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互联网拥抱单身经济,单身汪缘何成为“香饽饽”?

5155
投资界 2019-11-18 17:03 抢发第一评

有人说,从这个世界不再惧怕孤独的那一刻起,一切都将变得越来越有意思。姑且按照这个逻辑去审视周围,似乎,也有说得通的地方。

不再惧怕孤独的变化最先体现在消费行为上。据天猫发布最新数据报告显示,“一人经济”强势来袭,过去一年,迷你微波炉与洗衣机的销量分别增长970%和630%。“一人量”商品成销量增长明显,微装大米与红酒销量最快,社交属性最强的火锅明显缩水,速食小火锅购买人数同比增加208%。

时至今日,单身经济不再是个陌生的概念。民政局在近期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2.4亿单身成年人,平均结婚年龄27岁,一线城市更推迟到近30岁。超过7700万人处于独居状态,预计2021年将上升至9200万。

形势之下,各行各业都在顺势而为,积极拥抱单身主义,无论衣食住行,皆细分出不少“小而美”的枝节。总是努力多变在每个风口最顶端的互联网,在拥抱单身经济时也上演了戏剧化的一幕。

单身群体“反哺”互联网

“是游戏不好玩?手机不好刷?剧不好追?还是爱豆不好看?生活好好的,我为什么要谈恋爱?”这是27岁的酒店前厅经理小K在拒绝家人安排相亲时所给出的理由。玩笑归玩笑,这句话却在近几年成了不少人享受单身的标准答案。

互联网在超前支配着多数人业余时间的同时,顺理成章地将孤独挤出门外。此前,国金消费研究中心发布《2019年单身经济专题分析报告》,在报告中指出:互联网催生出的电竞、二次元以及长短视频成为单身人群精神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害怕自由支配时间的减少,是单身人士放弃婚姻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婚主义者晓伟是一家酒吧的驻场歌手,“现在很多人崇尚单身主义,说白了,还是因为现在的日常生活没以前那么无聊了!只要一部手机,谁都能自己过一辈子,干嘛非要结婚?”

忙碌,充实,有趣,业余生活丰富等因素构成单身主义体系。互联网不忘拥抱单身经济,殊不知,相比社会与经济因素,被互联网潜移默化改变的生活方式也在“助攻”单身主义。

或许正是互联网与单身人群的关系存在特殊而亲密性,形成一定规模效应后的单身经济也在“反哺”着互联网,已经成为某些产品用户画像里不可割裂的一部分。

艾媒咨询调查显示,2019年最受单身用户喜爱的APP前十名涉及行业广泛且均匀,包括零售配送,婚恋社交以及在线旅游。其中排名前五名的分别是“饿了吗”、“美团”、“soul”、“珍爱网”以及“陌陌”。

另一个方面,微软发布名为“小冰”的机器人,深受单身人士欢迎,成为虚拟服务的典型例子;在2017年中国移动游戏用户中,25-35岁的单身人士占比达45.88%,贡献超过530亿元销售额;据悉,从美团点评公布的2018外卖数据来看,2017年,20~30岁单身人群贡献了65%的订单量,外卖一人食消费成为主流。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单身人士也正逐渐成为理财主力军,艾媒数据显示,2019年,62.4%的中国单身网民有理财习惯,比非单身网民高出11.9%,超半数单身网民个人月均理财投资金额为3001-9000元。

显然,这是一个广义上的群体,他们的诉求圈层十分广泛,甚至能间接衍生出下一个单一维度的经济群,譬如宠物经济,根据《2017年宠物主人画像报告》显示,养宠人群中单身人士占比高达41.4%,这也强烈表明其创造力有无限可能性。

反过来,互联网常常对当前的消费趋势投入颇多关注,甚至有时候会发酵一个群体,击穿其诉求,单身势力显然已经超前成熟,大范围的高效反馈就是很好的证明。

互联网里的“单身之殇”

在浩浩荡荡的单身大军充斥互联网时,却出现了一个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在线婚恋市场。按照常规逻辑来讲,这应该是单身人群规模扩大下影响最直观的行业,然而,事实却颇惹人寻味。

此前,艾媒数据调查显示,随着我们单身人群的不断增长,2016年中国移动婚恋社交市场规模达28.04亿,较2015年增长36.1%,预计2019年整体市场规模将超过50亿。虽然市场预热已久,行业参与者却在寒冬中挣扎,整体水平依旧处在不及格状态,甚至被外界打上一个“丧”字评语。

