整个的大会我看很多都是围绕我们整个智慧城市,在信息网络中如果进行重塑,通过地理信息各种遥感手段,来给城市在信息网络空间中进行重塑和再造的很多产品和服务。所以习总书记也谈到这种数字化的平台,这种综合性的管理数据库,对于我们整个智慧城市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李克强总理也在会议上谈到,智慧城市核心就是要打造城市运行的超级大脑,要打破信息墙,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建设,不是一个方面。这个巨系统要建设规划好,就需要我们把城市的建筑、街道、管网、环境、交通、人口等方面实时运行情况用数据反映出来,建设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通过城市大数据开放、信息共享和集成运用改变传统城市管理中拍脑袋的决策,推动形成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城市管理新方式。
这个跟过去是完全不同的,过去的一些城市治理和管理中,经常领导第一是拍脑门,有很多是根据个人经验进行决策,往往会存在一些决策的失误。第二就是拍大腿,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之后惊慌失措,没有进行预案,没有进行数据的预警。第三是拍屁股,这个事情怎么做,这个跟我没有关系。要实现科学的决策。
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召开以后,原来我们国家发改委牵头的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机制也进行了升级,名字也改了,叫做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协调组,中央网信办加入,发改委和网信办共同作为牵头单位,他的办公室设在秘书司。
这是2016年召开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部际协调工作组的第一次会议,这个工作组对220个以上的地级城市做了第一次的评价,今年两会结束以后,大家知道很多部委做了一些调整,现在很多的部门方案还没确定,确定之后今年新型智慧城市工作将马上展开。通过这个智慧城市定量的评价,将作为未来遴选在十三五时期我们国家很多的分级分类的标杆主要依据。这是我们新型智慧城市协调工作组的微信公众号,我们二十几个部委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很多重要的政策、进展,还有一些相关的动态信息都会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关注一下。
从2015年开始到去年,我们工作组连续出版了两本新型智慧城市的发展报告,这也是代表国务院归纳整理我们整个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一些政策,一些重要的制度安排,还有一些重要进展和一些很重要案例的集大成的白皮书,实际上咱们国家的智慧城市白皮书,是现在政府层面上白皮书发展报告。
2016年发布的十三五计划纲要里面,把智慧城市作为主要的抓手,特别强调在十三五要建设一批示范型的新型城市,这是新型的智慧城市第一次出现在我们国家中央的文件里面。
大家知道业界都非常清楚,在2016年的10月份召开一次关于网络强国的这样一个集体学习,在会议上习总书记说了一段对智慧城市和大数据非常有指导性的话,他讲要深刻认识互联网在国家管理和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以推行电子政务,建设新型智慧城市为抓手,这也谈到了新型智慧城市,以信息集中和共享为途径,建设全国一体化的国家大数据中心,什么叫全国一体化的国家大数据中心。谈到了三个融合的要求,都要以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为抓手,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它要解决一些局部的问题,新型智慧城市通过三个融合来实现这种跨领域、跨地域的整体性的问题解决。这是习总书记对新型智慧城市提的非常明确的要求,也是现在指导我们很多地方做建设和规划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指导思想。
接下来大家看在十九大的报告里面也明确提出来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融合,也明确指出要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习总书记在三个半小时的报告里面,他没有提智慧城市而是用了新的词智慧社会,智慧社会是跟我们整个十九大报告里面对未来我们国家的发展主要矛盾转型是息息相关的。大家知道十九大报告里面明确指出我们从过去生产力不高的矛盾,已经转化成现在人们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向往和我们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智慧社会的提出就是涵盖智慧城市和乡镇的建设,避免出现新的不平衡或者新的矛盾。现在智慧社会是边界,比智慧城市更大的描述,表示整个的社会发展都要走向智慧化大的浪潮。
习总书记在2013年视察东莞的时候曾经说过一句话,他说信息化是可以如虎添翼的,新经济的发展包括智慧城市的建设,对我们传统的社会来讲它的意义就像老虎的翅膀一样,使得老虎从传统的陆地之王可以增长新的能力变成空中之王。在4月份习总书记也谈到信息化的作用,对于我们国家来讲是千载难逢的机遇,而且对发展起到引领作用,对信息化的支撑作用是完全不同的表述,能够看到十九大之后中央在层面上更加重视信息化和信息技术,数字经济等等新的发展动能和动力机制的政策布局。
这是人民日报采访过我,我当时也在十九大之后谈了一下我个人对智慧社会的理解,在新型智慧城市基础上的理念深化,内容延伸和范畴拓展,体现了智慧城市和乡村发展的根本需求。这是2018年的1月24号在人民日报上的文章,也表述了这个观念。在今年的3月9号国家也发布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2018年的要点,也明确指出以分级分类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以新型智慧城市评价工作为抓手,我们国家现在推动智慧城市,从我们工作组的层面上来讲是最重要的两个点。
大家知道4月份在贸易战的背景下,我们中央召开了历史上规格最高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会议,习总书记亲自担任主任,他谈到了新的作用,这个表述是从来没有过的,谈到了引领作用,谈到了核心技术的重要性,谈到了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非常重要的政策要求。
这是4月22号在福州召开的数字中国建设峰会,这是习总书记发来的贺信,他明确提出要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
这是贵州的数博会上,提出了一些主题,来使中国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的发展。
这是在两院院士大会上,习总书记谈到要把握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契合,以信息化和智能化为杠杆来发展。杠杆的作用非常清楚,现在习总书记把信息化和智能化比喻成整个社会发展的杠杆,这个意义是非常深远的。这里也谈到了如何打造数字经济,如何来创新的问题。
我们刚才看到了到目前为止新兴智慧城市方面,特别是中央政府的一些新的方向。我们再来看看智慧城市如何理解它的内涵。
从建设的过程中来讲,虽然智慧城市是一个从国外转化学习过来的一个概念,但是我们认为九年以来我们最重要的一个体会是它的中国化、落地化对于我们来讲是尤为重要的,因为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国家承载的功能比国外更多,我们政府的管理边界也更大,我们的问题也比国外更复杂,我们在国外各种各样智慧城市的展会也好,已经能看到很多国内的案例我们的做法,已经在国际上受到很多关注。而且我们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从过去的跟跑,慢慢向并跑和领跑转化。
从实践上来看,国外因为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现在已经到了信息化的阶段,我们国家仍然是一个以四化同步作为非常重要特征的建设时期。所以国外可以参照物联网、云计算搞一些产业等等,我们中国的智慧城市核心一定是以人为本的,国外是以物为核心,我们中国以人为核心。因为未来十年我们要完成艰巨的城镇化任务,我们00后都已经高考了,未来的中国将有两亿多人口实现城镇化,一多半以上都是80后、90后、00后,未来的城市如果给新的年轻人提供更好的住房、医疗、教育、就业等等,这是非常大的挑战,这是任何发达国家没有面对过的这么大的一个挑战。所以围绕我们说三个一亿人的城镇化是一个现实的,也是我们整个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非常标志性的工作,我们要完成一亿人的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一亿人口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一亿人在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我们要提供现实的解决方案和有效的助力。
我们中国的智慧城市一定要围绕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来打造我们的需求,来完善我们这些能力建设,为便民、利民、惠民,最终实现有效的方案。所以一定是在中国的发展阶段,现代化的进程中,把我们过去的很多农业时代城市、工业时代城市,无论是从城市的发展战略倾向,从他的产业主体构成还是管理模式来讲,都要实现跨越和转型,这是一个历史发展的非常重要的过渡期。
从我们做政策研究和规划的实践来讲,我们有些基本的体会,我认为智慧城市在中国来讲是一个基于信息化,但是高于信息化的概念,智慧城市我个人认为不完全等同于城市信息化而是城市发展方式的智慧化转型和提升。他要利用大数据无所不在的共享能力,倒逼城市在管理体制、治理结构、公共服务、产业布局进行改造,实现更好的模式,智慧城市我认为英文的介绍是很有道理的,它是不断演进和迭代,没有最智慧只有更智慧的过程。
很多嘉宾问哪个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的比较好,以结果为导向的问题本身就存在问题,我们今天看到的很多智慧城市,很多的一些技术,再过五年、十年再回头看的时候,会感觉到现在的做法是非常的粗浅。智慧城市是要利用智慧技术对城市进行重塑和再造,本质上是改革创新的系统工程。凡是没有改革创新举措和突破的智慧城市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城市。凡是过去的电子政务和行业信息化都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今天智慧城市所要关注的核心和重点。这种工程需要新的政策机制,需要新的创新发展趋势。
我们认为智慧城市发展有三个境界:
最高的境界是要推动各个领域的改革创新,形成更好的环境和生态
其次是要做好技术层面上,平台层面上整合融合开放共享
最差的是各个领域的传统模式原封不动享用新一代技术来做武装。