换句话说,单身经济覆盖面之广,似乎并没有荫蔽到这个行业。

相关数据显示,百合网在2013年到2016年期间持续亏损,亏损金额从3306万元增加到1.14亿元不等。行业领头羊的珍爱网在2015年至2016年期间,也仍在亏损,亏损金额分别为1.41亿元、1.25亿元。2018年有缘网IPO招股书显示,有缘网月活用户从“超800万”下滑到“近500万”。

事实上,除了持续高额亏损与用户数量严重缩水外,婚恋平台的获客成本也在逐年增高,2015至2017的三年时间里,有缘网的获客成本从50元增长到100元。易观公布的数据显示,用户3个月内平均打开婚恋APP次数仅在60次左右,有些小型婚恋交友APP被打开的频次更低。

或许,一方面是潜在用户群体扩大,另一方面是社会婚恋观趋于碎片化,意识淡薄。总之,目标客户定位精准的在线婚恋平台,在繁荣的单身经济下并没有被激起太大的浪花。在“一人食”的销量居高不下时,单身主义也成为年轻人追逐的潮流思想,回头再看此时的在线婚恋市场,只怕每一步都要走得更加谨慎。

当然,如果说在线婚恋的落单是当前单身经济里的一大遗憾,那互联网里的“单身之殇”远不止这一点,毕竟行业不景气也与平台自身脱不了干系。撇开商业层面,互联网造就的虚拟世界无奈地被动成为逃不开的原罪。

日本的经验表明,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恋爱,是因为在动漫,游戏或者追星等虚拟环境里,可以更简单直接地获得情感的满足。我国也不例外,来自36Kr的调查数据显示,二次元人群中已婚人士比例仅11.06%。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的一项调查显示,上海市青年(15~34周岁)每天用于线下社会交往的时间,平均只有16分钟。

此外,去年8月份,BOSS直聘发布的《2018中国职场青年感情状态调查》显示,互联网行业单身率高达44%。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人单身的原因几乎千篇一律,70%的人是因为不擅长与异性交流,交际圈过于封闭。

生活方式纵然带来生活观念上的改变,但另一方面,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单身经济的背后,无法忽视的是隐藏在虚拟网络里的,对现实社会的怯懦与抗拒。或许,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单身之殇”。

资本价值、社会价值、自我价值……

目前看来,单身经济似乎已成“众星捧月”之势,商机随之而来,消费服务朝着“小时代”进阶。微火锅的动向尤为明显,海底捞、自嗨锅、莫小仙等品牌纷纷推出新品种,今年2月份,中国武汉开了一家格子式火锅店,食客有属于自己单独的小隔间。孤独经济白皮书显示,房地产界针对独居人士专门推出40平左右的小户型。

近年来,资本追逐单身主义之际,外界也不乏“唱衰”之声,其中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社会价值的考虑,按照长短期的效益对比,侧面显得单身经济有些不进则退了。

2016年,日本著名管理学家大前研一出版《低欲望社会》,副标题叫“胸无大志的时代”,书中着重提到了日本单身群体扩大,出生人口减少影响经济的现实问题。反观国内,对单身经济的价值意义褒贬不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张宁博士表示:越来越多的单身人士对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大于其正面影响,因为单身人士面临的责任小于已婚同龄人,所以很容易形成一种闲散的人生态度,这很容易转化成缺乏工作动力。

而国泰君安分析师訾猛则认为,从国内单身人群画像看,高可支配收入、高消费倾向、个性化消费需求是其主要特点,其年消费规模可达13万亿元,如此看来,单身经济蕴含巨大消费机遇。

诚然,二者立场不同,我们并没有直接证据去证明孰对孰错,但仔细想想单身主义备受推崇,所折射出的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现实?此前,张宁的言论在网络上掀起诸多不满,结婚的成本与婚后的经济压力进一步促使正反双方矛盾升级,围绕现实问题,此消彼长。

观察周围的单身人士,在消费意识上秉承“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前提下,消费行为自然随之多样化。根据《2019年单身经济专题分析报告》显示:单身群体消费特征总结为花钱买方便、花钱为了悦己、花钱买寄托以及花钱买未来四点。

或许,正如訾猛所说,单身经济中蕴藏着巨大的消费机遇,消费风向的转变,给市场无限遐想的空间。然而,这也仅仅是站在资本的角度而已,我们无法抛开大环境,单纯地从某个角度来看待这一社会现象。对单身人士而言,尽管社会的宽容在纵然他们,经济的严苛也同样造就了他们。

还是那句话,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投资界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0
评论一下 0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