我们会把非常落后的应该被改革的东西用新技术固化起来,未来经过改革和突破的成本和难度会更大。所以智慧银川标志的成果就是那样一个概念,他通过这样一个政府的改革把原来几十个部门相关联的用一个章代替,大大方便了老百姓的生活,它的亮点不是云计算的平台,不是无人机的系统,也不是各种各样大数据的使用,而是这个作为最基本的标志,永远不要把这个盖子再打开,这个权力的魔鬼永远不要再放出来,只有让群众少跑路,让数据多跑路,才能真正的实现智慧化的管理和服务。
从推进的新策略来看,智慧城市的发展,像雄安,大家现在比较关注,五月份去了三次,智慧雄安也是未来智慧城市的非常重要的标杆和样板,大家都非常期待未来它的建设。这里我有一个观点,未来雄安的建设需要注重改革创新,需要发展时效,需要长效运营机制的建立,需要未来大平台的信息安全。
大家知道在上个月的4月21号,雄安新区的规划纲已经发布了,关于智慧雄安有38个定量的指标,到2035年的发展指标。这里的话关于智慧化的指标有四个,这也是当时委托我们研究给出来的,委托我们研究任务的时候并没有说给雄安来做,只是提出来到2035年我们国家最先进的水平智慧城市应该有的特征,所以当时我们提了一些指标,后来他们用了四个。
这里包括数字经济占城市生产比重,大家知道我们国内到2035年我们的平均目标是要超过50%,但是雄安的指标是要超过80%,数字经济占对经济的贡献要占80%。第二个是大数据在城市贡献要超过90%。第三个是基础设施的社会化水平,包括道路、桥梁实体设施的智能化,包括像5G、Wifi的普及,整体上来讲这两个基础设施加在一起智能化的水平要超过90%,这也是很高的要求。还有高速宽带的标准,高速宽带要实现无线通信的全覆盖,这是雄安到2035年最重要的四个智能化发展指标。后来发布的时候我们才知道是给雄安用的,我们完全没有想到是给雄安来设计和使用的。后来让我们提出来指标计算的公式和相关的处理依据。
从我们未来智慧城市发展来看,过去多年的发展,我们中国的经验一定是要按照习总书记讲的,一张蓝图绘到底,总体的规划,有战略,有中长期的推进,有年度的执行计划。
这里我们也有一些经验或者说感受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我们认为智慧城市从规划建设一定要做好几个方面,
第一个要做真需求、真问题和真痛点,过去我们很多信息化建设包括智慧城市的建设有很多的问题,需求不是真正的需求,这种伪需求,或者不是最重要的需求,构建智慧城市要有真实的分析和能力的匹配,要针对这个城市真正的痛点来进行发力,来用通用的技术实现整体的智慧化能力提升。
瞄的要准,一定要知道老百姓的获得感是什么什么是通过技术让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真正实现的要素是什么,这样的话你讲的不是科技改变世界,是科技背后的梦想改变了世界。所以像斯德哥尔摩的智慧交通的目标设计的非常好,交通排队时间要减少50%,包括无锡的智慧城市每个老百姓每天可以节省125小时,可以多活125小时,这也是希望每个人都可以真真正正体验到的指标,通过交通,通过结算,通过预约,现在我们很多人到医院看病很多时间都是在挂号排队交费各环节浪费掉,现在有的地方智慧预约可以做到你就10点25到我的诊室门口就可以,在开药方的时候就把钱划走了,这是未来智慧城市要着力构建的,让老百姓参与,用这个说话的,而不是我建了多少平台和系统。
包括新型智慧城市评价都是从很多国家的各个层面的文件里面来梳理,大家所有认同的指标体系来进行评价,同时我们用大数据的方式跟蚂蚁金服,跟腾讯QQ做老百姓体验度的问卷。北京发几万个问卷让老百姓说到底感受度如何。这仅是老百姓的口碑评价,有些问题比较敏感我们会过几年作为样本城市遴选。我们很多机构经常会发智慧城市的排名榜,很多一线城市遥遥领先。但是在我们几十万份问卷的支持下,老百姓支持真实的投票,第一个是杭州、常州、无锡、舟山。上海排在第二梯队的后面。第三梯队包括了广州和北京,都是排在七八十名以外,智慧城市是老百姓真实的体验,他的感受。而不是很多机构一做北上广深排前面,这是真实的最好评价,我认为未来的评价委办局的你做了什么事情不重要,老百姓在这个城市生活、工作真正有智慧化的感受,有现实的获得感。
第二个想得要大,智慧城市是一个大系统的工程,是一个面向复杂系统开展顶层设计的规划,来进行我们的制度完善包括制度层面的设计和技术层面的设计,包括技术层面设计来讲主要是解决我们过去的信息孤岛走向一体化的信息系统,实现第三代信息平台的架构。
我们现在很多的企业在做智心、智脑,就是要打造一个生命体,而不是没有灵魂的。
第三,起步要小,对于拿不准的,用小项目、原型系统起步、允许试错。现在很多地方做项目动辄几十亿,本身是缺乏的。要挖掘潜在的应用需求,培育有效的应用载体,构建合理可行的商业盈利模式,增强使用者的用户粘性。
第四就是扩展要快,我个人认为中国智慧城市规划建设一定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一定是前面讲的大系统的方法论和互联网的思维要结合,除了顶层设计还要小步快跑,还要不断的迭代和逼近,快速的更新和强力拓展。
第五是动力要足,现在很多地方在智慧城市发展其实说到底缺乏内生动力,往往是某届领导强力推动,或者某一种名利的驱使。从根本上解决,不管谁当市长和书记,这个系统都能够持续的运行,不断的改进。这样的话我们需要真正的动力机制,而不是这种一哄而上趋之若鹜。这里面从实验上来讲有各种各样的考虑,包括我们的一些制度设计,包括盈利模式,现在迫切需要我们要通过实践真正的找准一些可行的方式,哪种方式是最适合中国智慧城市的政府和社会合作机制。
新型智慧城市是2015年12月之后中央的新的战略定义,也是习总书记讲的需求。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要避免对近期的发展估计过高,很多市场都想今年搞智慧城市明年摘果子,这是不正常的。我们希望在十九大提出智慧城市以后,我们能够在新型智慧城市的引领下用中国人的智慧不断地探索,来真正的构建我们适合中国发展的智慧城市的路径,谢谢大家!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